“船队足跡遍布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东非沿岸各地,几乎遍地都是大明的藩属国。
比起欧罗巴人的直接暴力掠夺,大明的藩属朝贡体系,明显更加温和。
其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出色。
?
郑和的船队,通过一次次的贸易,为朱棣赚取了海量的財富。”
若是明末的崇禎皇帝看到老祖宗的收入,估计能被嚇哭了。
財富一直都在那儿,只不过朱棣有手段,有力能拿到。『
而之后的大明皇帝们,没有这份手腕与魄力,就只能是眼睁睁的看著,看著这些海量的財富,流入士绅文官集团的手中。』
当然了,更多的大明皇帝,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份海量的贸易收入。
郑和船队再度回国后,一直到永乐十九年,方才进行了第六次下西洋。
他一路上送还了前来朝贡的十六国使者。
再度前往东非转了一圈之后,郑和返航途中,接上了暹罗,苏门答刺,哈丹等国派使者隨船队入贡。』
永乐二十二年,正打算进行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接到了皇帝病死的消息朱高炽即位之后,当即下詔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动。'
天幕暂停,赵清然的声音传来。
“大家记住一件事。”
“但凡是文官们吹捧的皇帝,庙號上的什么仁啊,孝啊的,都是做过符合文官们利益,却损害了国家与平民百姓利益的事儿。”
“如果庙號上的是武啊,宣啊什么的,都是文官们无法掌控拿捏的狠角色。”
“朱高炽被吹的厉害,说他很有能力,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是一代明君什么的。”
赵清然笑一声“朱高炽最大的本事,其实是生了个好儿子朱瞻基。”
“前边有老爹打下来的厚实基础,后面有儿子维持住了基业。』
“再读书人的吹捧之下,也就成了明君。”
“可实际上呢?能力肯定是有的,至少比宣宗之后的皇帝们,要强上许多。”
“但是他跟文官们走的近,看不上朱元璋与朱棣整天打打杀杀的事业。”
“总觉得治国还得是文官们,任用三杨夺取朝权。”
“他下令停止下西洋,明面上的理由是耗费巨大。”
赵清然再笑“可谁都知道,耗费虽然巨大,可每次下西洋的回报,却是远超投入的。”
“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被文官们说动,打算给文官们好处罢了。”
“原本蒸蒸日上的大明,就是在他的手中,走上了转折点。”
“如果不是有个好儿子,大明甚至都撑不到二百多年!”
永乐时空,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齐刷刷的看向了胖乎乎的朱高炽。
而朱高炽,则是面色涨红,大口喘著气,身子也在微微颤抖。
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在仙长的口中,竟然如此不堪!
老二嘿嘿笑著“大哥,仙长说的那都是金科玉律,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
老三也在笑,不过却並没有乘机落井下石,而是去看老爷子的脸色。
朱棣,面无表情。
只是看了朱高炽一会,就移开了目光,继续盯著天幕。
明仁宗朱高炽停止了下西洋,命令郑和领著下西洋的军队,驻守在了南京城。』
而郑和,也成为了大明歷史上,首位南京守备太监。
不出意外的话,郑和与他的那支威震四海的下西洋军队,就会在南京慢慢的熬著,直到老死。』
『可意外出现了。』
“明仁宗当上皇帝没多久,就病重难愈。』
几个月之后就病逝驾崩。”
新帝朱基,是明朝著名的六边形战土,文韜武略样样出色,完全就是中兴之主的標杆。』
他可不是朱高炽,不会被文官们忽悠控制。
掌握了朝堂之后,朱瞻基很快就命令郑和继续筹备下西洋之事。'
至宣德五年,身体状况並不好的郑和,带领船队从龙江关(下关)出航开启了第七次下西洋的航程。』
史书记载,此次下西洋的人数,高达两万七千余人。
“几百年后,欧罗巴的所谓大航海时代,在郑和的面前,连个弟弟都算不上远航途径暹罗(泰国)得知暹罗正在攻打满剌加(新加坡)。
郑和当即喝令遥罗停手,大明藩属之间不得乱战。
“暹罗惊惧,不敢不应。』
『之后的航程,与之前几次差不多。
“抵达东非转悠了一圈之后,船队返航。』
在归国的路上,病重的郑和,於古里(卡利卡特)去世。』
郑和七次下西洋,走过三十六个国家。』
最远抵达索马利亚等东非沿岸。
开拓海疆万里,宣扬大明国威於域外,收服藩属国无数。
2
大明的声威,也是隨著郑和的下西洋,抵达了最巔峰。『
郑和下西洋,有著极其重大的歷史意义。”
这是中土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的起点。
可惜拖后腿的人太多,原本有著王炸开局的中土大航海,在士绅集团的绞杀下烟消云散。』
提前数百年走向世界的机会,就此毁在了那些读圣贤书的人手中。,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刘大夏。
此人之恶,当在秦檜之上!'
十大著名太监第二名,三保太监郑和,盘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