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然笑言道“滕王阁序一出,惊艷了满座宾朋,所有人都看傻眼了。”
“千古第一,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被打脸了的吴子章,却是说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是抄袭的。“
“他说这是先秦大儒遗文,王勃只是稍加修改而成的偽作。”
“为了给自己增加筹码,还当场就背诵了一遍。“
赵清然连声“吴子章也是个大才子,有著过目不忘的本事。”
“可惜遇上了王勃,成了人家的垫脚石。”
“他能看一遍就给背出来,再想想上学的时候,背这个都背的吐了的学生们。”
“喷喷~
赵清然接著说“王勃乾脆询问:吴兄既然说我的《滕王阁序》是先秦遗作,那不知这序文之后可有诗章?”
“面对这种问话,吴子章还能说什么?当然是一口咬定没有诗章。”
“结果,王勃当即写了一篇《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鸞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槛外长江自流,中间空了一个字,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千古美谈。”
说到这里,赵清然也是有些感慨。
“连王勃这种从小就名声显赫的大才子,都险些被地头蛇碰瓷到丟了自己的佳作。”
“寻常百姓之家,就算是出了个才子,有了作品也保不住,甚至还会被灭口。“
“由此可知,人心本恶。”
上元时空,东都上阳宫。
从天幕处收回目光的李治,慢悠悠的嘱咐“下詔,让王福时回朝,別再让王勃淹死在交趾。”
说罢,跟著补充道“洪州都督阎伯屿,撤职查办。”
“至於他那个过目不忘的女婿吴子章。”
说到这里,眼神已经很不好的李治,眯著眼晴哼了一声。
“人品卑劣,恶行无度。”
“行文中书省,永不录用!”
吴子章扬名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做官了。
原本有老泰山扶持,应该很是顺利才是。
可仙长的一番言语,却是將他打入了深渊之中。
不但没了做官的机会,更是成为了天下文人墨客们的笑柄。
从此以后,那是连家都不敢出去,
一旦出门参加个宴会,文会什么的,必然会有人对他大声嘲讽,指指点点。
若是没有勇气自尽,那这辈子就只能是当个宅男了。
诸天万界的文人们,唐之后的都对王勃表示讚赏,认为其入选天榜十大才子之列,算得上是实至名归。
甚至有人表示,如果不是死的太早,导致出名的作品只有《滕王阁序》这一个,其排名肯定不止第十名。
至於唐之前的时空,才子们则是大为惊嘆。
与此同时,所有自负才学的才子们,都在期盼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才子天榜上。
很快,天幕继续播放。
“盘点歷史十大才子第九名,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號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歷城县人。』
“他祖籍为陇西狄道西乡,五世祖辛维叶始自狄道迁居济南歷城。』
『辛弃疾出生之时,北方已经沦陷入金人之手。
“儘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
他常常带著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在父亲的影响下,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大举南下,试图灭亡南宋一统天下。
沦陷区的百姓们,不堪赋役繁重,纷纷起义反抗金人的残暴统治。
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数千人马,参加了其中一支规模浩大的起义军。『
虽然年轻,可辛弃疾却是有著出色的战略眼光,以及亲自策马冲阵的豪迈武勇。『
“在与金军的作战之中,表现非常出色。』
他在起义军中力主联络南宋朝廷,亲自作为使者出使南宋。
“他得到了宋高宗的接见,获得封赏。
返回山东起义军的路上,却是得知起义军中爆发惊变。
“起义军中出现了叛徒。
“叛徒张安国杀害了义军首领耿京,並且投降了金人。』
愤怒的辛弃疾,亲自带著五十骑,杀入金营之中。』
“在五万金军的大营之中,生擒了叛徒张安国。
『五十骑马踏连营,勇冠三军!』
天幕暂停,赵清然那带著怒意的声音传来,
“辛弃疾排第九?这是金国人排的排名吧?”
“他至少是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