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年少好学,十岁之时就已能研习尚书左传等古书。,
『青年时期,司马迁外出游学,週游天下。』
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他过武关至宛城,下襄阳至江铃,溯沅水至湘西,於长沙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弔。』
『过洞庭,出长江,登庐山,辗转钱塘。』
『上会稽,探禹穴。』
至吴地,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
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观孔子留下的遗风。
『一路走过楚汉爭霸的战场,由沛,丰,碭,睢阳,大梁直到回归长安城。』
『这段旅程,为他日后撰写大作《史记》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
赵清然的声音再度传来“听有人说过,说司马迁在家里是下地干活的。”
“我就想说,这种週游天下的事情,没有万贯家財,谁能办得到?”
“西汉的时候可没有高铁跟飞机,全靠骑马坐船,那都是要钱的。”
“总不能,西汉农民的收入水平,已经是高到了这等程度了吧。”
“他家很有钱的。”
汉武时空。
司马迁翻了个白眼“我家有钱怎么了?犯法?”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的確是有钱。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就曾经用四千石粟米,换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免除了全家的劳役。
不过到了司马迁这一代,家道就逐渐没落了。
犯了事之后,因为交不起罚款,而被处以宫刑。
『司马迁因恩荫出仕为郎官,曾经作为使者,出使过西南邛,,昆明等地。』
『元封元年,司马迁隨从汉武帝前往泰山,参加了封禪大典。『
其父却因病弥留。』
临死之前,司马谈告诫司马迁,他们家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是史官,甚至早在虞舜夏禹时代就是作天文工作的。
要求司马迁继承家业,一定要继续做好太史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不出意外的,司马迁接受了这份祖传的工作,继续当太史,同时还遵照父亲的遗命,编写一卷贯通古今的史书。
当时正处於汉武盛世之中,无数人才云集长安城。
『司马迁与许多人交情很深,也从日常交谈之中,获得了许多的资料。
这其中,他的师傅公羊派的董仲舒,对其影响很大。』
这一点,在史记中表现明显。
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史记之中就成了反暴政的思想基础。
“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
还有就是,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成了史记之中褒贬歷史人物的道德標准。!
“司马迁结交了孔子后人,得以阅读《古文尚书》十余篇,併兼通今古文学。』
而这,也成为其书写上古三代史的基础。”
之后司马迁因受李陵之事牵连,被定位诬罔之罪,按律当斩。『
“在当时可以费重金赎罪,可司马迁钱財不够,只好选择以腐刑赎身死之罪。』
司马迁开始认真动笔书写史记。
一直到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这本旷世巨作,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与资治通鑑,並称为了史学双璧。』
周树人曾经说过,史记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史记是司马迁写的,资治通鑑是司马光写的。“
“这两位司马,虽然人品上有著这样那样的事儿,可写的书还是不错的。“
“这两本书,大概就是史书界的泰山北斗了。』
“当然了,书中夹杂私货是必然的事儿,只要是个写书的,就必然会参杂私货,完全能够理解。”
诸天万界对此的反应倒是不大。
汉之后的时代,自然是知晓史记的。
而汉之前的时代,对於歷史书的关注度,其实也没那么高。
相比之下,在帝王將相们看来,歷史书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之前天幕介绍的那些高產农作物。
毕竟歷史书,对於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的时空来说,真心用处不大。
此时天幕已经开始介绍,司马迁的成名作《史记》。
“歷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司马迁耗费十四年的时间完成此作。
內容包括歷代帝王本纪,诸侯国与大汉诸侯勛贵三十家,重要人臣七十位列传,大事年表十份,各种天文历法音律礼乐八册。『
“其规模庞大,体系完备。』
是上古传说到汉武帝时期,相应歷史记载的最为权威记录。『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在当时的司马迁看来,他写史记,记载的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