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王安石变法 (上)
“范仲淹的决心很大,一改往日里朝令夕改的做派。『
“他提出朝廷今后颁行条令事先必须详议刪去繁冗,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
而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隨意更改,否则要受到惩处。』
范仲淹知道,要让百姓们相信朝廷的话,如此方能相信新法。』
宋朝的时候,官家三年一郊祀,照例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过。』
范仲淹要求取信於民,各部衙门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
除此之外,还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
如此方能让新法得到严格执行。
范仲淹性格强硬,人称相公。
他执行新法,开革那些无能官吏的时候,好友富弼不无担忧地说:一笔勾下去,就会有一家人痛哭啊。而范仲淹则回答说:一家哭总好过一路人哭。』
路,是宋朝的行政划分,类似於省。
庆历新政的推行,在当时引起了保守派的剧烈反弹。
新法本质上就是从保守派的手中,抢走蛋糕分出去。
甚至可以说,整个朝堂內外地方衙门,全都在范仲淹的打击范围之內。'
动了他们的利益,动了他们的帽子,甚至动了他们家人入任的门路。
这可比杀父之仇还要狠。
保守派们疯狂反扑,他们动用了一切力量,最终说动了心志不坚的宋仁宗。
范仲淹,富弼,杜衍等新法大將,纷纷被贬出京。'
而庆历新法,也是被逐一废除。
北宋中兴的机会,也隨著新法被废,彻底消失。
“范仲淹看的非常明白。”
天幕逐渐黯淡,赵清然笑著说道“他知道想要推动新法,就得先把吏治搞好“只有这样,新法才能够推行下去。”
“与之相比,后面的王安石变法,就是反著来了。”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没搞吏治,却是强行推动新法,结果比范仲淹还惨。
赵清然再笑“范仲淹本来是有机会成功的。”
“可宋仁宗关键时刻的摇摆与背叛,导致新法失败。”
“宋朝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向著灭亡的深渊一去不回头!”
“所以说了,靖康之变本质上就是赵氏皇族自己搞出来的,他们活该!”
庆历时空。
“喉范仲淹一声长嘆,无力坐在了地上。
“没有官家的支持,新法再好又有何用!”
“他赵宋皇室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江山,我那么上杆子作甚!”
范仲淹很生气,呕心沥血想要拯救皇宋,可皇帝关键时刻退缩了!
真是无语至极。
宋初时空。
赵大也是被气笑了。
“果然是老三的种,每种的玩意。”
“要么乾脆就別革新,老老实实等著国破家亡。”
“既然搞了革新,那就要坚持到底。”
“这等反反覆覆,青史取笑不说,更是让臣下看清鄙夷,真是丟脸!”
赵大深吸口气,嘱咐道“下詔,老三猪狗不如,给他改名赵狗蛋!”
“反正他的种,都是没胆子的狗东西!”
他是真的被气到了极致,老三的后人那是一个比一个烂。
此时天幕上,已经开始播放下一段短视频。
“歷朝歷代革新变法,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取消后,大宋回到了之前的破烂模样。』
宋仁宗皇佑元年,全国收入高达一亿两千万贯,可却是没有財政结余,所有的收入全都了出去。'
等到了宋英宗治平二年,全国財政收入一亿一千六百万贯,可支出却是高达一亿三千万贯,出现大规模財政赤字。
『国家財政年年亏空,只能是不断的发诸宿藏,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隨著財政赤字的逐渐扩大,宋朝的財政危机日益加深。
“財政的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这些都给民眾造成沉重负担,生计艰难。』
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
大量农民由於没有生路,纷纷揭竿而起。』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宋朝的財政收入,大约是歷朝歷代最高的。“
“他们收税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现钱,而是贯,石,匹,两一起收。”
“贯是铜钱,大约七百七十文算一贯。”
“石则是指的粮食,这是收入的大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