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之前,是真的感受到了,老爷子是有了易储的心思!
就算是不为了自己,可也要为自己的儿子考虑啊。
老二那是什么性子?
战场上杀出来的豺狼!
真若是让老二上了位,那还有自己父子的活路?
所以朱高炽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大声“领旨望著老大急匆匆离去的身影,朱棣也是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不担心老大被儒门影响太深,只要愿意改就行。
若是老大冥顽不灵,还是死抱著之前的那一套。
他朱棣,就真的要换太子了。
还好,知道要改。
张居正推动军事革新,提出外示羈,內修守备。
重点是加强北边防务,提高军事抗衡能力。』
为此相继起用在东南抗倭立大功的谭纶,戚继光,王崇古,方逢时,李成梁等著名边將。』
任用他们主持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和辽东边务。
並在积极操练兵马,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大力加固增设城防,修筑明长城。』
明长城不但在重点设防地段用砖石砌筑,內填泥土石块,十分坚固,而且形制结构也更趋完备合理。』
为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实力,又於战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增修辽东边墙,加强对侧翼纵深和外围间隙地带的防御。』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张居正奏请明穆宗赋予边將更多主动权,大大提高了战守能力。』
张居正在加强战守力量的同时,又积极寻求改善蒙汉关係。』
张居正的外示羈糜,是在內修守备的前提下,力爭改善汉蒙关係,並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赵清然点评道“张居正是个明白人,知道打铁需要自身硬。”
“所以他先修武备,让明军的战斗力提升起来。”
“之后再走外交路线,去分化瓦解草原部落,两只手一起上,效用自然翻倍“比起那些什么三杨,什么东林党的,张居正才是个真正有本事,能办事的人。”
万历时空。
年轻的万历皇帝,神色极为纠结。
他不喜欢张居正。
这是个权臣,跟母后还有大太监勾结,掌控了一切,甚至自己的废立都在其一念之间。
可,仙长说他是个比三杨更优秀的臣子。
纠结,真的是非常纠结。
天幕继续播放。
经济方面,张居正兴修水利。'
“明朝的財赋供应地主要在江南,南粮北运,以漕运为便。』
『可自正统年间以后,黄河屡屡溃决,给漕运带来了很大困难。』
“隆庆,万历之际,由於黄河溃决,运道堵塞,虽然曾经恢復过海运,但以失败告终。』
张居正採纳了潘季训的意见,用一年半时间,修筑黄河到淮河的堤坝,有效地抑制了黄河泛滥,使漕运畅通,同时还使多年的弃地復变为良田。『
潘季训的治河办法,对其后数百年的黄河流动都具有深刻影响。,
“张居正清丈土地。』
嘉靖,隆庆时期,边疆军费消耗巨大,宗室寻轨又奢侈浪费,造成明朝多年来財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的局面。
张居正当政后,首先是裁减冗官冗费,儘量压缩政府开支。』
『对皇室的奢费,也据理力爭,儘量控制。』
他在整顿財政方面,大力贯彻量入为出,节省开支的原则,对缓解財政危机有一定作用。』
但是,节流只是一种补救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財政危机,还要开源,重点是整顿赋役。』
所以张居正清丈土地,將隱瞒起来的田亩,纳入纳税黄册之中,有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紧接著,张居正就推动了整个新法革新之中,最为核心的一条。』
“一条鞭法。』
万历初年,朝廷控制的田亩人丁日益短缩,財源祜竭。
『正所谓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匱民穷,病实在此。
张居正清丈天下土地,结果是七千万顷,比明初洪武时期还少的多。
要知道经过差不多二百年的发展,人口与新开垦的田亩数量,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张居正推动一条法,核心內容就是,合併赋役,將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役合併一起徵收,同时將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將过去按户丁出办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
赋役负担除朝廷需要徵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
2
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僱人承应,赋役徵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
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民收民解制,改为官收官解制。”
赵清然点评道“古代收税五八门,什么样的东西都能当做税来收取。”
“许多地方官府的仓库里,米麵油粮,绢帛柴皮乃至於各种水果咸鱼什么的数不胜数。”
“毫无疑问,这是巨大的浪费,也给了上下其手的空间。”
“张居正开创性的提出了一条鞭法,从此之后不收实物,只收钱。”
“之后数百年的税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条鞭法来执行。”
“可以这么说,歷朝歷代的变法之中,作用最为显著,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张居正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