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长平之战 (下)
赵奢。
给予秦国自商鞅变法百年以来,最沉重惨败的名將。
哪怕是廉颇,对其也是极为尊重的。
因为十年前的闕与之战,廉颇认为打不贏没敢去,结果赵奢打贏了。
现在对於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却是不会给好脸色。
嘴上没毛的小年轻,第一次上战场凭什么耀武扬威的。
赵括大怒,愤愤要求廉颇立刻完成兵权交接。
这是赵王的旨意,廉颇也没办法拒绝,除非想叛乱。
不过他却是提出要求,等到天幕盘点此战结束之后,再行交接。
赵括不答应,可廉颇却是压根不搭理他。
天幕继续播放。
秦国这边也在换將。』
战国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秘密前往前线担任上將军,王担任尉官副將秦军之中严格保密,禁止透露出换將的消息。'
这是因为当时白起的名声太大,堪称是战无不胜。
各国对战白起之时,都会心生畏惧。』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若是赵括得知白起到来,恐会放弃主动进攻的心思。
“赵括获得兵权之后,很快就积极筹备,准备主动出击攻打秦军。』
秦国与白起忙碌了这么久,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赵清然的点评隨之而来。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是周朝八百年之中,持续时间最久,动员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战爭。”
“用史书的话来说就是,长平之战,血流漂櫓。”
“经过长期的相持,其实秦赵两国都快熬不住了。”
“毕竟两国都动员了数十万大军在前线,还有数量更多的民夫在维持后勤运输。”
赵清然乾脆说道“可以这么说,两国的男丁,基本上都在战场上。”
“毫无疑问,国內的生產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要么向国外买粮买物,要么消耗之前多年的积累。”
“秦国之所以费尽心思的要將廉颇换成赵括,就是因为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太长,快撑不下去了。”
赵清然笑著说道“秦国家底更厚,可补给线也更长。”
“廉颇看的明白,所以壕沟壁垒的,就是为了拖死秦国。”
“只不过,赵国的家底不如秦国,哪怕是內线作战也是消耗殆尽。”
“继续拖延下去,除非各国提供粮草支持,否则赵国自己就崩溃了。”
“赵王选择赵括,是因为乐毅等人的战术跟廉颇差不多,都认为应该固守拖死秦国。”
赵清然再笑“可赵国必然先於秦国崩溃,这才选择了表示应该主动出击的赵括。”
“各国不援赵,一方面是因为赵国的外交策略崩溃。”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赵国与秦国乃是当时最强的两个国家。”
“各国的心思都一样,坐山观虎斗,想要他们两败俱伤。”
“在这种战略大局面前,所谓的战术操作,其实就很简单了。”
“无外乎就是,赵括主动进攻,白起诱敌深入包抄粮道,聚而歼之。”
果然,天幕继续播放后,就是介绍的双方具体作战步骤。
经过准备,赵括主动出兵攻打秦军。
白起採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命令秦军伴装战败溃退。,
『赵括不知是计,大喜之下乘胜追击,一路追入群山之中,猛攻秦军营垒。
到了这个时候,秦国的战略意图已经全部实现,接下来就该图穷匕见。,
『白起挑选两万五千名精锐,绕路至赵军后方,断其后路。』
又派出五千骑兵,切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地之间的联繫。
“同时还安排兵马,绕行远路,切断了赵军的粮道,意图一举全歼赵军。』
这就是白起的作战风格,喜好打歼灭战,大规模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待到秦军战略合围达成,赵括方才发现已经中计被包围。』
“他想要突围,却是被击退。
『之后不得不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
前线战场的变动消息,很快传递到了后方。”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大喜过望。
他亲自到河內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並徵调河內郡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诸国的援军和粮运。』
“赵国这边却是惊慌失措,不停的向各国求援,却並未向长平派出援军。』
赵清然的声音传来“赵国並不是没有兵马了,后面秦军围攻邯郸的时候,城內依旧是有大量的守军。”
“而且北边的长城附近,还有大批军团驻守。』
“他们是缺粮,而且时间紧急调动困难。”
“大军没有粮食,难以开拔。”
他继续说道“其实赵括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他必须要发动进攻,那落入白起的陷阱之中,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两国都是总动员,相比之下赵国的家底,比不上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
“扛不住了主动出击,从而落入下风,是国力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