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的,朋友遍天下。
“之后就是著名的题反诗事件。』
赵清然再度开口“说到这个,还是满清有经验。
2
“他们搞的文字狱,株连杀害了不知道多少人,堪称说话都能定谋反。”
“满清是愚民策略执行的巔峰,如果不是有外来的船坚炮利,打碎了他的殖民。”
“那中土,甚至比印度还要惨。”
说了句题外话,拉回话题继续往下看。
宋江被定死罪,与试图救他却被识破,以同罪论处的戴宗,一起行刑。『
结果就是,梁山与揭阳两路好汉,一起来劫法场。'
报仇之后,各路人马决定一起上梁山。』
而身为主角的宋江,毫无疑问的,在路上又招揽了黄门山的四位头领做小弟。』
至此,宋江正式上了梁山。』
晁盖推辞请他做头把交椅,宋江当然不可能接受,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当然不可能接受了。”
“一上山就抢了头把交椅,他的人设就崩了。“
“江湖中人,背地里无恶不作。”
“可明面上,却是比谁都客气。”
“他们最不看重的就是面子,可寻常时日里,最关注的却也是面子。”
说的有点复杂了,其实就是晃盖试探,宋江谦让,表面上大家你好我好一起好。
也就是明面上不能撕破脸,背地里各出手段。
宋江上山之后,以晁盖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让晁盖留在山上,自己领梁山人马出征。』
先后取得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攻打青州,大闹华州的胜利,在梁山遂渐威望增加。'
『面对这种状况,晁盖的危机感,也是愈发加重。』
直到此时,方才惊觉,自己依旧是被逐渐架空。』
空有一个大头领的名头,可手底下的人,却是大多已经站在了宋江的身边惊慌失措的晃盖,为了挽回局面,强行亲自出战。
结果却是在內外一起暗地里拖后腿的情况下,死在了攻打曾头市上。
赵清然的点评声传来“看到没有,这就是大权旁落的下场。”
“权势,尤其是兵权,绝对不可长期掌握在某个人的手中。”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就算这个人是道德君子,他下面的人,也会主动为他加件衣服。”
“这方面的事情,赵大最为了解。』
赵大的確是最为了解,手下人主动给他加了件黄袍。
他又怎么办呢,只能是脚抱怨“你们可害惨我了赵清然笑个不停“其实就算是道德君子也没关係。”
“手下人需要的是荣华富贵,更进一步。”
“如果道德君子不愿意干,那自然会换人。”
“就像是赵大,在陈桥驛换衣服的时候,他身边的赵三,早已经是急切的跳脚,恨不能取而代之。”
“当时赵大但凡来几句推脱,赵三立马就敢喊:选我,选我2
赵清然话锋一转。
“用在梁山上,也是一样。”
“宋江到处出兵,四处攻打劫掠。“
“看似是在为了增强樑上的实力,可实际上却是通过一次次的作战,逐渐將兵权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拿下了兵权,那后面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
“晃盖发现的太晚了。”
赵清然的话语之中,明显带上了惋惜。
“这不是他不行,看不出来什么的。”
“纯粹是吴用的倒戈。”
“想要招安的吴用,主动帮宋江遮掩。”
“信任吴用的显盖,就此被矇混过去。”
“等到他真正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势已去。”
赵清然笑言“这也是为何,晁盖攻打曾头市的时候,带上了阮氏兄弟,带上了刘唐白胜,甚至带上了林冲,可却是唯独没带吴用的缘由。”
“他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吴用背叛了自己,所以毫不留情的在所有头领面前,与吴用划清了界限。”“
“生辰纲团队,除了提前跑路的公孙胜之外,都跟著晁盖去了,唯独没带上吴用。”
“但凡不是个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赵清然再笑“吴用自己也知道,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暗地里安排晃盖回不来。”
“因为他知道,晃盖一旦获胜归来,必然火併!』
“为了能够招安,吴用暗中安排,送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好兄弟上路。”
“至於说是什么安排,曾头市派人来诈降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看出来不妥,
也没有人任何人主动提出,要代替晁盖去。”
“晁盖是一军统帅,施展计策需要他亲自去?”
“那还要手下做什么!
赵清然大胆想像“甚至於,曾头市安排诈降的事儿,都有可能是吴用与宋江,在幕后推动。”
毕竟梁山横扫四方的时候,各地很少会有用计谋对付他们的。
突如其来的诈降,的確是很让人疑惑不解。
“晁盖什么都明白,可临死之前却不能说出来,因为没人会相信,做的实在是太过於天衣无缝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逼著宋江立誓,谁能为自己报仇,谁就是梁山大头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