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朱允若是真有这份本事,也不至於在一百比一的实力对比下,被朱老四夺了天下。”
“老朱放弃打压的人,你开局就敢用。”
“你以为你是谁!”
建文帝输的一点都不冤。
老朱给他留下了数十万精兵强將,一整个强盛的帝国。
可短短几年之內,就被朱棣以八百人起兵拿下。
建文帝废材到了何等程度,看史书就知道了。
人家刘禪,还知道一切都听相父的。
可建文帝重用的人,一个比一个废物。
能从茫茫然的文武之中,挑选出来这些亡国蠢货来,这也算是建文帝的一个本事了。
天幕继续播放。
『燕王朱棣,靖难起兵后。』
身为文学博士的方孝孺,亲自书写了討伐文。『
『文采方面没的说,堪比书写討伐武则天文的骆宾王。』
『可结果,却是朱棣越打越是强大。』
“明朝的文臣,基本上都有喜欢对军事问题指手画脚的毛病。』
『方孝孺也不例外。』
他屡次向建文帝进言,影响前方的军事调动。
像是建议大军围攻北平,像是对朱棣的儿子们使用离间计等等,都是出自方孝孺的建议。
朝廷数十万大军围攻北平,结果长期围困无法攻克。』
而朱棣却是带著兵马在外线作战,一个胜仗接著一个胜仗。』
最终,朝廷大军只能是狼狈退兵,白白损失了兵力,战机,粮草军资,以及士气。『
至於离间计就更可笑了。
“朱棣的儿子们又不傻,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家是在造反。
『一旦失败,必然是全家一起排队进坟地的下场,怎么可能会中了离间计。'
只能说,明朝的文臣们看小说看多了,总觉得这个计策那个计策的,
可以信手拈来。'
“典型的读书读傻了,完全脱离了现实。
这还不算完,建文四年的时候,朱棣大军兵临江北。
方孝孺又建议说,北方军队不善於驾舟操揖,决战於江上,还是能打的。』
结果,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
等到朱棣大军兵临城下了,有人建议建文先行离开应天府,躲避朱棣的兵锋,召集前线的军队回来再战。』
可方孝孺又跳了出来建议,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不成功,也应为社稷而死。』
“结果,城池被攻克,走投无路的建文帝自尽。』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这就是典型的,夸夸其谈天下无敌,真正上手谁都打不过。』
“到了最后,乾脆就是贼来我死便是“建文帝这个傻子,算是被生生的坑死的。”
“哪怕是换做刘禪来,也不可能输!”
赵清然再笑。
“所以说了,老朱看人的眼光是真心不错。”
“早就看出来方孝孺不是个能做事的人,所以几十年都没用过他,就让他去教书。”
“建文帝没这个眼光,重用这种人,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那叫活该!
洪武时空。
老朱连连嘆气,摇头不止。
没办法,子孙不肖,他能怎么办。
老四八百人起兵,打崩了建文上百万大军。
他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建文无能,方孝孺他们都该死唄
老朱真的很想跟几十年后登基的建文说『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按照前辈的办法去做,千万別逞强,自己跑去创业!『
自己创业的下场,通常都很惨。
天幕继续播放。
朱棣唤来了方孝孺,命令他起草即位詔书。
“方孝孺不肯,投笔於地曰:死则死矣,我是绝对不会写詔书的!
之所以要让方孝孺写詔书,一方面是他在士林的名声很高。『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於,方孝孺担任文学博土,工作就是起草书写各类詔书。』
『由方孝孺来写燕王朱棣的即位詔书,就等於宣告燕王朱棣是继承了正统,得到了朝廷的承认。』
『如果是安排別人做文学博士,再写詔书,只会引来天下人的嘲笑。『
类似於史官记载史书,与记载野史之间的区別。『
愤怒的朱棣,赐死了方孝孺,下令诛其九族。'
据不可靠的消息说,诛杀方孝孺的时候,是杀了他十族。』
也就是在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之外,又加上了一族,那就是方孝孺的学生们。”
“而这,就是著名的诛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