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赵佶与李师师
『十大名技第二名,李师师。』
李师师,汴梁人氏。'
她原本是汴京城內经营染坊的王寅的女儿。
『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
在王师师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
父母双亡的她因此流露街头。
『一位李姓歌姬,见她是个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养,並隨其姓改名为李师师,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赵清然的点评隨之而来。
“一个开染坊的,能死在大牢里,这得是犯下了多大的罪行?『
“还是父母双亡,总不是在染料里下毒,想要毒死官家吧?”
“我推测啊,这是某个大佬衙內,看上了他们家的染坊。”
“王寅不肯乖乖的將祖传染坊交出去,结果自然是被送入大牢之中,折磨至死。”
“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实在是太过寻常。”
“李师师若是想要报仇,只需要看看自己家的染坊,最终落在了谁的手里就行。”
这等巧取豪夺的事情,的確是稀鬆平常。
封建时代里的百姓,不过是牛马罢了。
別说是权贵子弟夺產业,就连契丹人年年打草谷,抓走了无数百姓去当奴隶,生不如死。
可大怂朝廷,依旧是笑嘻嘻的给人家送岁幣,还喊辽国好哥哥1?
权贵们最不在乎的,就是百姓们的死活。
“李师师在矾楼出道,而矾楼则是汴梁城內数一数二的高端消费场所。』
能来这里的人,非富则贵,反正绝对不会有寻常百姓进来。』
李师师模样出眾,技艺也是非常出眾。』
在其老师的力捧之下,很快就红了起来。』
当时捧人的手段,与千年之后並没什么区別。
2
钱请来掌握著舆论的文人墨客们,让他们吹捧李师师。'
舆论是强大的,能够引导人们的认知。
除此之外还请来了顶流,请顶流帮忙带人。』
就是卖国宰相周邦彦,他的诗词在当时非常有名。』
请他出手帮忙为李师师写诗词吹捧,在文人墨客之间传诵,名气当然飞升。』
当然了,请来周邦彦这等顶流,光是给財货还不够,李师师还要懂事才行在舆论的操作下,李师师红的很快,红的发紫,红透了整个汴梁城。'
“而且矾楼还非常懂得营销。』
『李师师出名之后,开始惜客。』
就是说,常人是不可能见到她一面。
哪怕是达官显贵想要见著李师师,也得要排队才行。
这种惜客的营销方略,很明显有著强烈的吸引力,李师师的身价更高,见她一面的销,也是更大。』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也就是现代世界有电视,有网络。”
“否则普通人,连面都见不著!”
“所谓营销,从来都不是为了对著普通人营销的。”
“她们的目標客户,与自我感动的普通人无关。”
天幕继续播放。
“除了达官显宦之外,还有一种人能够见到李师师,那就是名士。'
达官显宦带来的是权势,是財富。』
“而名士们,则是可以为李师师提供更高的名声。
名声越大,赚的自然也就是越多。
如果是那种既有名声,本身又是达官显宦的,那就更加不得了了,毫无疑问的贵客。』
“就像是秦少游,专门为李师师写了一首《一丛》为其扬名。'
“对於这种级別的名士相助,李师师必须得懂事。
周邦彦与秦少游的帮忙,的的確確是给李师师带来了巨大的名声。』
“其名声之大,甚至已经到了惊动赵佶的程度。
那赵信本是色中饿鬼,得闻了李师师的大名,好奇之下就假扮商人来相会。
“赵佶十七岁登基,四十五岁被抓往五国城行牵羊礼。』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生了好几十个儿子,几十个的女儿。
这不是色中饿鬼,还能是什么?『
李师师见著了这位自称赵乙的客人。『
“为了见著李师师,见面礼高达两匹紫茸,两端霞,两颗瑟瑟珠,二十鎰白银。』
『由此可知,那些二零八们,是多么的能赚钱。
此人生得是面白如玉,风度翻翩,眼波之中一股小视一切的神气透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