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嫡明 > 第295章 朱侍郎的兵部日常

第295章 朱侍郎的兵部日常

第295章 朱侍郎的兵部日常

“建庶人和吴庶人?”朱寅神色一凛,没想到田义会提到这个敏感的话题。

难道田义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不会吧不会吧?

就是宁采薇此时也有点紧张起来。姑父难道发现了小老虎的破绽?

却听田义继续说道:“老夫身为司礼监掌印,有权查阅历年旧档。三年前,老夫在皇史宬石室查阅密档,发现世宗时期,锦衣卫都督陆炳的一封揭贴。”

“陆炳在揭贴中,奏报了建文帝后裔建庶人、建文帝之弟吴王后裔的事情。建庶人改姓建,吴庶人改姓吴……”

“…不过,建氏和吴氏都是朝廷知道的,并不是秘密。直到九十年前,还有名士缪恭,奏请孝宗封建庶人、吴庶人后裔为王,孝宗没有采纳,但也没有治罪。”

“建庶人和吴庶人虽然还有后裔在世,却早已沦为平民百姓,泯然众人矣。所以,陆炳密奏中提到的建庶人和吴庶人,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他提到了远在南洋的建文后裔!”

朱寅听到这里,不禁眉头一跳,随即露出惊讶之色,“南洋还有建文后裔?”

田义并没有怀疑朱寅,“那是陆炳的密奏。陆炳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尤其是对于侦缉、查案等事,可谓才能卓著。若论搜集机密的本事,陆炳之才无人能出其右。他的密奏,多半是真!”

“密奏中说,建文帝在南洋岛国的后裔改为吴姓,早就不姓朱了。凡是南洋吴姓海商,都是可疑之人。更令人惊讶的是,陆炳提到了正德年间的几件大事。”

“正德年间,宁王之乱、安化王之乱、刘六刘七之乱、四川之乱,共有四次大乱。而且都发生在数年之间。这难道是巧合吗?要知道,那时距离弘治中兴还很近,为何短短几年,就连接发生大乱?”

朱寅听出名堂了,忍不住问道:“难道陆炳查到,正德年间的大事,和建文帝在南洋的后裔有关?”

“不错!”田义神色诡异的点头,“这就是陆炳密奏最重要的事。陆炳查到,当年正德朝的四大叛乱,都有一个影子在起作用,这个影子都姓吴,都和海商有关。陆炳觉得这不是巧合。”

“他查阅当初的各种线索,终于查到了南洋吴氏,进而又查到,南洋吴氏很可能就是建文帝的后裔。”

“为了印证这个猜测,陆炳亲自去了南京皇宫,仔细检查每一寸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早就坍塌的地道,那地道虽然坍塌,可仍然能看出是通往宫外的某处江边。”

“陆炳几乎可以断定,建文帝当年在宫中纵火只是障眼法,他真实的结局不是火,而是水!他并没有自焚火海,而是水路逃遁。”

“实际上,当时成祖爷就不信,担心他逊国伏戎,多次派郑和去南洋查访。陆炳的追查,也算是坐实了成祖当年的猜测。”

“没想到一百年后的正德朝,建文在南洋更名换姓的后裔,居然以海商的身份潜回大明,参与支持了四件叛乱!”

“宁王、安化王、刘六刘七等人的叛乱,发生在短短几年之内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有一双推手!”

“只是,这些叛乱全部失败…”

朱寅听到这里,忽然想到祖上秘密流传的一个传说,那就是五世祖吴曌的故事。

按照家族密史,五世祖吴曌,是太祖六世孙,孝康帝五世孙,建文帝四世孙。因为家谱从长房孝康帝(朱标)算起,所以又称为五世祖。

家族传说中,五世祖吴曌是家史上最厉害的人物。吴世祖很高寿,活了八十八岁,大概出生于成化初年,薨于嘉靖末年。

吴曌善于经商,亦商亦盗,不但积累了巨额财富,还是南洋满剌加、爪哇两国的国相,长期执掌两国大权,使得吴氏家族成为南洋第一高门。

传说当时横行东洋、南洋的大海盗,很多都是五世祖的部下。

葡萄牙侵入南洋后,连灭数国,吴氏家族损失惨重,这才急剧衰落。倘若不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吴氏家族绝对有机会篡夺的国政,在南洋建立一个华人统治的海明王朝,这也是五世祖吴曌的毕生宏愿。

家史甚至传说,是他暗中策划刺杀了正德。嘉靖南巡时,他也曾经策划刺杀,差点得手。

传说中他的计划,是利用正统以来几代皇帝子嗣稀薄、近支凋零的弱点,干掉正德和嘉靖,引发藩王争位。

他还派人打入各藩各地,诱导别人造反。只要局势一乱,蛰伏在南洋积蓄力量的吴氏,就有机会卷土重来了。

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当然,这些都是家族秘史中的传说,到底有多大可信度,朱寅一直很怀疑。

可是此时听到田义的话,他忽然发现,家史中关于五世祖的传说,很可能不是编造的故事。

应该是真的!

田义道:“陆炳上奏之后,世庙有心派人出海对付吴氏,只是远隔重洋,海上倭寇纵横,大明没了强劲的水师,郑和宝船也早就没了,只能望洋兴叹。陆炳的密奏,也只能成为密档,被尘封数十年。”

“稚虎,老夫告诉你这些,是要提醒你,将来若是又有宗室作乱,很可能和那海外反贼吴氏有关,你可要多个心眼。若有可能,还需要上奏朝廷,有备无患。”

“国内的建庶人和吴庶人两家,也应该加强监视,最好封个爵位,然后像其他宗室一样养起来。”

“南洋吴氏之事涉嫌国朝机密,不宜打草惊蛇。”

朱寅心中暗笑,口中道:“姑父放心,孩儿记住了。”

宁清尘低下头,只露出一对角髻。

“第三件事。”田义伸出第三个指头,“是舟山海盗!听说他们连吕宋都占了,聚众上万,纵横大海。”

“老夫曾经听从你的建议,和他们合作,以盗制夷,教训了一番西洋的红毛鬼。可是那些海盗,其志不小!”

“他们盘踞岱山、吕宋已经数年,却从未侵略沿海,反而在大海上征收海税。这还是海盗的做派吗?以老夫看,怕迟早会是朝廷大患,宜早除之!”

“更可虑者,若是南洋吴氏和舟山海盗勾结……甚至他们本来就是一伙,那将来必是心腹大患!”

田义说到这里,目光突然散放出一道厉芒,“稚虎,若是有机会,就奏请朝廷,不管是招安、分化瓦解,还是出兵剿灭,都要解决他们,免得养虎为患。”

“当然,下手之前也要保密,免得他们的奸细探知。”

“这朝廷的海防,还是很紧要的事。你将来若能执掌朝政,海防应该大办严办…”

朱寅神色肃然的说道:“姑父大人放心。既然大人叮嘱过孩儿,但有孩儿在,就绝不让舟山、吕宋海盗威胁我大明!”

朱寅不得不佩服田义的老辣。可惜这种良臣,万历却不珍惜。

“好!”田义一口饮尽杯中酒,“稚虎啊,你是国家干城,大明祥瑞,是天下有生祠的人,老夫相信你。有你在朝,老夫无忧矣。”

“好了,酒也喝过了,我们就此别过吧。”

说完就站了起来。

他不想逗留太久,让人发现朱寅给他送行,连累了朱寅。

朱寅知道他的顾虑,也不再留,说道:

“将来必有再见之日,还请姑父姑母保重贵体,以待来日。此去长安,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田义神色感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下一次,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啊。稚虎,你向来善诗,必有诗送额回长安呐。”

朱寅点点头,缓缓吟道:

苍海悠悠归鸥日,

青门漠漠邵瓜田。

九重冕旒辞国器,

三殿谏书泣杜鹃。

蓼莪可忆斑衣舞,

薏苡犹栽故里山。

莫愁灞桥江湖远,

明月夜夜照长安。

“好!”田义抚掌赞叹,“稚虎有心了。只是此诗为老夫鸣不平,传到天子耳中未免不美。”

“保重!老夫去了!”

朱寅拱手:“送姑父!”

宁夫人拉着宁采薇和宁清尘的手,泪流满面的说道:“额去了,你们保重,好好过日子…”

宁采薇安慰道:“姑母莫要伤感,不需太久,孩儿一定回长安看望…”

田义和宁氏依依不舍的上车,朱寅和宁家姐妹一直送到良乡驿,这才停下脚步。

朱寅望着秋夜中的迷雾,心里有点迷惘。

蝴蝶效应让历史改变的越来越多,朝局的波诡云谲,已经不是他所能预知的了。

接下来会发生哪些事?只有天知道。

假期结束,明天就要正式去兵部履新了,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吗?

……

翌日大早。

朱寅寅时便在采薇的帮助下绾发更衣,然后身着绯色孔雀补子官袍,腰系玉带,头戴乌纱帽,乘轿沿棋盘街行至皇城东侧的兵部衙门。

晨光初露,衙门前两尊石狮威严矗立,朱漆大门上悬“兵部”鎏金匾额,门前八名皂隶分列左右,见轿至即齐声唱喏: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种道飞仙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 神豪:财富即为真理 我在地下城无限叠Q 这个女帝大有问题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噠!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从莽荒纪开始,肝出个天道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