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不了解日本贵族文化,也看不出来这种讲究。
光是酒水就有两种,除了顶级诸白清酒“剣菱”,还有供应公卿的“加贺菊酒”。
这两种酒,代表阴阳。
但酒壶很小,乃是一对锡銚子,都只有三两容量,放在燃着松木炭的小火炉上温着,酒香氤氲。
日本贵族有个讲究:专门的酒配专门的菜肴。也就是所谓的“酒菜一味”。
所以,食盒中还有专门配“剣菱”的盐辛乌贼,配“加贺菊酒”的松茸蒸物。但也都是一小碟。
讲究的用餐者,应该喝什么酒,就吃什么菜。
而同在这个“书院造”的丁红缨、吴忧、康熙、慕容狗蛋等人,伙食就差了很多。他们是第三等伙食。
…
等到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摆放好了酒菜,“仲居”们才退到三步之外,安静的侍立,语气温柔的恭声说道:
“明使様,招待不周,多多包涵。”
更让朱寅没话说的是,都不需要他提醒,就连跟随他访日的小黑和飞虎,也给了狗食和鹰食。
“明使様,这是给您爱犬和爱鹰的食物,现在要喂养它们吗?”
送小黑的是漆器所盛的“栄养食”,给飞虎的也是“鹰养料”,这是贵族家的犬食和鹰食,比一般町家(市民)的食物还要好得多。
不然怎么说,日本人细心呢。
朱寅说道:“我有随从专门喂养,犬食和鹰食就放在这里吧,不用麻烦你们了。”
说完取出一把金黄豆,“一人一颗,辛苦了。”
“谢谢明使大人的赏赐。”仲居们一起行礼,虽然高兴朱寅的大方,却神色淡然,只能心里乐,不能面露明显的喜色,更不可露齿而笑。
她们很乖巧的接过金黄豆,其中一人特意看了看朱寅书案上裁纸的短刀,眼睛微眯。
她的微妙动作,在别人看来并无痕迹,在朱寅眼中却被捕捉的一清二楚。
等到朱寅坐到膳案前,立刻有两个仲居奉上“手水鉢”,此物是净手器皿,传自华夏沃盥礼的匜盘。
饭前净手,也是日本贵族的礼仪,是必须要遵从的,除非没有条件。
朱寅似乎很习惯的拿起水勺,连接舀水三勺,然后净手。这叫“三度汲み”的古礼,也传自华夏。
仲居们看到朱寅如此熟悉这种礼节,不禁对这个风姿卓绝的美少年更加好奇了。
她们心道:这位犹如画中人的贵公子,真的这么了解日本吗?他和日本豪族有何渊源?接下来呢?
很快,她们就知道答案了。
接下来,朱寅并没有立刻享受夕食,而是行“神饌拝礼”。
朱寅站起来,面对身后的神龛,行“二礼二拍手一礼”,鞠躬拍手,口中念念有词,意思是感谢神明赐食。
这也是武家和贵族礼节,町家和农家很少用。传自华夏的祭食礼,也就是元朝之前的饭前祭。
《礼记·曲礼》说:“食必祭,示有所先。”
细节虽然不同,但本质其实一样,都是谢神、惜福之意。
只不过日本一直保留,中原地区基本消亡。
装模作样的行了饭前祭礼,朱寅这才肃然坐下,开始用夕食了。
但是讲究还没有结束。
第一口米饭需撒入一点盐,象征洁净。然后他夹了供神食食用的昆布、栗,放在膳台的左角。
这请神共享的餐食礼,是饭前祭的延续,同样传承自华夏。
这还没用完,接着又是“箸渡し”。
朱寅又夹了一小碟腌菜,在汤汁中轻蘸一下,置于膳台右角,这是对板前(厨师)的敬意。
意思是辛苦了,谢谢你做的料理。
仲居们看到朱寅如此在行,目中更是异彩连连。
此时她们肯定,这位来自大明的尊贵美少年,和日本某家高门,必有渊源!
朱寅做完了这些表演一般的程式化礼仪,这才开始进食了。
但,不可出声。
不但咀嚼的声音要小,动作要优雅,还有所谓的“箸音禁”:筷子不能发出碰撞声,否则被视为粗鄙无礼、下里巴人。
这一块的气质,朱寅当然拿捏的死死的。装逼肯定是他强项啊。
朱寅一拿起筷子,在场的仲居们就大为叹服。
真是优雅如初夏的白鹤呢,这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就连进食都那么美不胜收啊。哪位幸运的贵女嫁给他,一定会幸福的流泪吧。
此时银铃轻响,又进来一对枝招展的日本女子,头绾岛田髷,身穿打掛,高齿木屐。
乃是精通歌舞的芸妓、游女。
日本权贵习惯在餐饮时欣赏歌舞表演。朱寅作为大明使臣,当然能享受这种待遇。
朱寅当然不会拒绝,拒绝反而显得多事。
歌舞是一曲《鷺娘》,一人表演雪中白鹭精的独舞,翩翩若飞。一人歌喉空灵,如泣如诉。
朱寅喝一口酒,吃一筷菜,然后就抬头欣赏表演,颔首微笑,绝不能只低头吃喝而不看歌舞,这既失风度,也无雅量。
不好意思,这也是华夏古礼。
足足用了小半个时辰,朱寅才慢条斯理的用完了酒菜,真心感到有点累了。
不仅心累,腿还很麻啊。日本虽然是跪坐,却没有支踵,真是一根筋。
吃完了饭,又是净手,然后又有一个芸妓上前,表示施展优美精湛的茶道艺术。
“明使様,请入茶室吧,打搅了。”
朱寅站起来道:“拜托了。”
这是餐后茶,也是贵族和武士的日常习惯了。
茶室里面有画屏,有刀架,非常雅致。千利休虽被秀吉处死,可他创造的“侘茶道”却已经风靡起来。
这芸妓的茶道,就是“侘茶道”,强调和敬清寂,所谓的“茶禅一如,生死如一”。
她的动作当然很优雅,一举一动都如表演一般,程式感和仪式感十分浓郁,令人忍不住想要深思她每一个动作的变化。
茶道本质是行为艺术,但每一个动作都大有讲究,同中有变。
你不琢磨,看着就很无聊。你愿意心随手动的琢磨,就会看出很多隐藏在动作中的深意。
观看茶道时,要有思索之色,静谧之意。这也是礼仪。不可看上去心不在焉,无动于衷。
所以,朱寅当然也要继续装。
茶,是日本著名的本土茶:栂尾。
栂尾是一种珍贵的禅茶。一般人喝不起。
茶碗也很讲究,居然是“宋物”。虽非天目盏那种国宝级的宋代茶盏,属于比较常见的宋物,却也是贵族才能享受的器物了。
这种等级的茶盏,喝茶当然也大有讲究。
你不能乱喝。
持碗必双手,先逆时针转碗两次,饮时以虎口托底,手指不能接触碗缘。
还需发出轻啜声,以示赞赏,声音要优雅含蓄,不可过响。否则就是“犬食い”,视为失礼之举。
朱寅是独自饮茶,并无主客之分,规矩和禁忌少了很多,可还是喝的不自在。
他讨厌装逼!虽然他很擅长装逼!
和喝酒有专门的配菜一样,饮茶也有专门的茶点。眼下是冬天,按规矩当然配“柚饼”。
朱寅喝了几口茶,吃了一块柚饼,有点违心的称赞道:
“清如晓天,尘心大净。茶道之美,可唤昔梦也。”
芸妓离席下拜道:“感谢大人的赞赏,虽然欢喜的快要流泪了,可真是惭愧的无地自容呢。”
其实朱寅主要是称赞茶好。
饮茶到了这一步,其实也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完美。
真正完美的是,最好当场吟诵一首新和歌,抒发饮茶的感悟。这才算圆满了。
日本贵人们喝茶,经常这么干。
此时,窗外一轮明月升起,茶室中清辉如水。
于是朱寅放下茶碗,神色微带哀伤的吟诵道:
“茶烟袅袅处,烟雾朦胧见慈容,依稀华袖舞。对月一杯低头看,还是幼时那轮孤。”
一首和歌刚刚吟诵完,窗外就传来一个清朗铿锵的声音:
“稚虎君才气俊逸,雾隐华林,树当舞。真大明神童也。在下戴月造访,可唐突否?”
ps:本章有三首自创的和歌,但写的糟糕,因为我不擅长和歌,将就着看吧,别较真哈。本章文化礼仪比较多,故事情节少,但真不是水文,别喷哦。蟹蟹,晚安!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