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陷入了沉思,手中折扇一收一合。
织田信长的死因,其实一直很蹊跷。虽然他是在本能寺被部下明智光秀突袭,被逼自尽。可是明智光秀为何突然反叛,却始终没有定论。
就好像明智光秀突然受到某种刺激,或者中邪了。
明智光秀为何反叛,其实疑窦重重,动机诡异,一直是个历史谜案。
所以,信长虽然直接死因明确,但背后原因也不清不楚。
有没有可能,和服部春秋有关系……等等!
忽然朱寅眉毛一扬,他想到了又一件大事:织田信长剿灭伊贺忍者,两次大军征剿,屠杀两万多忍者及其家眷、属民。
最强大最古老的忍者家族服部氏,几乎被织田信长灭族!
而服部春秋,恰恰是服部家族的女婿,其妻是服部家的女儿。
他也是服部家少有的漏网之鱼。
那时是1581年,刚好是信长死前一年!
也就是,织田信长屠杀服部氏不到一年,他就被明智光秀诡异反叛,莫名其妙的死在本能寺。
这特么是巧合?
织田信长活了近五十年,征战三十年,不知道遇到过多少强敌、多少险境,可他都没事。结果却在剿灭服部氏后不到一年,就突然死于非命。
朱寅越想,越觉得古怪。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服部春秋为了报仇,策划刺杀了织田信长?而明智光秀,只是被他利用了?
从服部春秋的报复性格分析,他肯定仇恨信长。他连大明皇帝都敢刺杀,何况织田信长?
朱寅忽然有点兴奋,他感到自己可能破获了一桩历史谜案,找到了织田信长之死的幕后真凶!
很有可能。
而且,明智光秀之死,似乎也印证了这个猜测。
明智光秀反叛信长之后仅仅十天,就被农民刺杀!
呵呵,明智光秀是什么人物?他干掉信长后十天,就在逃亡路上,被农民刺杀?
什么农民这么厉害?明智光秀可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士啊。他就算再落魄,身边总还有心腹武士。结果被农民刺杀?
这不是扯吗?
那么有没有可能,他的死也是服部春秋的策划,目的是为了灭口?
信长和光秀之死,都是日本战国史上的谜团,恰恰都发生在吴忧所说的十年前,发生在剿灭服部氏的第二年。
如果朱寅的推测没有错,那么等于是,信长和光秀两个大人物,都死在严绍庭手里。
严绍庭这是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此人,到底藏得多深?特工的直觉告诉朱寅,服部春秋的布局很大,他和自己一样,也在下大棋。
自己是为了夺回皇位,他是为了反明。
这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同行:古代版的大特务!
吴忧更是担心了。兄长如果真的被派去刺杀皇帝,结果会怎么样?还能活着回来?
吴家人本就恨朱棣的子孙。兄长吴虑被派去刺杀万历帝,会不会巴不得执行这个任务?
吴忧不禁心乱如麻。
“这件事情,你们要守口如瓶。”朱寅叮嘱道,“一切都只是推测。”
朱寅虽然要求保密,却决定下令虎牙,将疑似严绍庭的服部春秋,列为重点目标!
他又安慰吴忧道:“你放心吧,吴虑被派出去两年多了,可皇帝并没有遇到过刺杀,皇帝天天待在深宫,他怎么刺杀?他都进不去皇宫。他肯定没有死。”
吴忧闻言,这才放心了很多。
朱寅却是神色古怪,他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服部春秋的刺杀计划,或许出人意料。
历史上,万历没有遇到过刺杀,可是如今历史开始改变,那就不一定了。
朱寅刚想到这里,外面就传来甲斐姬的声音:
“稚虎君受惊了,在下实在不知,竟然有刺客潜入行刺!”
话刚落地,甲斐姬就带着一群人出现。
此时已经天色刚亮,馆舍管事终于进城汇报了秀吉。
丰臣秀吉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行宫之外的馆舍,刺杀明国使臣!
这可不是小事!
他询问之后,才知道刺客已经死了。刺客成功潜入,差点得手,结果大意了,被朱寅的猎狗袭击,咬破了喉管而死。
刺客没有被朱寅救治过来,当然也就没有取得口供,不知道幕后主使是谁。
其实就是救活,意义也不大。因为忍者宁愿自杀,也很少吐露秘密。
秀吉赶紧派人来慰问,同时调查刺客的来历。
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总要给朱寅和使团一个交代。
哪怕是敷衍,也要做出姿态。
甲斐姬和浅野长政匆匆赶到朱寅的书院造,首先就看到门口的刺客尸体。
刺客脖子上包扎过,可惜早就死了。
人死了,就很难查到任何线索了。就算有人认识这个忍者,也不知道他的上忍是谁。
甲斐姬和浅野长政慰问了朱寅几句,就问道:“稚虎君,刺客死前可问出了什么?”
朱寅喟然叹息道:“没有。当时只顾着抢救,没来及问他就死了。在下赶到贵国,就遇到刺杀,究竟是谁要置在下于死地?”
甲斐姬一脸歉意,“稚虎君放心,一定会尽量调查。”
尽量两个字,已经说明了态度,不会真的追查到底。
朱寅暗中冷笑。
他很清楚,秀吉不会一查到底,只会做个姿态。
原因很简单,如今大战在即,正是秀吉用人之际,笼络忍者都来不及,怎么会得罪忍者势力?
而且若是查出不好的事情,牵扯出不该牵扯的人,又怎么收场呢?还会损伤日军士气。
秀吉这种老狐狸,当然只会敷衍一下,就这已经不错了。倘若不是认为自己是阿市养子,他可能连敷衍都欠奉。
后世李鸿章去日本,遇到刺杀差点死了。在列强侧目之下,日本政府不也敷衍了事,没有深入调查?
甲斐姬传令道:“来人!将这刺客的尸体挂在外面示众,重金悬赏线索!”
“再持太阁手令,请在九州的所有上忍、准上忍,来名护屋城议事!”
“我奉太阁之命,要请他们调查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