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吉抚掌笑道:“果然是好计。余倒想试试了。”
朱寅暗道:“试试就逝世。”
日军要是派出几万人的船队去打江南,那还得了?不是送上门挨宰么?
如今的八旗水师,拥有世上最先进的战舰,最强大的舰炮。日军水师一旦去江南沿海,那就是有去无回。
以逸待劳的八旗舰队,会一一将他们送入海底。
朱寅企图误导秀吉,让日军水师主动去南方送死。只要干掉日军水师主力,让日军失去大量船舶,朝鲜之战就好打了。
秀吉又道:“如果派兵从天津卫登陆,直接攻打明国北京呢?”
朱寅摇头道:“此策看似上策,其实难行。明国京畿之地有几十万大军,卫所重重,层层防守,加上北京城高大坚固,神国又缺少大炮,难以破城。”
“若是神国大军在城下受阻,明国援兵又源源而来,那就很是危险了。”
朱寅说的是实话。眼下的北京,可不是晚清时期的北京。如今的日军,也不是近代的英法联军。
这当然是秀吉的试探之言。其实他早就和幕僚们研究得出,登陆天津攻打北京是下策。
真就是看似简单,其实最难。
除非,神国有很多厉害火炮。
秀吉又问了一些问题,无非是明国的兵马、装备、物产等情报。
朱寅将明朝实力说的更弱,故意迎合秀吉的心意。
秀吉哪里知道朱寅是示弱误导?这些也是他想听的,当下以为明国更加容易征服,可谓志在必得。
“只要攻下明国,”秀吉神色兴奋,“天皇陛下就坐镇北京,余坐镇宁波。明国的财富、土地尽神国所用,美女尽为武士所有…”
两人越聊越高兴,朱寅趁机取出烟枪,点燃假鸦片,开始吞云吐雾。
秀吉已经听甲斐姬和长政说过此物了,也收到了八杆烟枪和两百斤鸦片的礼物。此时见到朱寅吸食,顿时也想试试了。
“甲斐姬,取一杆烟枪来,余也试试此物之神奇。”
秀吉吩咐道。
朱寅和明国皇帝都用,他当然敢尝试。
很快,烟枪就送到了。甲斐姬学着朱寅的法子,将真正的鸦片点燃,送给秀吉。
秀吉小心翼翼的吸了一口,忍不住呛起来。
“上様…”茶茶立刻担心的拍着他的背,“怎么样?”
“纳尼?”秀吉接触这奇异的味道,开始有点不适,可紧接着眼睛就亮了,他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轻松。
“哟西!哟西!”
秀吉又深深吸了一口,眼睛更亮了。他学着朱寅吞云吐雾,犹如一只年深日久的老猿,此时快要升仙了。
“嚯嚯嚯!”秀吉忍不住大笑,“此物,妙不可言啊!”
朱寅笑道:“这福寿膏,就算是大明,也只有极少人有福消受。”
他对秀吉真是太好了。自己抽假的,给秀吉抽真的。
秀吉又抽了几口,越来越是上道,心情也更好。
“稚虎君,再过几日,你就去京都吧,余答应你的要求,毕竟你要回去交差。否则,明国皇帝就会惩罚你。”
“恰好,茶茶本月二十要回大阪养胎,你们也是顺路。就一起同行吧。”
朱寅看似高兴的说道:“是吗?那我真是太高兴了。”
茶茶也很高兴的说道:“有秀山丸同行,臣妾就更放心了呢。”
朱寅得到秀吉同意自己去京都的许可,也完成了第二步棋,当下鞠躬道:
“天色很晚了,还请主公歇息,在下告辞了。”
秀吉抽了一口鸦片烟,笑道:
“那么,今天就到此为止吧。这福寿膏,余很是喜欢。”
等到朱寅离开黄金茶室,秀吉忽然对长政说道:
“你觉得秀山丸真会为神国效力么?”
长政笑道:“主公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在下以为,秀山丸不会违背他的誓言。”
秀吉点头道:“余相信,他这么聪明的人,会知道怎么选择!”
“嗯,家康这几日,有什么举动?”
说到家康,他的气息有点阴冷。
长政鞠躬道:“家康倒是没有奇怪举动,就是派人见了一向宗的人,和肥后国人众也有联系。”
秀吉沉默一会儿,“刺杀秀山丸的忍者究竟是谁派的?查出幕后主使了么?”
长政道:“没有证据,但应该是服部春秋。他的秘密身份是严世蕃之子,仇视明使,挑起两国战争应该就是目的。”
“是他?”秀吉冷笑,“神国势必征明,还需要他挑拨?真是多此一举。”
“你派人告诉他,无论是不是他的手笔,不许再刺杀明使。还是让他好好筹划,怎么刺杀明国皇帝吧。”
长政领命道:“哈依!”
……
数日之后,忽然有一个传闻,从海外传到九州岛。
传闻是明国已经收买了南洋的南蛮海盗,准备联合明军水师和朝鲜水师,抢占对马海峡,封锁神国海路。
消息似乎是真的,因为很多海商都这么说。
还有人说,南蛮得了明国很多许诺,舰队已经北上了,南蛮加上南洋土著,估计最少有上万人的舰队。
还有消息说,明国许诺南蛮海盗,只要占领对马海峡,切断神国海路,帮助明国恢复朝鲜,就答应和南蛮全面通商,并且自由传教。
消息传来,人心惶惶。
谁都知道,南蛮舰队很强。南蛮海盗的舰队要是来对马海峡为明军、朝鲜军助战,还真是神国的麻烦。
丰臣秀吉等人立即传召范礼安等传教士,询问消息虚实。
范礼安等人其实也收到“情报”了,说东印度当局已经和明国达成协议,组建了一只混编舰队,纠集了南洋各国的白人雇佣兵和土著仆从兵,北上助战。
既然也收到了“情报”,他们当然也认为,消息是“真的”。
秀吉等人确定消息是真,顿时紧张起来。
名护屋城立刻下令,将留守本土的最强舰队,布置在对马岛附近,确保对马海峡的海路通畅。
如今十几万大军在朝鲜,一旦海上运输被切断,后果不敢设想。
第二天,博多湾的主力水师舰队就离开九州岛,开往对马岛,加强对马海峡的水军力量。
九州兵力虽多,却几乎只剩缺乏战船的陆军。
日本不怕九州岛被攻击,就怕失去对马海峡的制海权。
得到博多湾日军水师舰队离开九州的消息,朱寅和徐渭不禁额手称庆。
一番布置没有白费,好戏快要开场了!
虽然这是个策划成功的好消息,可朱寅又收到来自朝鲜的坏消息。
杨绍勋大败被俘之后,明军士气大挫,只能退回到平安道。大同江防线完全失守。
明朝联军的处境,十分不妙。
拜金帝震怒,可太监高淮却上奏皇帝,说平壤大败是杨绍勋不听调遣,贪功之下擅自出兵,将责任全部推给杨绍勋身上。
这个节骨眼上,万历也不能临时换帅,只能下旨给郝经、高淮,让他们戴罪立功,稳守固防,克期进剿。
情报还说,万历召见首辅,询问使团和谈结果。
朱寅和徐渭收到情报,不禁有些焦虑。他们希望,郝经不要再犯错,好歹守住平安道,不能让日军过鸭绿江。
局面一旦失控,就是朱寅也难办了。
……
十一月二十,朱寅辞别秀吉,将密宗僧团留在九州,率领四百人去京都。
一起冒雪出发的,还有回大阪府养胎的茶茶,以及护送茶茶的两千兵马。
整个队伍在博多湾坐船,北上经过关门海峡,进入濑户内海,往关西地区而去。
大雪纷飞之中,朱寅站在甲板上,看着这片对日本而言至关重要的大海,目光空茫清冷。
濑户内海!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