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奴才布寨,拜见朱太师!”
建州大军打旗易帜之后,就正式加入明军序列,成为明军了。
努尔哈赤看到玄月红日的明军大旗,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居然真的有一天,他率领建州部最精锐的勇士,聚集在明军战旗之下,以明军的名义,为大明征战。
世事难料啊。
他受到明人的栽培和扶持,才能走到今天。可是他的父祖觉昌安和塔克世,也是被明军误杀,死于明军之手。
他和大明,有家仇啊。
可是那又如何?相比强大的明朝,总人口不到十万的建州部,实在是太弱小了。
大明要想灭女真,根本不需要出兵,只要支持、怂恿叶赫等部就行了。甚至,只要下一道圣旨免除他建州都督的官位,或者收回敕书、禁止互市,他就完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所以这些年,他只能对大明表示恭顺驯服,他只能告诉自己,告诉弟弟舒尔哈齐,父祖只是死于明军误杀,仇人是尼堪外兰,不是明军。
明朝对他有恩,也对他有仇。此时他只是选择性的想明朝对他的恩,不敢想明朝对他的仇!
百年来,在辽东这块土地上,崛起了很多强者。可是反抗大明的下场无一例外都是…身死族灭!
只要大明一直强盛,他就不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拿建州部的命运起兵叛明,那是自取灭亡。
相反,只有服从大明,保持恭顺,才能不断得到好处,为家族和建州赢取未来。
再说,这一次日军快要打进建州,不拼命也不行了。他不仅是替大明效力,更是保卫建州自己。
努尔哈赤暗叹一声,看向端坐马背、神情肃穆的大明经略使。经略使还是个少年,可是那种上位者的威严贵重,却令任何人都不敢轻视。这是一个神灵转世般的神奇少年。
六年前,他还是个带着女童、女婴、一条小黑狗的孩子。
可是如今,他已经是连中三元的转世星君,是皇子之师,太子太保,江宁侯,兵部侍郎,副都御使,蓟辽总督,朝鲜经略使!
这是我努尔哈赤的结义兄弟。
努尔哈赤高兴之余也感慨万分,不禁心生一种不真实的恍惚。
小老虎弟弟,你是我努尔哈赤的兄弟,是建州部的吉祥贵人。希望你平安无事,长保富贵,能一直为建州部遮风挡雨啊。
他哪里知道,朱寅从头到尾都在算计他、利用他?饶是这位建州枭雄精明过人,也想不到朱寅是个穿越者,他再聪明也难免上当。
不过,朱寅对努尔哈赤也很不错,就算是作伪,可如果一直这么作伪下去,论迹不论心的话,倒也真算好兄弟了。
努尔哈赤收回思绪,再次摘下头盔,上前对朱寅禀报道:“启禀经略相公,建州大军已经打旗易帜,请相公军令!”
朱寅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努尔哈赤的脑袋,只见剃的簇青簇青,偏偏还留着一条细长的辫子,猪尾巴一般晃来晃去,耳朵上吊着的野猪獠牙也不断摇摆。
朱寅顿时感到说不出的滑稽,差点忍不住失声笑出来。
可是朱寅的心性绝非等闲,表情管理能力很强。他成功的憋住笑,神色肃重的点头道:“驻扎界藩城,免胄休整,等候叶赫等部大军汇合。”
“嗻!”努尔哈赤领命,戴上明式的头盔,大步走到建州大军阵前,大声用冷硬粗犷的女真喝道:
“朱太师、我喜欢贝勒有令,有头盔的脱下头盔,然后进城休整!”
女真人和蒙古人一样,此时还习惯把明朝在东北的帅臣称为太师。朱寅是蓟辽总督,整个女真部落都受他间接管辖,所以努尔哈赤对女真人称呼他为‘朱太师’。
其实朱寅哪里是什么太师?他连少师都不是啊。
等到女真战士摘下沉重的头盔,顿时露出一片片光秃秃的脑袋,一条条细长的小辫子。
朱寅努力压住自己的嘴角,板着自己的脸。
朱寅收回目光,看向大军之后的龙岗山,以及不远处的界藩城和苏子河,忽然忍不住心生一阵恍惚,霎时间有点怔忪了。
这是哪?这里是萨尔浒啊。
历史上的努尔哈赤,就是在这个地方,大破号称四十七万的十余万明军,从此攻守易型。
萨尔浒之战,这里伏尸数万,河水为之染红,明军精锐损失大半,将领战殁三百员。后金由防御转向进攻,成为明清兴替的关键转折点。
可是如今,同样在萨尔浒,自己却在集合女真大军南下抗倭,而努尔哈赤是自己麾下的将领。
真是世事诡谲,人生难料啊。
朱寅不禁有种浮生若梦之感。他回想历史,放眼当下,忍不住用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吟道:
龙岗山下萨尔浒,
苏子河边界藩城。
数百春秋铜驼泪,
几代兴亡黍离人。
血沃辽原生幽草,
魂断冰河绝雁声。
故国乔木今尚在,
日月旗下是女真。
努尔哈赤走过来,低声笑道:“小老虎弟弟在说什么?”
朱寅有点黯然的说道:“我是在祈祷,多好的建州战士啊。我祈求撮哈占爷保佑他们逢凶化吉,活着回归故里,和家人团聚。”
朱寅说到这里,抬手揉揉眼睛,“起风了,眼睛进了沙子。”
努尔哈赤见状,不禁有点动容,语气忍不住有些哽咽。
“小老虎弟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注定会有很多建州子弟埋骨异乡啊。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敢于用血换取敌人的血,敌人才会畏惧,才会被降服。”
“哥哥只能希望,多打胜仗少死人。尽量多带人活着回去啊。”
朱寅道:“野猪皮哥哥,我会尽量帮助建州。到时俘虏的日本人,就给你们当奴隶,帮你们开发土地种粮食,过上好日子。建州人过上好日子,才能对的起战死异乡的勇士啊。”
努尔哈赤点点头,“小老虎弟弟,那哥哥就不谢了。到时还需要你在朝堂替建州说话。”
他没觉得朱寅的话有问题。让建州人过上好日子,这是好事啊,有什么不对吗?
其实当然不对。可是此时的努尔哈赤,根本想不到有什么问题。
等到建州大军全部进入界藩城休整,朱寅才和野猪皮分开,回到不远处的明军大阵。
戚继光已经布置好了车阵大营,外松内紧。戚继光是在防备女真人。
虽然女真军眼下也是明军,但他作为大将军,当然要替明军的安全负责,谨防被女真人偷袭。
中军大帐之内,戚继光正在主持军议。参加军议的有李如松、李如柏、秦良玉、杨可栋、洛尚志、熊廷弼、戚祚国、曹文诏、赵率教等,就差还没有赶来的毛文龙了。
列席军议的,还有几个文人,有徐渭、冯梦龙等人。
已经六十五岁的戚继光,仍然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虽然胡须苍苍,却毫无龙钟衰朽之态,看上去不怒自威、气势慑人。
这些年,他在生活和官场上,被朱寅和宁采薇照顾的很好,加上看透了很多事情,没有了愚忠的执念,身子骨反倒越发硬朗了,上阵杀敌仍然不在话下。
戚继光苍然说道:“方才,建州大军的气势你们也见到了,他们只有一万人!”
戚继光只说了一句话,就表示出对建州军的重视。
军中地位仅次于朱寅、戚继光的李如松首先说道:
“大将军,末将很熟悉建州和佟奴。建州人虽然寓兵于民,兵民不分,可因为平时打猎,自小苦练骑马、射箭、格斗,又因为吃苦耐劳,野蛮剽悍,尚武成风,天生就是战士。”
“说句不夸张的话,女真人对于行军打仗,那是无师自通的。他们有时举行大猎,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一起组织围猎,往往在山林荒野追逐多日,奔波百里,这不就是行军?”
“围猎之时,以号角和鸣镝发令,相互配合协调,分进合击,转移变幻,这不就是兵法?”
“一旦遇到大群猎物,或者遇到其他部落抢夺猎物,还要列队拦截、阻击、包围,这不就是军阵?”
“正因为如今,往往一次大围猎,就斩获成百上千的猎物啊。这不就是战场上的杀敌斩获?”
“再说,因为女真人口稀少,野兽又多,他们必须要抱团,往往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以凝聚心也是很强啊。”
“就这一万建州兵,别看只有一半人有甲,可换了一般的大明王师,三倍兵力也难以战胜他们。”
“不过大将军放心,我们这三万六千多兵马,都是大明最精锐的战兵,人人有甲,还有火器。要击败这一万建州兵,可谓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