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河童被大水冲走了!
朱寅当然知道这个藏巴汗。
藏巴汗王国,是吐蕃历史上最后一个世俗王权。藏巴汗王国灭亡之后,吐蕃这才完全成为政教合一、活佛至尊的世界。
如今的藏巴汗,名叫图多南杰,是第二代藏巴汗,在位已经十几年了,正是野心勃勃、励精图治之际。此人很有作为,本就不是无能之辈。
历史上的此时,图多南杰其实比努尔哈赤的实力更强。
野猪皮在万历二十年左右,还没有完全统一建州本部,人口不到十万。
可同时期的图多南杰,已经占了半个藏地,人口是努尔哈赤的几倍,兵马都是骑兵,因为吐蕃盛产良马。
历史上,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时,图多南杰的儿子也占领了大半个藏地,距离统一整个高原,只差一步了。
可惜的是,藏巴汗政权没有解决教派之争,在格鲁派和蒙古人的联合对抗下,短暂的统一再次分裂。
历史只要多一点偶然,吐蕃就会出现统一的世俗王国。一旦吐蕃再次出现统一的世俗政权,绝对不会满足待在高原,东入川陕几乎是肯定的。
现在呢?藏巴汗有了汉奸献策,已经提前二十多年统一了高原,还解决了教派之争,已经成为第二个努尔哈赤了。
汉奸对汉家的威胁,真的比异族更大啊。
朱寅想了想,立刻写了一份加密信,指示虎牙立刻完善在高原的情报组织,刺探这个大吐蕃国的情报,及时回报。
并下令虎牙,如果有机会,就除掉大汉奸顾秉谦父子。但前提是,不能有任何暴露的可能。
随着女真被严重削弱,最大的危险已经从东北转到西南、西北。
那里有大吐蕃国、西明、播州杨氏、囬部,还有奢崇明、安邦彦等意图反明的大土司。
一大堆反贼!
更有一个劲敌:缅甸东吁王朝!
……
就在小西行长投降之后,秦良玉等人驻守的安州,终于再次爆发了惨烈的攻防战。
高丽日军最后的重兵集团,宇喜多秀家和黑田长政等人联合的八万多日军,以及两万多高丽伪军,共约十一万大军,轮番猛攻只有一万几千明军的安州城。
安州城顿时成为此时整个高丽唯一的激战之地。
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之前接到小西行长的捷报,说他已经攻下安州。于是两人一起来安州汇合,打算会师之后,一起经过安州北上义州。
安州已下,他们的大军也就没有必要再攻打朔州和龟城了。毕竟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损失不可小,几天之内也很难攻下。
然而等他们率军赶了几百里路来到安州,却发现安州城上居然插着明军的旗帜!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小西行长率军北上之后,只留几千人守卫安州,结果又被山中杀出的明军夺了回来,断了小西行长的后路。
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立宗茂等人都不傻,哪里还不知道这是明军的圈套,小西行长已经上当了?
可是此时,小西行长已经北上数日,根本来不及了。
宇喜多秀家等人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猛攻安州,拿下安州后全军北上,支援小西行长。
第二个选择就是,放弃攻打安州,再次去朔州和龟城,但又要赶几天路,等于是来回奔波,对士气很不利。而且路程更远,来不及救援小西。
于是,几人商议之后,决定立刻攻打安州,争取两日之内攻克。
可是两军合兵,日军加高丽伪军十多万人,轮番猛攻三天两夜,高丽军伤亡大半,日军也伤亡六七千,却硬是攻不下安州!
明军很是善守,战力也很强,死伤估计不到五千。城中最少还有八、九千兵马,而且大筒(大炮)十分厉害。
看样子,神国大军要攻下安州最少还要好几天,最少还要损失两万人。
值吗?
就在日军将帅们进退维谷、骑虎难下之际,他们终于收到了前路军全军覆没的噩耗。
前路军完了!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等人都被俘虏。
明军斩首神国勇士数万颗头颅,在鸭绿江边堆砌京观!
伴随着前路军的覆灭,还有天皇和宁宁被明军控制,以及日本分裂的消息。这些可怕的噩耗一起传来,惊的宇喜多秀家等人犹如噩梦降临。
这是真的吗?太可怕了。这仗还怎么打?已经不仅是打败仗的事情了,而是整个日本都有天大麻烦!
他们都很清楚,虽然还没有小西行长的消息,但肯定凶多吉少了。既然这是明军布大的圈套,又怎么会让小西行长全身而退呢?
若是小西行长也完蛋了,那么在高丽的神国大军,就只剩下安州的八万人,再加驻守汉城的福岛正则的一万多人。
加起来都不到十万人了。至于那些卖身投靠的高丽奴兵,一旦看到神国大军显出败相,不反水就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听话?
为何明军仅仅换帅,原本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神国大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就陷入劣势?
战局的变化实在太快,这才多久就攻守易型了。他们真的很难接受,就像在做梦一般。
作为高丽日军的总大将,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宇喜多秀家第一次预感到战争失败的可怕后果。
对于神国和太阁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宇喜多秀家接到义州的情报后,立刻下令停止攻击安州城,召集军议,商讨应对之策。
军帐之内,宇喜多秀家坐着行军马扎,神色凝重无比的说道:
“诸位,消息你们也知道了,都说说怎么办吧。”
他还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只因为是秀吉义子,才成为统帅。
“阁下。”第三军总大将黑田长政首先发言,“前路军完了,小西行长多半也是凶多吉少,难道我们还有必要北上救援吗?”
“在下认为,立刻放弃攻打安州,全军南下,依托平壤、开城等要地,死守大同江防线。只要占据大半个高丽,神国就不亏。”
“再北上征明已经没有希望了。保存实力才是最该做的,该撤就要撤。”
仅仅几天前,黑田长政还抱着打过鸭绿江,征服大明的信念。可是现在,他的态度变化之大,连他自己也难以置信。
“我反对!”立宗茂说道,“小西行长有四万多人,真不救了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那我军攻打安州数日,不是白白损失?”
“眼下士气大挫,要是放弃攻打安州,南撤回到平壤,那军心还要不要了?到时明军解决了小西行长,再挟大胜之威南下,我们真能守得住平壤么?”
“再说,如今我军急缺战船。没有战船配合,哪有什么大同江防线?就是汉江防线也不会有的!我军一退,别说守不住平壤,就连汉城也难守得住,可能就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