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和小姨子分别近两月,终于重逢在此。
也不知道她用了什么办法,医学院的学生和教授,绝大多数都跟她南下迁徙了。
朱寅买了一个豪绅空下的大宅院,挂上清尘医学院的牌子。
医学院一迁到彭水县,宁清尘就很高调的宣布,招募一批女子为助产士,要造福西南百姓。
李时珍等医学院的几个元老级教授,也继续修改《本草纲目》。
有了宁清尘的医学院,朱寅干脆恢复了惠民药局,免费给穷苦百姓治病用药。
至此,清尘医学院这个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机构,又开始在彭水县生根发芽了。
徐渭的《夏神纪》,此时也全部完稿。全书一百零八万字,整整写了六年之久。
《夏神纪》虽然是大才子徐渭所写,但其中很多东西都是朱寅的意思。严格而言,这是徐渭和朱寅两人合作完成的。
朱寅一口气读完这部融入自己思想和灵感的《夏神纪》,喜不自胜,拍案叫绝!
《夏神纪》不但写的很好看,可读性故事性极强,而且思想深刻,体现出探索天道、尊重人道、天人合一的理想,宗旨是修持人道即可成就天道。徐渭总结的所谓人道,便是真、善、智、勇、勤。
五字真言犹如五行,缺一不可圆满,不可为正果。
立意比《西游记》更高大,更深刻。
书中主角张坚,就是秉承这五字真言,从一个幼小的生灵,修炼为天神,成为玉皇大帝,建立三界秩序,开启众生的文明纪元。
更重要的是,《夏神纪》完成了一个重大的使命:将原本相互矛盾、失之混乱的华夏神话,统一归纳为逻辑完整的体系。
等于完成了一个后世无法再完成的伟大文化工程!
神话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意识形态,而且是上游领域,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十分重要。
可惜华夏的神话体系源头混乱,相互矛盾,也不成体系。这导致华夏民族在意识上缺乏凝聚力。
比如,关于女娲和伏羲,三皇五帝的传说,就五八门、莫衷一是,而且没有体系化。
已经成书的《西游记》、《封神榜》,也是各说各话,互不兼容。
其他民族的神话,更是和华夏神话缺乏关联,格格不入。
而《夏神纪》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提供了严谨的逻辑和体系,还将《西游记》、《封神榜》等神话融合在一起,统一成完整的宏大世界:华夏神话世界!
不仅如此,主要少数民族的神话,也被《夏神纪》融入到华夏神话世界。
《夏神纪》简直就是一部东方世界的神话宝典。有了这大部头的神话小说,原本混乱不堪的华夏神话,就变得严谨、完善、统一。
朱寅在徐渭的请求下,欣然为《夏神纪》作序,毫不吝啬、先声夺人的定义《夏神纪》为:
“神话之信史,华夏之神史。”
然后下令雕版付梓,一边准备出版,一边吩咐虎牙发动舆论,宣扬《夏神纪》,打造《夏神纪》的“神史”地位。
又将《夏神纪》、《西游记》、《封神演义》、《东游记》,合称为“华夏四大神史”,再将《夏神纪》定位成“神史之首”、“神史之主”。
冯梦龙、孙承宗等人读了《夏神纪》,也都欲罢不能,叹为天书。实在是这融合了后世网文元素的写法,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就是庄姝这个跟随冯梦龙来彭水的闺阁女子,看起《夏神纪》来也如痴如醉,孩子都懒得管了。
…
八月初,宁采薇终于带着红缨、吴忧等人,来到了彭水县城,和朱寅团聚。
朱寅和宁采薇已经大半年没有见面,相逢之下分外欢喜,竟有隔世之感。
至此,三人一犬又在彭水县欢聚一堂了。
夜里,三人在知县官邸的内宅畅谈,朱寅说起高丽战事和朝廷风波,采薇说起关中惊变和大发横财,清尘说起用倭寇俘虏试验取得的重大进展,三人相互分享,其乐融融。
宁采薇告诉朱寅,她不但拿到了秦王府价值千万的金银财宝,还吞并了秦王府留下来的大半商业版图,成为秦商之首。
她自信三年之内,就能成为华夏首富,比拜金帝更有钱。
小黑盘坐在朱寅脚下,看着三个人眉开眼笑的夜谈,轻轻摇着尾巴,也觉得狗生幸福圆满。
远在北京的拜金帝怎么也想不到,他将朱寅贬为知县,可朱寅却仍然一副人生赢家的姿态,一家人依旧过的神仙一般。
中秋之后,朱寅收到了魏忠贤从山东送来的汇报。
孔府得知自己罢官,终于按耐不住的对宁采薇的矿山动手了,决定制造矿难,然后收回卖给采薇的矿山。
早有准备的魏忠贤,一直在耐心等候孔府动手。孔府刚要动手,山东白莲教就发动了对孔府的攻击。
数万人在虎牙的秘密蛊惑和操作下,聚众攻打曲阜,抢劫金银粮食,打杀孔府子弟。
孔府夺取采薇矿山的计划还来不及完成,自己就成为白莲教的肥羊。
孔府嫡系子弟被白莲教斩尽杀绝,金银财宝都被抢走,除了孔庙、孔林没有被破坏,整个孔府都被大火烧成白地。
魏忠贤非常毒辣,他利用白莲教干掉了孔府,又趁着官军镇压白莲教之际,率领虎牙的人突袭了白莲教的秘密总坛,劫走了白莲教抢来的孔府金银。
白莲教被挑弄的冒险起事,结果战利品还落到了魏忠贤等人之手,等于是白白为朱寅火中取栗。
官军在济宁、沂州连续大败白莲教,白莲教首领连接战死。
剩下的万余人在虎牙的建议下东逃到海边,靖海军的八旗舰队早就等候在鹰游岛了。他们伪装为倭寇海盗,大摇大摆的接应一万多白莲教残部,扬帆出海,直下靖州(吕宋)。
至此,经过大半年的策划,朱寅不但拿到孔府的数百万两浮财,还将一万多白莲教残部挟裹出到靖州。
山东之变传到京师,佥都御史郑国望上奏朝廷,请求再次联络“海上义盗”海明月的水师,追击勾结白莲教的海盗和倭寇,剿杀贼军残部,夺回孔府金银。
皇帝准奏,授郑国望为钦差海防绥靖办事大臣,代表朝廷联络海明月的“海上义盗”,主持谈判,让海明月的舰队为朝廷所用。
宁采薇接到情报,对朱寅笑道:“郑国望要和我谈判,请我剿灭我自己呢,看来我要出海一趟了。”
朱寅道:“我们团聚不到一个月,你就要出海?”
宁采薇道:“没办法的事。我要去哄哄郑国舅,不能破话她对海明月的美好印象麻。”
朱寅忍不住笑了,“这也是埋伏的一记杀招,当时要是她知道海明月就是宁采薇,会不会道心破裂?”
宁采薇又在彭水待了几天,就带着红缨等人离开彭水,回海外扮演海明月了。
宁采薇到了海上,再次以海明月的身份和郑国望接头,同意了和朝廷合作。但要先付五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和弹药费。
皇帝不愿意先付钱。讨价还价之后,郑国望说服皇帝,答应先付二十万两银子,然后答应,事后封海明月为伏波侯。
宁采薇假意答应,拿了朝廷二十万两银子。
直到年底,宁采薇才回到彭水过年。
……
开落,春去春来。霜月荏苒之间,又过去了两三年。
等到再次入夏,已经是万历二十四年五月初。
距离朱寅来彭水当知县,快满三年了。
朱寅已经是十九岁的青年。
而宁采薇,已经身怀六甲!
端午节的前一日,朱寅收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
四月十八,忍耐了几年的皇帝,终于不顾百官的激烈反对,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长立幼,下诏封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入主东宫。
在三王并封之后,皇帝终于一步到位了。消息传出,朝野大哗!
十五岁的皇长子,原本应该是太子的信王朱常洛,立刻出京就藩,不得逗留。
信王的就藩之地是……九江!
…
ps:这一章,又是时空上横跨三年的写法。我并没有细写小老虎近三年的知县生涯,毕竟这个经历,只是一个插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