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却像一群听话的学生,认真地听著这位老农夫的教诲。
王伯先带著几个年轻力壮的士兵开始平整田地。
他们赤著脚踏入泥泞的水田,用特製的农具一点一点地將田地变得平整如镜。
那黑色的泥土在他们的脚下翻滚著,散发著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
王伯还不时地弯下腰,用手仔细地摸著田地的表面,確保没有高低不平的地方。
“这田地就像战场,必须得平整,不然秧苗生长就不均匀啦。”他笑著说道,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满是认真。
接下来便是插秧的环节。
王伯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捆嫩绿的秧苗,就像捧著最珍贵的宝物。
他先做了一个示范,將一棵秧苗轻轻地插入泥土中,动作轻柔而又精准。
“插秧的时候啊,手要轻,不要把根弄断了,株距和行距也要掌握好,这样才能保证每棵秧苗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士兵们学著王伯的样子,一开始还有些笨拙,但慢慢地就熟练起来。
他们弯著腰,一棵一棵地插著秧苗。
那嫩绿的秧苗在水中整齐地排列开来,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在水田里徐徐展开。
微风吹过,秧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们点头致谢。
隨著时间的推移,夏日的阳光变得炽热无比。
王伯带著士兵们在田间忙碌地除草、施肥。
他们头顶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衫,顺著脸颊不停地滑落。
王伯却不顾炎热,总是冲在最前面。
他教士兵们如何识別杂草,哪些草是有害的,哪些是可以留在田里的。
士兵们也逐渐从门外汉变成了半个农夫。
他们熟练地拔除著杂草,然后將肥料均匀地撒在田间。
那黑色的肥料散发著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士兵们却毫不在意,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丰收的希望。
终於,秋天的脚步近了。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金黄色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
王伯站在田埂上,望著这片丰收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的泪水。
他苍老的声音在这片金黄之中迴荡:“小伙子们,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啊。”
收穫的日子到了,整个营地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士兵们手持镰刀,兴奋地冲向稻田。
他们熟练地收割著成熟的稻穀,那“唰唰”的割稻声仿佛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王伯也不甘示弱。
他虽然年迈,但手中的镰刀挥舞起来却一点也不慢。
他一边割稻,一边还哼著古老的农歌,那歌声虽然不甚嘹亮,却充满了生活的韵味。
不一会儿,田间就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似的稻穀。
士兵们將稻穀装入麻袋,一袋一袋地运往粮仓。
他们的脸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是经过无数汗水浇灌后的喜悦。
“报!”一名士兵兴奋地衝进军帐。
“陛下,新稻田大获丰收!產量足足是以往的三倍!”
典韦惊讶道:“这怎么可能?往年这个时候连一半都不到啊!”
赵云也忍不住称讚:“陛下当真神人也!这些新工具和种子確实厉害。”
王伯笑呵呵地说:“多亏了陛下的奇思妙想,现在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连附近的百姓也都受益。”
“陛下圣明!”眾人齐声讚嘆。
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王伯的手:“王伯,多亏了你啊。”
王伯憨厚地笑道:“陛下,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啊。这水稻的丰收,可是咱们军民一心的见证。”
夜晚降临,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分享著收穫的喜悦。
他们谈论著这一年来的辛苦与收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因为他们的努力,变成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而这丰收的稻穀,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危机,更让士兵们明白了土地的珍贵和百姓的力量。
从此以后,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有战爭的號角,更有耕耘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