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外不远处,有一座臥龙岗,岗上翠柏蔽日,枝干粗壮而遒劲,撑起一片浓荫。
岗下,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水流潺潺,溪边垂柳依依,宛如人间仙境。
溪边坐落著一座古朴的草庐,虽质朴无华,却与周遭的景致相得益彰,草庐前,几亩农田错落有致,有两人正在田间耕作。
其中年龄较小的一位少年,摘下草帽,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笑著问道:“诸葛先生,这次你出游要多长时间啊?”
“秦朗啊,你在我这里呆了也有两年了吧?”
“两年零十二天。”
诸葛亮苦笑一声道:“你们那位少主还真是执著啊。”
“先生,您同意去鄴城了?”秦朗大喜过望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曹公正准备北征乌桓,此战胜利后,北方將基本一统,亮去之无用。”
“先生还是放不下汉室?”
“是又如何?”诸葛亮反问道。
秦朗轻嘆一声道:“少主刚刚来信,他说自己已经参与夺嫡了,让我回去。”
“哈哈,那亮便祝他马到成功。”
“少主还说了,不能得先生相助,乃他之不幸也,临行之前,有句话少主让我转告给先生。”
“亮洗耳恭听。”
“少主说,所谓的汉室不过就是一个招牌,天下大乱至今,各路诸侯皆借兴復汉室之名,行谋权篡位之实,天子早已沦为傀儡,汉室气数已尽,再难重振。
只要天下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汉室这个招牌不要也罢。”
诸葛亮轻轻摇头,目光坚定的回道:“兴復汉室,並非为了一家一姓之尊荣,而是为了延续大汉之治世理念,让百姓重归太平。
若只为追求权势,背离初心,即便成就霸业,又有何意义?”
“先生既然都明白,那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呢?”秦朗一脸困惑的问道。
“亮三代皆为汉臣,只是心有不甘而已。”
“既然先生心意已决,那秦朗就不多劝了。
对於先生这样的大才,无论何种境地?少主都会引为挚友,若他日先生有所需,少主也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替亮谢过轩公子,只是亮恐怕是让他失望了。”诸葛亮摇头嘆息道。
“先生,秦朗冒昧的问一句,既然先生要兴復汉室,那不知先生会选择哪位诸侯呢?是荆州刘表,还是益州刘璋?”
诸葛亮笑而不语,摆了摆手道:“不可说、不可说…”
收到秦朗的来信后,曹轩也很是失望,自己费了两年功夫,却还是没有说服诸葛亮出山相助,他不禁开始反思,是自己威望不足?还是自己诚意欠缺?
但此刻容不得曹轩有过多感怀,因为摆在眼前的局势已然迫在眉睫,自己的那位颇得人心的二叔终於开始反击了。
而他的反击也是直击曹轩的软肋,曹丕的谋臣陈群、吴质等人以西凉马腾、韩遂不稳为由,举荐太中大夫贾詡为长安令。
若贾詡走了,那就相当於断了曹轩一臂,而且这个理由也是无懈可击,毕竟贾詡也是出身西凉军,在关中一带有很大的威望。
而且贾詡素有“毒士”之称,智谋超群,一旦赴任长安令,大有可能会稳住西北局势。
以曹操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权衡利弊之下,这个任命被通过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