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二三二年,风洛走出了幕阜山脉,隨后其步履更是片刻未停,一路向西,彻底走出了九江之地,开始游歷天下。
“走了,別看了,回去吧。”
“我想看护洛儿一段时间。”
迎著风时安的目光,南宫云琉也不避讳,她相信自家道侣有跟她一样或类似的想法。
“你我的子嗣,难道是不能自立的废物?还需如此照顾?”
“我心难安。”
“若是不安,那就去修行打坐,不管做什么,都比你现在乾的蠢事强,倘若洛儿知道了此事,恐怕会记你好长一阵子。”
风时安说到此处,略一停顿,
“倘若你实在觉得自己无事可做,现在可借我父君之威,去將那处镜海福地收回来。”
“若是如此,日后,我再开山海道统,开的是山海宗,还是名为山海宗的龙宫附庸?”
因为子嗣养育之事,风时安与道侣发生了小小的爭执,但也很快便平復了,不过在他的劝阻下,这位龙后最终也並未跟隨自己的子嗣。
青神二三四年,大靖境內,有雷神的传说出现,传闻雷神会隨云雨而至,向行恶的歹人降下天谴。不论是何身份,泼皮无赖也罢,贪官污吏也好,通通都逃不了一道天雷。
哪怕没有刻意打听,可风时安也很快就了解了此事,被不知情的凡俗尊为雷神的风洛,对於不知情的龙神教而言,实在有些碍眼了。
双方之间居然出现了衝突,这都已经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过伴隨风时安的一道神令下去,这场才刚刚出现了些许苗头的闹剧,便被很快压下了。
在无人压制,还得到了某些龙神教高层暗中资助的情况下,被凡俗百姓尊为雷神的风洛,却是开始扶植大靖境內的各路反贼。
香火愿力对於凡人而言是看不见摸不著的虚幻之物,可对於仙佛而言却是真实不虚,则可以改天换地的眾生伟力。
洛风也接触到了这份力量,不过他却是效仿自己的父亲,还更进一步,不论那些信奉他的人,向他献上了多少愿力,他最终都会返还回去。
这也就导致了许多走投无路的底层百姓,在走投无路,举旗造反时,会高呼玄都雷神之名,以求获取这位仁善神灵的加持以及庇佑。
风时安在知晓此事时,也是静默了好一会儿,因为此事本就难以裁定,大靖立国已经有两百多年了,如此岁月积攒下来的诸多沉疴弊病,已经是积重难返,可以说,若没有一位雄主武尊出世,大靖国祚也只在这百年间了。
可话是如此,纵然那些起兵造反的人都是有不得已之苦衷,但也不能逢人造反,就给愿力加持。
因此,风时安在观察了半年之后,最终还是逮著他的长子,將他扔到了中土去,也就是在这时候,风时安这位久不在大靖境內,以大神通法力展现神跡的龙神,开始了活动,不再沉寂。
虽然將百姓最喜拜见的雷神给扔走了,但风时安也开始回应世俗,彰显神威,降下天谴。
与此同时,雷神乃龙神之子的传说,也开始在各地流传开来,这经得起验证的事实,由此,也让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龙神教香火再度开始暴增。
也就是在这一时候,大靖再次举行了国祭,这已经是立国以来的第七次国祭了,但这一次的主祭者身份却是非同凡响的。
那是一位面上生出皱纹,头髮白,看起来已是耄耋之年的老者,但风时安对其魂灵气息却是颇为熟悉。
姜武岳
姜守轩之孙,幼年时便是远近闻名的痴傻儿,可在一朝开窍之后,其修为便是突飞猛进,更是在乱世之中闯下了赫赫功绩,令姜家有了如今的成就,乃是大靖的“底蕴”。
显而易见,大靖对骤然开始活跃的龙神感到了恐惧,而在无力钳制的情况下,只能够请出老祖宗了。
风时安极为罕见地回应了这场祭祀,伴隨著绵延千丈,如苍山雪岭,气势磅礴的龙影,在天际祥云之中翻腾飞舞,可去灾病邪气的甘霖自天而落。
“殿下,快三百年未见,您的风采更胜往昔!”
自天穹中落下的甘霖,就如天神垂下的珠帘,阻挡了诸多目光,在这其中,屹立於龙神像之下的老者,却是毕恭毕敬,俯身一拜。
“这等苍老姿態,你做了什么?”
风时安自然能瞧出这位门人后裔的不对劲,纵然是武尊年老体衰,血气下滑,可也不该露出如此模样。
“不过就是自不量力,想成就传说中的武仙而已,可惜,我的路选错了,终究不得成。”
“你能有如此志向,也不必妄自菲薄了,霍柏呢?”
昔日都已去过霸下神殿的两人,这位老武尊都在,那么踏上了修行道路的霍柏,应当也在世。
“他啊,出海寻仙了,当年与我约定至多百年便会归来,如今却是已经过去了两百年,却依旧未归。我或许再也等不到他了,殿下若是遇见了,为我替他捎一封书信?”
“寻仙?捨近求远。”
这对於风时安而言,多少也算笑话,他见过仙佛满座之景,可对於寻常修道人士而言,仙佛就是虚无縹緲的存在。
“殿下,我已经老了,估计也就再有一甲子可活,我的子孙后人托我求您,他们做的虽然不够好,但相比於前朝,却也足够了。
我的子嗣中,有一位孩子,有昔日冠军侯之风采,他或许可在我老去之前,成为武尊,还请殿下宽容一二。”
一位武尊,对於王朝而言至少都能延续国祚三百载,对於一门双尊的姜家而言,更是求之不得。谁让他们家的两位武尊都是生於同一世,只是相隔一代而已,並没有完全错开。
“我从不干涉人间世俗的王朝兴替,不过,倚仗武力强行镇压反叛,以暴制暴,非长久之路,终究会有压不住的那一天,届时你又能如何?”
“请殿下指教。”
“倘若有明主在位,便起兵征伐四夷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