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声东击西还施太极(二)
朱觉其实并非没有想好复辽之策。
他是在等第一批车轮舟轮船造出来。
造船厂他可是经常去。
他都看到了,第一批有二十余艘轮船密封测试没有问题,那是早就开始组装蒸汽机,锅炉、水轮和船舱了。
王徵也跟他说了,就这几天第一批二十余艘轮船便能完工了。
这天一大早巳时许,他刚批阅完奏折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直奔造船厂而来,这一次他足足带了七八百骑,其中大多数还都是重新装备了火枪的禁军将士。
昨天傍晚王徵便命人来报信了,第一批轮船已然完工了,他终于可以派人去跟孙传庭详细讲讲他的复辽之策了。
此时造船厂的船坞水道里那就剩下二十余艘车轮舟轮船了,那组装好的二十余艘是早就开出水道,在通惠河上来回游弋起来了。
朱觉见状,那都不由得满脸欣喜之色。
这轮船多了,他不但可以派人跟孙传庭来回通信,还能飞快的给辽东转运粮草物资了。
现如今的车轮舟轮船虽然还只有八百料左右,满载那也能带上十万斤的物资,十艘那就是上百万斤,五十艘全好了,那就是五百万斤的物资,哪怕为了不影响速度而半载,也是两百五十万斤。
关键车轮舟轮船的速度快,且到了内海,晚上只要也些许月光就能开。
日夜兼程之下,从京师到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也就需要一天多一点,来回那都不用三天。
也就是说,他一个月最少可以给辽东转运十趟物资,那最少也是两千五百万斤。
他正琢磨着这趟给孙传庭捎点什么物资去好呢,王徵已然闻讯赶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直接问道:“怎么样,良甫,这些车轮舟轮船试好了吗,可以用了吗?”
王徵连连点头道:“微臣是卯时许就让他们开出去试了,这会儿都试了两个多时辰了,没什么问题,可以用了。”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这里就能上船吧,不用去通州漕运码头吧?”
这个自然。
王徵还是连连点头道:“陛下,水道旁搭的脚手架那都可以当码头用。”
那就行了。
朱觉又问道:“这些操船的匠户跟你借用两三天没问题吧,朕想让他们操船去趟辽东,顺带教教随行的禁军将士怎么操船。”
这个自然没问题,几十个匠户而已,我这里匠户足有数千。
王徵还是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
朱觉闻言,直接挥手道:“那行,你命人去传令,让他们把船都开到这旁边的水道外面排好队列,准备轮流搭载禁军将士上船。”
王徵连忙拱手躬身疾步而去。
朱觉则是抬手招过一个年轻的太监,郑重道:“吕直,复辽之策你记住了吧?”
这吕直是王承恩手底下的一个管事太监,最为听话,也最为乖巧,是故,他让其负责跟孙传庭传讯。
吕直那是连连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地图呢,带好没?”
吕直连忙从怀里摸出张迭好的地图来,恭敬道:“奴婢一直随身带着。”
这张地图可是机密,上面把复辽的大致步骤都画好了,可不能让建奴甚或内奸看到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这地图你就一直随身带着,不得给任何不相干的人看,你到辽东之后让伯雅将双台子河防线和大辽河防线具体布置都添上去。
还有,你每趟过去都问问伯雅,看他缺什么东西,他缺什么,你都报上来,朕给他调集,让你转运过去,粮食若是不急缺的话那就不要用你手底下的轮船了,朕会派漕船给他转运。”
吕直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这下应该差不多了。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挥手道:“去吧,命禁军将士开始登船准备出发,记住啊,除了内廷官员及其亲信,其他人不得登船。”
吕直连忙拱手躬身道:“奴婢记住了。”
说罢,他这才转身疾步而去。
朱觉看着禁军将士登船的身影,心思那都不由得飞到辽东去了,算算时间,建奴骑兵这两天怕就要赶到大辽河西岸了,不知那边的边墙到底修复得怎么样了,皇太极也不知会不会直接挥动骑兵发动猛攻。
此时,皇太极的确已经率骑兵赶到大辽河西岸了。
他正看着那丈许高的城墙发愣呢。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