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可能真没什么问题,至少结构上是不会出问题的。
至于其他的,先看看再说。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挥手道:“良甫,走,我们去看看图纸。”
王徵闻言,连忙带着他来到一旁的大条桌跟前,指着张硕大的图纸道:“陛下,您看,这就是新轮船的整体外观图。”
这轮船看上去还跟后世的游轮有点像,宽宽的,略显臃肿,根本就不像是战舰,瘦身细长,更不像是现如今一千料又或者两千料的福船。
皆因这轮船看起来比福船宽多了,一千料的福船那是长十丈三尺,宽三丈许,两千料的福船那是长十五丈,宽四丈许。
也就是说,福船的长宽比那都大于三比一,且越大的福船这个比例就越大,这主要是为了让船身狭长,减少阻力。
这家伙,王徵研制的新轮船长是十丈三尺,宽却是五丈多!
朱觉细细看了看,随即问道:“良甫,你做这么宽不怕阻力太大吗?”
王徵细细解释道:“陛下,做这么宽阻力那肯定比两千料的福船还大,不过,根据八百料轮船的速度来推断,我们换上两尺的大蒸汽机和大水轮之后速度达到上百里一个时辰还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这新轮船造成这样有很多好处,比如,我们用一千料福船的木材就能做一千六百料的大船了,这十丈左右的木材好找,十五丈的木材可是不好找啊。
又比如,吃水深度,一千料的福船空载的时候吃水深度都超过一丈了,满载在运河里跑有搁浅的危险,这新研制的轮船吃水深度还不到九尺呢,满载在运河里跑没一点问题。”
嗯,这些都有道理。
这会儿运河虽说开挖的深度都达到了两丈多,但是淤泥阻塞再加上水位不均衡,超过一丈的吃水深度还真有可能搁浅。
还有木材问题,十丈左右的木材那就是三十多米高的树了,十五丈左右的木材那就是五十多米高的树了。
这年头木材还没有过度采伐,三十多米高的树的确很常见,这也是千料福船好造的原因之一。
若是要寻五十多丈高的树,那就得去深山老林了,这也是大明自永乐朝以来基本就没再造过两千料福船的原因之一。
至于为什么十丈左右长的树就要用十丈左右长的木材,那是因为这年头船体密封主要是用艌料,是故船舷和船底那都不能用两块乃至三块木材拼接,一旦拼接处稍微变形,那艌料就掉了,船就要漏水了。
或许,用橡胶来密封可以拼接木板。
若是能拼接木板,那造再大的船他们都不缺木材了。
这个暂且不论。
朱觉琢磨了一阵,又问道:“这轮轴做到五丈多长不会扭断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断的。
王徵细细解释道:“陛下,这轮船的轮轴并非马车的轮轴,马车的轮轴要承受货物的重压,是故有断裂的危险。
轮船的轮轴说白了就是带动水轮的,不用承受什么重压,且这会儿中碳钢做出来的轮轴结实得很,经过锻打之后根本就不可能扭断。”
嗯,这个也有道理。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呢?
朱觉正琢磨着呢,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不一会儿,方正化便捧着份奏折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三边总督杨大人八百里加急奏报。”
杨鹤?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脸色那都不由得微微一变。
三边总督杨鹤奏报,大批反贼经由冰封的河道窜回延绥镇乃至关中了,他们守住潼关一线根本就没用!
这下麻烦了,河道冰封竟然给反贼帮了大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