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还要调集大量小型致远商船参战啊。
那没事了。
他们现在收复的地方除了辽河流域,那基本上都在海边,轮船转运人马简直不要太快捷。
孙传庭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回去之后就征召人马,安排换防操练事宜。”
这人马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粮草的问题了。
草料不用管,这会儿辽河流域开垦的田地并不多,再加上那边山地多,只要一开春,几万匹战马便有吃不完的草。
关键就是粮食问题。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你那边还剩多少粮食?”
这粮食我们还剩下不少呢。
孙传庭细细解释道:“陛下,去年我们种下的一百万亩红薯和一百万亩土豆产量还挺高,都达到了三千多斤一亩,那就相当于一亩二十石左右,两百万亩就是四千万石左右。
将士们和辽东军民还都觉着红薯和土豆比米饭和面食好吃,各种吃法都好吃,抄的、煮的、烧的都比米饭和面食好吃,他们过冬的时候大半吃的都是红薯和土豆。
再加上我们原有的土地和新收复的土地足足有两千多万亩良田,去年收获的粮食也有四千多万石,辽东镇两百余万军民加上二十余万将士这个冬天也就吃到了将近千余万石的红薯和土豆,粮食才吃掉五百万石左右。
再加上二十余万将士的饷粮,也就是一百多万石不到两百万石。
这会儿我们那边大致还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红薯和土豆,粮食还有三千多万石,辽东镇军民吃上一年是不成问题的,将士们的粮饷微臣也早就收够了。”
辽东镇还剩下这么多的粮食啊。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那边粮食是怎么分配的,军民共用吗?”
这个倒不是。
孙传庭又细细解释道:“陛下,若是按以往的规矩,新开垦的屯田那都是对半分配,一半算屯卫军户的,一半算军粮。
我们收复的田地原本也是要按新开垦的屯田来算的,若是这么算,那收储的军粮最少是两千多万石,都够那边二十余万人马吃上十年的了。
不过,微臣并没有硬按规矩来收,那边的大部分粮食微臣还是留给了种地的屯卫和农户,军粮微臣也就收了五百万石左右,刚够二十余万将士一年的口粮和饷粮,剩下那都留给种地的屯卫和农户了。
现如今辽东已然不缺粮食了,那边种地的屯卫和农户还想养猪呢,因为建奴当初就逼着他们养猪,他们还留下不少猪仔,且将士们光吃菜不吃肉也不怎么长肉。
微臣还在琢磨着,要不要让他们在五月初就去盖州卫到复州卫一线乃至复州卫到镇江堡一线去开垦沿海的山地种植红薯和土豆。
那边大多是以山地为主,若是全力开垦,开出上千万亩的山地来都不是问题,到时候辽东镇能有大量的余粮养猪了,将士们也能有点肉吃了。
不过,那样开垦也可能会被建奴给盯上,到时候建奴利用山林搞破坏又或者趁红薯和土豆快成熟了去抢,那我们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嗯,做的不错。
辽东是边镇,团结一心才是最重要的,粮食够那边将士口粮和饷粮,若是按规矩硬收,那反而得不偿失。
至于开垦山地,倒是不急。
朱觉缓缓点头道:“朕还想着要不要调集舰船先给你们转运一批粮食过去呢,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良甫那边造船厂里新建造的四百艘中型致远商船六月份就能完工,你看辽东那边的军民还缺些什么,他们给我们种出了几百万石的军粮,我们也得意思一下。
这样吧,就按两百万两来算,他们想要点什么,你命人去好好问问,这两个月朕命人采购好了,到六月份中型致远商船造好了就一把给他们拉过去。”
陛下是真会拉拢人心,这一下辽东镇那更是军民一心了。
孙传庭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回去就命人好好问问。”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郑重道:“今年你就别去想着开垦山地了,我们组织人马,全力进攻一拨,不说收复整个辽东,至少,我们也要去试试,看能不能将辽阳城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