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你现在挣多少钱啊?”
“一个月还是一年?”
“这有区别?”
“那区别大了,一个月,也就是五六万;一年,那就是一百多万。”
“卧槽!”
有个头发白的老头儿其实也没到七老八十的地步,才五十二,但是个正经长期搞研究的老学究,头发是早些年就熬白的。
现在身上也有任务,但已经不需要那么费劲,扔给手底下的博士去做就完事了,最后就是他署个名的事情。
当然他也不占博士生的便宜,成果是谁的就是谁的,毕竟他自个儿也是吃了一路苦头,不至于说曾经淋过雨,现在把伞扬了。
是个道德极限较高的人,不是不喜欢钱,只是不想搞某些套路。
这光景听到房大桥突然蹦出一年一百多万,第一反应就是老房头堕落了,指定是要“茶叶蛋”不要“原子弹”了,但一想到老房头本来就是江宁财经大学的,一切又合理了起来。
“别他妈只会说‘卧槽’啊,我这次过来,是有事儿跟你们商量商量,也是分析分析。你们先听我讲,回头自己再做决定,我在济城就呆三天,三天后,我要去一趟京城。京华大学那边我也约了人。”
“行,那你说。”
几个中年老汉也不扭扭捏捏,喝茶吃点心然后听老房头跟他们说。
房大桥先是将公文包打开,拿出来一只档案袋,解开之后,抽出几张纸,挨个儿发了一圈。
“首先是这些我正在负责的一些项目,开发组成员数量我也已经标记了;其次就是资源上江口省、江宁市、吴都市、太湖市等等地方政府,也都支持,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人才政策,‘国庆节’之后就会陆续公布,现在正在放风,具体落实,不是明年就是后年三月份四月份。”
“资金方面,主要是我老板、地方国有投资公司、一小部分银行和一小部分民间资本团体,没有个人。不过员工以个人身份,可以一起申报定向募资,再持股分红。红线不会碰,我老板十分遵纪守法,经常强调办的是正规单位。”
“……”
“……”
几个中年老汉沉默不语,只是觉得老房头的老板一定很幽默。
等到有个老秃子突然讶异地叫了一声:“啊?!原来是‘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吗?你在这家公司?!那你老板不就是那个‘三连状元’?”
“噢~~就是那个把李吉器骂到进医院输液的后生?这小子嘴是真的毒,骂得是真的脏啊。”
“前几天我还看他打广告打济城来了,好些学生在发传单,我还弄了一张回去。他跑济城来招聘,挖本地的中学老师,去他那里。”
“这是真缺德啊,江口省那么多学校他不挖,跑咱们齐鲁来挖,这还像话吗?”
编排自己老板是无所谓的,老房头还跟着“蛐蛐”自己老板,“你们知道个屁,他把吴都下面的县级市挖了个遍,还有旁边的崇州市,管你三七二十一,前年能混上一级主讲的,年薪十五万,还不算奖金福利。像话吗?你说像话吗?他六亲不认,除非给他好处,才会暂缓挖人,否则就是钞票开道。我认识一个语文组的组长,今年光工资就是十八万,马上还要去老家当分校校长,这挣得也没比我少多少,活儿可是我干得多。”
“那要不你去教书?”
“拉倒吧,内部有个认证,过得了就是爷,过不了就是鳖。”
摇摇头,房大桥羡慕韩铁拐归羡慕,这术业有专攻,他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是如果老板办个会计专业的中专或者大专,那他去当校长,绰绰有余。
实际上老房头一直帮老板牵线搭桥的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等钞票赚得差不多了,跑去当个校长养老退休,岂不是美滋滋?
钱有了,面子有了,地位有了,徒子徒孙也有了。
将来要是学校出了个狠角色,那说不定还能让自己以后的孙子孙女也跟着沾沾光。
完事儿出一本书,就叫《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之路应该怎么走》,作者:房大桥……
叼得一逼。
比在大学里发文章给力多了,他这个岁数搞什么学术沉淀那都是放屁,得碰上机遇才行,虽然他隐隐约约感觉,自己这个老板一定能创造奇迹,只是暂时还看不到如何让自己立功立德立言整一个的可能性。
但有一点,老房头坚信,那就是靠四十七岁的自己,没有戏唱;跟着自家老板这个神经病,一定有肉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