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军开拔或者宿营,后面总会跟著一堆推著小车、挑著担子的乡民。
他们跟在队伍后面,贩卖一些自己做的炊饼、上山捡来的山珍、或者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甚至还有人专门跟在马队后面,捡拾马粪回去当肥料。
而带兵的两个把总,也乐得如此。
他们按照江瀚的吩咐,拿出一些银钱铜板,向这些乡民们购买吃食。
同时,也和这些乡民们拉拉家常,打听附近哪个地主的庄子最大?哪个地主的粮食最多?
就这样一二来去,士卒和乡民们混熟了,也得知了王庄的所在地。
没过多久,这些王庄便被江瀚等人带兵一个个攻破,附近卫所的卫军根本不敢迎战。
他们只敢远远地看著,等贼兵走后,再跑去王庄四处搜寻,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每一个王庄被攻破,都意味著大批的粮食、布匹、牲畜、药材等被缴获。
江瀚的辐重营迅速充实起来,赚得是盆满体满。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盛夏时节,天气酷热难当,连日的高温让行军变成了一种酷刑。
江瀚索性下令各部停止扫荡,將部队重新集结。
他们沿著孝河北岸,一处地势较高、靠近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休整度夏。
营地就在孝义县城附近,大约二十里。
但几千贼寇突然囤兵城外,可把县城里的县令老爷和一眾士绅们嚇得够呛。
他们生怕这支刚刚洗劫了各大王庄的贼兵,顺手把孝义城也给平了。
县令不敢怠慢,赶紧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师爷,作为使者,来到了江瀚的大营之中。
这位师爷代表县令以及城內的士绅大户,想和江瀚“谈谈条件”。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
只要江瀚不攻打孝义县城,那么一切都好说,钱粮军需方面,他们愿意资助一部分。
江瀚自然是乐见其成,天气这么热,鬼才愿意去攻城呢。
送上来的钱粮军需,不要白不要。
於是,双方一拍即合。
江瀚与师爷定下了密约:
孝义县方面,每月定期向江瀚提供一定数量的硝石、硫磺、铜铁等军需物资;
而江瀚则保证,他的部队绝不踏入孝义县城一步,並且会“约束”其他路过此地的乱匪,保证孝义县的平安。
之所以特意加上后面这条,就是因为城里的老爷们听说了,太原府附近的许多州县,都被巨寇王嘉胤给抢了一乾二净。
这简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江瀚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个补给点,而孝义县的官绅们,则用钱粮军需买来了平安。
至於这钱粮是从哪里来的?
自然还是从城內外的普通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对此江瀚也是无能为力,他管不了那些,现在他要帮著各路义军们训练新兵了。
各路头领送来的青壮们陆陆续续抵达了大营,大概有七八百人。
而江瀚也收到了他们送来的战马,一共两百匹,
加上之前四处抢掠得来的马匹,江瀚的马队现在足足扩充到了八百多人。
由於李老歪仍在养病,所以这次练兵的任务,就落到了邵勇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