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58章 京师乱局,卢象升受命剿匪

第258章 京师乱局,卢象升受命剿匪

卢象升虽然出身名门,同样是地主阶级,但他对於百姓还是有著传统读书人的怜悯之心。

卢象升出身江南宜兴名门“茗岭卢氏”,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便是卢家先祖。

卢家自南宋起定居宜兴,世代耕读传家,兼具文韜武略。

而论起对付农民起义,卢象升也是家学渊源。

其祖先东汉名臣卢植,对付起黄巾军来,也是一把好手。

可显赫的出身並不是卢象升最令人畏惧的地方,更可怕的是他还自幼聪慧过人,努力刻苦。

卢象升六岁就进入了私塾,二十二岁中举,二十三岁时就已经成了为进士。

对於四书五经这些应试的书籍,卢象升並不喜欢。

他更偏爱孙武兵法,三略六韜等兵书,时常感慨岳飞、于谦等人的遭遇,並以此自居。

在江南士子们都在逛青楼喝酒的时候,卢象升却钟情於举石锁,耍大刀。

而且还是一丈长,重达一百三十斤的大刀。

卢象升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还是个极其重情之人。

这一点不管是从他的个人婚姻,还是今后仕途中,都能窥见一二。

天启初年,卢象升在父母之命下迎娶了大家闺秀的汪氏。

成婚后,夫妇二人举案齐眉,恩爱非常,卢象升也从未纳妾。

在这个江南人均一妻多妾的年代,这种行为无疑是其对汪氏宠爱的证明。

甚至卢象升因公出差扬州时,有美姬被他吸引,自愿赎身想要倒贴他,都被卢象升一口回绝。

“岂以精神销粉黛耶?”

可好景不长,就在卢象升进士及第的消息传来时,家中却接二连三传来噩耗。

他一向敬重的祖父去世,而妻子汪氏更是得了绝症,一病不起。

卢象升得闻,立马赶回家中,一边料理祖父后世,一边照料妻子汪氏,寸步不离。

在汪氏临终的乞求下,卢象升才不得不续娶了一位。

可续娶归续娶,但卢象升的感情却一直在亡妻身上,还时常作诗缅怀:

“匪石坚贞谁氏妻,芳魂已逐杜鹃西;千里时悬关塞目,百年空对远山眉。”

祖父和妻子的相继离世,让卢象升悲痛欲绝,一个精壮的汉子在短短时间內就变得骨瘦嶙峋。

此时的卢象升才二十三岁。

按礼法,卢象升需要为祖父披麻戴孝,守丧两年。

可就是在这两年中,卢象升脱离了高高在上的深宅大院,走向了田间地头。

在这两年里,他见识了太多底层百姓的悲欢离合。

卖炭翁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眼前,卖儿鬻女的惨剧不断上演,卢象升的心態也渐渐成熟了起来。

底层的百姓和矛盾的现实深深地教育了他,这使得卢象升深刻体会到了为生民立命的真正含义。

想当年太祖爷起义,奋战十几年,牺牲了百万人,终於推翻腐朽的元廷;

但时至今日,老朱家又摇身一变,成为了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蛀虫。

可怜无数英雄血,换来今朝旧乾坤。

卢象升觉得自己不能再一蹶不振了,他必须做点什么,改变现状,改变大明。

可屁股决定脑袋,卢象升的家庭出身和阶级,让他不可能选择重开大统。

他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改革,学清流,学能臣。

像海瑞一样直諫,像张居正一样改革。

就这样,卢象升带著对底层百姓的怜悯,踏出了困守他两年的陵园。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主政生涯里,卢象升对於治下百姓都充满了惻隱之心。

天启四年,为了躲开朝中党爭,卢象升自请外放临清,治理当地的漕运和耕作。

在临清三年,他谨守清、慎、勤,让当地百姓吃饱穿暖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以工代賑,官民两便。

他主政时期,“积羡数千,清逋三万一千,有奇业”,连续在考课中获最上等,令木匠皇帝十分满意,甚至亲自下旨表彰。

之后他因功升迁大名知府,更是把自己爱民的理念推行全府。

当时的大名府,吏治腐败,豪强勾结官吏兼併土地、转嫁赋税,百姓无立锥之地,而赋役倍於往昔。

卢象升上任后,亲自核查户籍与田册,將豪强隱瞒的土地重新登记,按“亩均赋役”原则分摊,同时严惩贪腐官吏。

而他自己则“布衣素食,衙內无私財”,为下属树立標杆。

整顿吏治后,他又兴修水利,賑灾救荒,崇禎四年大旱,他除了申请朝廷賑灾外,还带头捐出俸禄,设立粥厂。

他规定“凡老弱妇孺,每日一粥,不得间断”,据《大名府志》记载,此举“活民数万”。

除此之外,他又训练乡勇,兼顾防务,练出了一批可战之兵,挡住了当初后金入寇的劫掠。

卢象升在大名府治行卓异,百姓称其“卢青天”。

据《卢忠肃公年谱》记载,他离任时,“大名百姓沿街跪送,哭声数十里不绝,有老者捧麦饭送行,曰:『公去,谁復念我等疾苦?』”

当地士民后来为他立“生祠”,碑文中写道:

“公来则田不荒、赋不重、夜不闭户;公去则民思之,如饥渴待饮”。

再之后,卢象升接替了倒霉蛋蒋允仪,上任勛阳巡抚。

卢象升接手时的郧阳可谓是残破无比。

由於当时五省总督陈奇瑜组织的大会剿,各路流寇和官军在郧阳府共襄盛举,来来回回颳了不知道多少层地皮。

因战乱和灾荒,各地流民不下百万,而且多依附起义军求生。

面对如此情形,卢象升提出抚先於剿的政策,他划定荒田为屯垦区,给流民发放种子、耕牛,並规定垦荒三年不徵税。

而且他还亲自带人到流民聚集的山谷,劝告各路百姓重归朝廷治下,仅半年便招抚流民十余万。

在卢象升的种种举措下,郧阳府终於重新焕发出了一点生机。

他离任时,郧阳一带百姓自发建祠,香火不绝。

有民谣传唱:“卢公来,流民归;卢公去,谁护衣?”

甚至连曾参与起义的流民也感嘆:“若早有卢公,我辈何至於此!”

当然了,卢象升不光下马能理政,上马他还能衝锋。

面对高迎祥和张献忠等人的数十万农民起义军,卢象升没有丝毫的畏惧。

不久前,他亲率麾下不足万人的明军,日夜兼程,在河南汝州一带,成功截住了高迎祥的数万主力。

卢象升亲自披甲执锐,衝锋在全军的最前方。

据史料记载,他作战时,常常“自被二矢,麾下士卒,无不一以当百”。

卢象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那些早已习惯了与明军將领作战的流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有人试图上前阻拦,合力將卢象升打落下马。

可下马后的卢象升依旧死战不退,硬生生地顶著数百人的围攻,挥舞著手中关刀,大开杀戒。

眼见拿不下他,其余的流寇只能狼狈逃窜。

此战,卢象升大获全胜。

他不仅成功击溃了高迎祥的主力,更是斩首三千余级,俘获贼首十余人,缴获了大量的骡马和物资。

经此一役,卢象升威名大震,流寇军中,开始流传著一个对他又敬又怕的绰號,“卢阎王”。

之后,卢象升並未给高迎祥、张献忠等人任何喘息之机。

他率领麾下各路明军,对仓皇逃窜的流寇,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千里大追击。

他从河南,一路追入湖广境內,先后在光州、信阳州、德安府等地,与流寇,爆发了十余次大规模的战斗。

其中,在蘄州、黄州一带,他再次大破张献忠所部,斩首数千,溺死於长江者,不计其数。

在追击的过程中,卢象升大军一度深入湖广西部的山区,粮草不济。

当时军中断粮三日,卢象升便也跟著三日不食,只是每日喝水,与麾下的士兵同甘共苦。

全军上下,无一人有怨言,更无一人逃亡。

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是当时任何一支明军,都无法比擬的。

经过他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高迎祥和张献忠已经从中原腹地被驱赶到了西边的崇山峻岭之中。

眼看就能全歼这股贼寇,可偏偏皇帝的圣旨又送到了他的手上。

卢象升对於此次入川进剿,其实是持反对意见的。

他曾多次上书据理力爭,言明最好先剿灭外围流寇,然后再围剿四川匪寇。

反正这帮匪寇已经生了根,就算跑也跑不出四川盆地。

可崇禎是个不听劝的,只要他认定的事情,哪怕八匹大马也拉不回来。

几次上书都被驳回后,卢象升也认清现实,开始全力准备入川剿匪一事。

经过长达数天的思索,他最终制定了水路並进的剿匪计划。

首先是水路,眼下夔州还未失陷,卢象升打算从溯长江三峡而上,进入四川。

湖广明军主力应在荆州完成集结,此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枢纽,水陆畅通,便於调动湖广各地兵力及物资。

隨后水师舰队从荆州启航,逆流西进。

此战的关键在於,能否在贼兵反应过来之前,提前占据三峡天险。

所以,卢象升特意找了一支精干的小队,准备从施州卫陆路,悄悄潜入四川。

施州卫地处武陵山区,其西向陆路在明初由傅友德开闢,专为军事行动设计。

该路线从施州卫经建始、巴东,翻越齐岳山进入重庆石柱,再沿龙河河谷直抵忠州,能成功够避开三峡天险。

如果汉中的洪督师能牵扯住部分贼兵的精力,那卢象升就多几分把握能提前占据夔州。

感冒是真难受啊,淦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癲!姐姐天命女帝,就我是反派? 末世战锤:永世神选为我暴兵 篡清:从康熙毕业论文开始 四合院:从交道口街道办开始! 华娱,从天仙替身开始 娘子京城名捕,我是第一魔头 三国:开局收刘备保护费! 王爷不近女色,我却孕吐三年 火爆波长 吞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