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359章 扩军与选拔

第359章 扩军与选拔

第359章 扩军与选拔

无论中原大地如何战火纷飞、朝堂之上如何暗流涌动,西南地界还称得上是一片净土。

时值三五月份,春光正好,万物竞发。

从成都平原到云贵丘陵,广袤的田野乡间,处处可见辛勤劳作的身影。

不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地方官员们也纷纷走出衙门,深入田间地头,督导生产。

这一切,都是为了响应江瀚定下的“三年发展,扩军五十万”的宏大计划。

要养活如此庞大的军队,粮食是根本。

年初,农部和户部便联合给云、贵、川三省下达了明确的粮食生产与征收指标。

在不考虑天灾的前提下,四川行省作为天府之国,自然要承担起主要的钱粮供给。

经过中枢核算,四川省今年的计划粮食总产量定在了四千二百万石。

按照五成的地租计算,需要上缴官仓两千一百万石。

而新定的云南、贵州两省,则分摊剩下的两千万石产量指标,以及一千万石的赋税任务。

考虑到四川任务最重,在江瀚的授意下,农部和户部更是将指标进一步细化,精确到了每个州府。

就拿川北重镇保宁府来说,此地虽然多山,耕地面积不算最广;

但因紧靠嘉陵江水系,沿岸土地十分肥沃,灌溉条件优越,一直是川北的重要粮仓。

这次成都分派指标,保宁府的肩头便扛上了两百万石的粮税。

此时的保宁府,依旧是知府曾瑞做主。

曾瑞此人,就是当初在广元县第一个向江瀚投降的举人知县。

而具体分管钱粮、水利、农桑等事务的府同知,则是当初在保宁府高中状元的吴熙。

作为江瀚钦点的第一任状元,吴熙的仕途堪称是一帆风顺,升迁速度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噌噌往上窜。

第一年任剑州六品州同知,第二年便因救灾有功,擢升为从五品的剑州知州;

到了第三年,更是直接提拔为正五品的保宁府同知,成了保宁府的二把手。

对于汉王的知遇之恩,吴熙深感无以为报,唯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务之中,勤勉做事。

去年他娶亲成家,仅仅在家休憩了三天,随后便丢下新娘子,转而带着属官,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州县巡视,督导农桑。

今年开春,自从接到成都下发的任务后,他更是夙兴夜寐,一连数月都泡在乡野之间,只为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此时,吴熙正在剑州南面的丰光村一带,亲自视察农课。

府里的二把手下来视察,州里自然不敢怠慢。

而陪同的官员也是吴熙的老熟人,当初和他同年参加新科举,高中榜眼的南部县陈安。

陈安的升迁速度同样不慢,如今已坐上了剑州知州的位置。

与他们一同参考、经验丰富的老吏周德福,则被调往了潼川州担任知州。

昔日科场同年,如今都已经各自主政一方,共同为汉王效力。

既是同年相见,自然要好好叙旧一番,但言语间还是少不了公事:

“年弟,我看你剑州的农课做得相当不错啊。”

“田垄整齐,禾苗茁壮,田间管理也甚为得法。”

吴熙与陈安并肩走在田埂上,边走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想必完成今年州里的粮赋指标,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吧?”

两人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陇亩春光。

数百农户正在水田旱地里忙碌着,有弯腰护秧的,有挥锄除草的,也有引水灌溉的,人影绰绰。

吆喝声、水声、牛哞声交织在一起,虽然嘈杂但听起来却无比悦耳。

更远处,新开垦的坡地上,也种满了耐旱的玉米与各类杂粮,绿意盎然。

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离不开地方官府一系列的举措。

去年冬天,保宁府组织了大量民夫,由官府提供口粮和工具,疏浚了境内主要的灌溉渠系,还修建了不少新的陂塘水堰,确保了春耕用水。

此外,各州县还按照农部指导,设立了官办的“粪肥场”。

每天都有专人将城镇里的粪便、屠宰场的骨渣、毛发等统一收购、发酵后制成肥效更高的堆肥。

在粪肥场,农民可以持税票、由帖,以成本价购买粪肥。

同时,疏浚河道时清挖出的富含有机质的河泥,也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将河泥摊平晒干、敲碎过筛后,就是上佳的基肥,主要用于新开垦的贫瘠荒地,以快速提升地力。

看着眼前这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陈安脸上也露出了自豪之色:

“年兄所言正是。”

“只要后续不遭遇大的天灾,完成甚至略有超出指标,应当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我剑州从去年至今,还新垦殖了不少荒地。”

“就连山间那些以往看不上的零碎坡地,如今也根据农部指示,种满了耐旱的玉米、绿豆等杂粮,算下来能增收不少。”

吴熙满意地点点头,但仍不忘叮嘱道:

“王上仁德,体恤民艰,凡是新辟之地,皆享有三年免税之期。”

“至于那些零星的碎田,也并未要求强行纳入黄册征税。”

“如今民间存粮想必应该很充裕。”

“我等为任一方,切不可为了完成征税任务而急功近利,平白坏了王上定下的惠民政策。”

“要是州府粮仓确有不足,宁可动用存银向民间采购,也绝不能强行摊派,坏了王上的一番好意与朝廷信誉。”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万一真遇上了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只要据实上报,陈明缘由,成都方面自然会酌情减免。”

陈安闻言点点头,正色道:

“年兄放心便是,这个道理我自然省得。”

“咱们都是被王上简拔于草莽乡野之人,绝不会做那等忘本负义之事。”

吴熙欣慰地拍了拍陈安的肩膀,再次环视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绿禾如茵,所谓盛世也不过如此了吧。

他胸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脱口道:

“绿野躬耕盼稔年,嘉禾盈畴慰黎元;惟愿苍生皆饱暖,不负青衫立垄边。”

一旁的陈安闻言,连连赞道:

“年兄好文采,不愧是案首。”

吴熙只是深吸一口气,随即收敛心神,摆摆手:

“掉书袋罢了,不值一提。”

“好了,此件事了,咱们也该回城了。”

“过两天我还得赶往广元、昭化一带巡视,争取在四月底之前,将几个主要州县都摸排一遍。”

说罢,他便转身快步走上官道。

早有随从牵过马来,吴熙利落地翻身上马,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向着剑州城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正值春闱期间,官道之上,除了往来的商旅过客,还能看到不少背着书箱、步履匆匆的学子。

他们正从四面八方赶往剑州城,准备在那里乘坐官府安排的驿车,前往成都参加考试。

本来春闱应该在三月份举行,但江瀚考虑到云南、贵州两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特意下诏将考试推迟到了四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学部的统计,此次从云贵两地赶来应试的学子数量不少。

尽管两地归附未久,科举新政推行时间尚短,但许多有心仕进的学子早已闻风而动,私下钻研起了新的考纲,准备得相当充分。

明眼人都能看出,自汉军占据四川之后,拿下云南和贵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朝廷现在正自顾不暇,提前拥抱新朝雅政,也不是一件坏事嘛。

尽管还有一些以明廷忠臣自居的耆老旧儒固守旧志,但更多有意于仕途、眼光敏锐的年轻士子,则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加这次科举,以期在新政权中谋得一席之地。

这一变化,倒是有些出乎江瀚和王承弼的预料。

按照江瀚最初的设想,学部的人力物力有限,只能先在保宁、重庆、叙州这几个人口稠密、文风向来较盛的重点府县,增设官办学堂,扩大招生规模。

如今见到云贵士子热情如此高涨,江瀚便顺势下令,在云南的昆明、大理以及贵州的贵阳等地,也择机开设几所官办学堂,以收揽人才,教化地方。

这下可让学部主事王承弼有些措手不及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癲!姐姐天命女帝,就我是反派? 末世战锤:永世神选为我暴兵 篡清:从康熙毕业论文开始 四合院:从交道口街道办开始! 华娱,从天仙替身开始 娘子京城名捕,我是第一魔头 三国:开局收刘备保护费! 王爷不近女色,我却孕吐三年 火爆波长 吞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