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农活
宋秋水愁眉苦脸的说道:“反正快给我送走了。我总结了一下:干活,我不行;嘴硬,第一名。”
柴米笑的开心倒也不觉得那么累了。
这个时代山清水秀,虽说辽西这个地方古来便有十年九旱的说法,而且最近三伏天,有十来天不下雨,天气热的不行,上午到了十来点钟,便觉得出门太阳晒的脸发烫。
中暑感冒的比比皆是。
不过由于植被保护的还是比较不错的,柴米拉着宋秋水就跑到旁边的松树底下乘凉去了。
化肥没有了,再干也已经没用了,就等着一会儿柴有庆赶着老青牛来躺地了。
这些松树,都是很多年以前,那会儿好多年轻人下乡的时候栽种的,到了这会儿也已经都长的枝繁叶茂了。
松树下有好多大理石一样的石头,看着很白,不过没什么纹路,就是很单纯的大理石。
所以,当年的那个大理石厂才倒闭的。
柴米和宋秋水坐在大石头上,乘着凉,山风习习,倒也自在舒服。
“柴米呀,你以后有啥打算?打算啥时候找婆家?到时候你告诉我一声,咱俩好商量商量,找一个村的婆家,这样以后万一和婆婆不对付,还能有个照应。”宋秋水开始畅享未来:“我妈说了,婆婆没一个好玩意,不是垃圾就是老不死的,一个好东西都没有。我就盼着,我以后要是能走个狗屎运,找个父母双亡,没有姐妹的家庭……”
“刘长贵合适,他父母双亡了……”柴米撇着嘴说道。
“说正经的呢。”宋秋水不满意的说道。
毕竟刘长贵都快六十了,这个年代显然还没有发现到小姑娘嫁给六十老头的先例。
“那附近好像没有。唯一一个光棍,父母双亡的,还没啥兄弟姐妹的,就是外佬李了。”柴米建议道:“外佬李就是上台子组,老倪家招来的那个女婿,后来他老婆死了,现在就他自己个了。年纪也不太大,只有三十多岁,还有手艺呢,会吹喇叭,是个有技术的人。”
“你可拉倒吧!”宋秋水推了推柴米:“外佬李都没有武大郎高!!!”
“那就没有了。”柴米摊摊手:“你要父母双亡的这个条件,你只能以后嫁人之后,自己创造点条件了。要不然,太难了。”
宋秋水双手拄着下巴,无奈的叹了口气:“那我降低点条件……”
“你多余。”柴米分析道:“你基本不会嫁出去的。你应该会招一个女婿吧。你看,你家就你一个闺女,之后你们家里有钱,一群小伙子争着当上门女婿呢,到时候你随便挑。”
“嗨,你懂啥。那上门女婿,有一个好玩意呀?有本事的男人,还能做上门女婿?”宋秋水无奈的说道:“我想找个有本事的。”
“不是柴大军就行。”
“嗯,不找他。”宋秋水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最近想明白了,以我三家村村宋秋水的名声和相貌,我能嫁的人多了去了。反正我也不太着急,到时候慢慢来。那你呢?”
“我?”柴米倒是暂时对个人感情的事情根本没时间考虑:“我觉得我还是赚点钱吧。我跟你比不了,你家里有钱,孩子还少。我家销大,三个孩子,都得钱。秀儿眼瞅着就得去念书了,老三还得喝奶粉。我不去赚钱,我还指望我爹呀……”
柴米叹了口气:“我爹要能赚着钱,头二十年就赚着了。就算他不给我爷爷奶奶干活,他也赚不了大钱。他那个人,就喜欢老守田园吹牛逼,整天觉得自己种地特别辛苦一类的,反正到头来,没钱。要问的话,他就来本事了,什么房子院子都是他的。他就会和过去的自己比,比过去的自己强就行了。你看村里好多出去打工赚钱的,但是他不行,他受不了那份苦,他是假装很能吃苦,实际不行。”
柴米是将父亲看的透透的,所以她觉得赚钱的这个问题还得自己来。
指望父母,多半是没有那个命了。
“那你出去打工呀?去南方?”宋秋水问道。
毕竟,打工是这代人的一个出路,特别是去南方打工。那边确实工作岗位更多,赚的也更多一些,哪怕是去饭店做个服务员,这个时代也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了。
可是在北方这个小农村,一个特级教师,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两千。
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柴米以前是动过做个老师的想法,毕竟她也是初中毕业,这个时代的北方,初中毕业也是可以做小学老师的。
不过,柴米想到那些收入有点少,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虽说老师这个职业很高大上,而且能教书育人,但是并不太适合柴米。
“我暂时是这么想的。”柴米把腿伸直了,舒舒服服的躺在了大石头上:“过段时间忙完呢,我就去弄个小推车,带棚的。之后去镇上的集市摆摊卖点啥。平时呢,我还想扣个大棚种点菜啥的。”
宋秋水愣住了:“摆摊卖菜?你没病吧……个人家也不缺菜呀。”
“谁说卖菜了?我就不能炸个油条,卖个烧饼,或者卖点煎饼果子呀。”柴米说道:“咱们这养鸡的多,外地好多大车过来收鸡蛋,都得吃饭吧。那我去摆摊卖点吃的,应该可以。”
“那你还不如直接开个饭店呢……”宋秋水不理解的说道“人家过来收鸡蛋的也好,做生意的也好,人家不上饭店呀。”
柴米白了宋秋水一眼:“我有钱开饭店,我还说啥……我要现在能开得起饭店,咱俩就不能聊我出去打工的问题了……”
“好吧。”宋秋水摊了摊手:“我也没钱。我比你惨烈,我现在还拉着饥荒……”
宋秋水斜着眼睛看着柴米:“我欠我二叔一万多了……我得哪辈子还清楚呀!!!”
“别想,你压根就没打算还。”柴米都被宋秋水给气笑了:“你二叔摊上你这个侄女,也是够了。幸好他家大业大的,要不然就让你自己个给赊黄铺了。”
宋秋水嘿嘿嘿一笑:“大老宋有钱,这孙子……呸!我二叔那小卖部,最低一年赚个一万多,我有一次看着他的进货单子了。他太特么黑了,你是不知道呀,他那个冰棍七分钱来的,卖两毛,雪糕一毛三来的,卖五毛。那个啤酒一箱子二十四瓶,五毛钱一瓶来的,卖一块二。他都赚翻倍了。”
柴米倒是不眼红这个,毕竟这个时代,赚翻倍的生意比比皆是。
小卖部,其实已经算利润很低的了。
那卖电视机的,四百多一台,卖三四千……
娶个媳妇,也不用三四千呀……
“你是没去南方看过,那洗发水都是论斤卖的,四五块钱一斤,卖你一瓶十几块呢。那牛仔裤七八块钱一条,卖好几十。都是翻了十翻的。”
“啊?那么赚钱?”宋秋水睁大了眼睛:“那咱俩去卖牛仔裤吧……”
“没店,开不起。”柴米确实没那么多钱。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柴有庆便赶着牛过来躺地了。
柴秀顶着大太阳,在后边跟着。
“你们家秀儿,是个老实人呀。这么热,他还跟着你爸爸……”宋秋水发出感慨。
“我爸事多,非的说牛在地头踩庄稼,让人牵牛。我才懒得管,他就是一个人干不了活。我要和他不去,我才懒得搭理他。干不了,回家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