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一转巔峰,別来害我们
郡城准备封神大祭,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方仙卫传播出去。
原本因为胶东王叛军而动盪不安的郡城,还没从之前叛军入城的惶恐中缓过神来,转而又变成朝廷的琅琊王,要在这里举办封神大祭。
无论是郡城仅剩的官场官员干吏,还是盘踞在郡城不知多少岁月的门阀大族,都对这个封神大祭,心有疑虑。
如今的郡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还能活下来的官员干吏,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傢伙,他们聚在一起,轻声议论著,生怕隔墙有耳,
“李砚知什么时候变成琅琊王了?朝廷的圣旨呢?”
“现在这个年头可真有意思,什么人都能蹦出来称王了,难道是又回到旧神战国时代了?”
“琅琊官场从上到下都被砍了脑袋,圣旨就算发下来,咱们也看不到,还不就是只凭对方一张嘴?”
“小点声,无论是不是真的琅琊王,咱们都惹不起那位爷。”
“別提他是徐祖的关门弟子,又是名满天下的定法正师,还是镇守北境战场的重要功臣,就算是他轻鬆斩杀胶东王和张尚这样的三境极限,咱们也得小心伺候著。”
“是这个道理,咱们现在还没掉脑袋,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屠刀就落下来了,那位爷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听说在北境战场,死在他手上的,足足有大几十万,还有好几个三境蛮子。”
“这种狠人说什么,咱们跟著做就是,千万別想著使绊子。”
这几个官员吃著简单的酒菜,小声议论著,殊不知在数百丈外,就有两名方仙暗卫正盯著他们,通过这几个人的唇形,判断出他们说的话,並全部记录下来。
一名暗卫把记录好的摺子放到一边,立刻就从另外一人手上接过空白摺子继续记录。
而另一人则同样手执墨笔,在一份摺子上作画,正是这几个官员的样貌,一眼看去至少有七八分像。
“你们说封神大祭到底是什么?说实话我心里还真有点志忘。”
“之前的泰山封禪,虽说补全了整个大夏的血脉,但同样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变故。”
“大夏之所以现在如此风雨飘摇,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泰山封禪。”
“现在这位琅琊王,又在准备封神大祭,谁知道会不会又引发什么后果。”
“这件事也轮不到我们操心,那些门阀大族才是关键,他们要是不配合,这次封神大祭,恐怕就要胎死腹中了·—
几个官员聊了一会儿,知晓各自的想法后,便陆续离去。
如今局势不稳,方向不明,他们这些人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少做少错,寧可什么都不做,也不能犯错。
而此时,
郡城的几个大族也派出了管事,互相探听些消息。
“这位初境定法正师的实力不容小,三境极限都能轻鬆斩杀,我等还是不宜与之正面对抗。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那封神大祭他既然要办,那就让他办,无非是多些银子的事,他要多少我们给多少,我就不信,他还能再因此迁罪我等。”
“不错,胶东王既然已经战败,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反正也没有我等通敌的证据,他李砚知再蛮横,也不敢乱来。”
包括项家在內的好几个大族,都选择避其锋芒,不愿与李砚知正面起衝突。
说到底,他们左右横跳,或者说两边下注,也都是为了家族的生存考虑。
只要没有充分的证据,没有直接把把柄交到李砚知手上,以他们根深树茂的底蕴,谁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还有几家,却是不愿低头。
“诸位,我们可都是绵延数百年的大家族,琅琊还没有被大夏占领之前,我等便就是此地的主宰。”
“凭什么他一个区区李砚知,就敢在我等面前耀武扬威?”
“我们才是琅琊的根本,没了我们,琅琊的民生都要崩溃;没了我们,整个琅琊郡都要瘫痪,
“我们的根须遍布大夏,他李砚知难道还敢对我们出手不成?”
“我看这什么劳什子封神大祭,说白了就是想趁此机会把我们脑袋压下去,让我们当他的狗,
这口鸟气我张家可受不了!”
率先反对的就是张尚所在的张家,张尚身为反叛王军的军师级人物,他所在的张家肯定也逃脱不了干係,所以张家是不得不这么做。
如果能把李砚知压下去,张家兴许还有活路,否则一定会被清洗,等待他们的將会是屠刀,將会是抄家灭族。
但除了张家之外,陈家、刘家,也都有所异动。
“封神大祭到底是什么,我们全都不知道,万一最后是对我等不利,又该如何?”
“李砚知之前弄的泰山封禪,现在又想要办封神大祭,我怀疑他自已就想变成旧神,要不然他这么大劲干什么?”
“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旧神,才会举办各种祭祀,他李砚知想做什么?”
这三家的態度明显有点不太对,很不符合明哲保身的原则。
刘家是郡尉背后的家族,郡守和郡丞需要朝廷直接委任,但郡尉这个职位,从诞生之初,就一直由刘家把持。
“你们真以为那李砚知会因为你们卑躬屈膝,就会对你们和顏悦色,轻拿轻放吗?”
“太天真了!”
“但凡你们仔细研究此人的生平过往。咱们这位琅琊王,从来都秉持这一个原则,那就是斩草除根,寧可错杀,绝不放过。”
“诸位难道看不出来,他已经准备对我们这些根深蒂固的门阀大族动手了吗?否则怎么会专门派方仙卫来通知我们?
“张家肯定会被当成杀鸡做猴的对象。”
刘家主事说道,“到那时,只要他一句话,剩下的大家族,都会因此受到牵连。”
“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
“就怕他直接分化我们,不断削弱我们,等到最后他要挥刀的时候,我们早已失去最后反抗的力量。”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其他几人,都不由自主陷入了沉思。
流水的郡守,铁打的家族。
他们这些门阀大族,最大的目標就是始终保持对权力和財富的掌控。
在李砚知目的不明的情况下,是不是要直接正面对抗?
这样的问题,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猜对。
无论是官员还是这些门阀大族,都在因为李砚知要举行封神大祭这个消息,左思右想,弹精竭虑,內心惶恐之际,坊间百姓的態度,无疑好上很多。
更多的,就像是在看热闹。
“封神大祭不用咱再交什么税,就不错了,到时候肯定是城里的那些大家族要出血,咱们跟著看热闹就行。”
“我就怕最后再闹出什么么蛾子,咱们这些瘦胳膊瘦腿的,可扛不住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