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开大路,狭窄蔽塞的小胡同里便失了光照,黑漆漆异常,隱隱约约似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恶臭瀰漫。多爷晃了晃手电筒,一马当先、在前开路。
“別看这条胡同名字叫起来挺吉祥,实则不然!以前是细瓦厂后面的甬道,
工人们上工期间来不及解手,索性就在这背街小巷里『方便”。卫生条件极差,
整条胡同全是垃圾、粪便,故而民间唤作“巴巴胡同”..:”
“粑粑胡同?”
何金银很难想像,一条距离故宫博物院不远的小胡同,竟然会如此不堪.:.更想不到,胡同取名会如此隨意...纵然三四月时北平城“大扫除”,这条胡同顺便被清理过一遍,但骤然得闻,心里难免膈应..
“,就叫“巴巴胡同』!平音儿!荣哥儿刚说那“粑粑胡同』,另有他处!那里以前叫作『猪粑粑胡同』,雅化后叫『朱八宝胡同』。还有个响噹噹的『屎壳郎胡同”,现在唤作『时刻亮胡同”...“
说话间,三人深一脚、浅一脚走到胡同正中,多爷毫不顾忌“扰民”与否,
將木门拍的啪啪作响。
被扰人清梦的主家,骂骂咧咧一开门,瞅见多爷那张脸,刚说到一半的脏话顿时又给咽了下去,听明来意,忙不迭將几人迎进主屋。
何金银刚一踏进房门,顿觉“別有洞天”!
与胡同沿街的脏乱、小院杂物堆叠的凌乱不同,屋內是一道道“书墙”。各类书报手抄,將本就不大的房间分割的形如“图书馆”一般,迎面就是一股纸张陈腐气息。
“这位是北平出了名的『笔跡大师』,他爹是前朝秀才,到他这没地儿考科举,又赶上兵荒马乱,落了个沿街摆摊、代写家书的下场,穷生奸计,为了吃口饭,就开始替人偽造书信、仿製名家字画,栽我手好几回..:”
多爷噗噗不休的介绍著面前的落魄中年人,对方却早已熟门熟路的拿起那几封偽造信在灯下甄別起来,全无客套打算..:
“纸是模造纸,故意熏黄作旧。墨是铜盒墨,这一处字跡有半寸狼毫脱落粘连,用笔倒是考究..:”
术业有专攻,听著对方娓娓道来,何金银与孙大圣相视一眼,心下稍安。
“请问,什么是『模造纸”?”
对方头也不抬:“进门左起第四排,从下往上数,大约三位置,自己抽出来看。”
孙大圣“按图索驥”,先后从书墙里抽出来几份书稿,何金银凑过去一看:
37年第一期《艺文印刷月刊》、39年第四期《编译月刊》、36年《申报》..
好嘛,藏家!
“费力气,找到你们也看不懂。里面是吴康卿所编《纸张种类名称表》、
周的《印刷杂誌的各种纸张及选用原则》::.说白了印刷类信纸常见就三类:模造纸、有光纸、西制中纸,再说了,这些信的破绽也不在纸上...”
孙大圣险些鼻子气歪,忍不住追问道:“那破绽在哪儿?”
就见对方一指信稿上的落款用印,语气十分篤定。
“印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