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战场谍影
前世的淞沪会战,就是因为蒋委座满脑子对西方国家干预充满期待,结果错失良机,
不但把南京政府的精锐几乎全部损失在上海,还导致撤退的时候太仓促,各路军队演变为大溃败。
南京政府耗费巨资修建的吴福防线、澄锡防线,因为淞沪会战的大溃败,没有兵力防守,土兵找不到军官,军官找不到將领,乱成一团,说实在话,两条防线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军委会高层不会轻易採纳李驍阳的建议,关键在於蒋委座的犹豫不决,可李驍阳的情报再次给了他一个提醒。
日军果然对上海战场大规模增兵,同时也增强了火力和轰炸力度,淞沪战场的南京政府军队立刻压力倍增,特別是在宝山和罗店的作战,一个步兵师投入战场,没多久就会消耗殆尽,被逼的不断后撤。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
八月二十日,南京政府军委会把京沪杭地区划为第三战区,蒋委座亲自兼任战区司令长官,顾墨三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
淞沪会战属於第三战区的军事行动,左翼军总司令官陈,中路军总司令官朱一民,
右翼军总司令官张逸斌。
一群手握兵权的大人物开会研究作战,领章上金星璀璨,却有一个不起眼的中校在场,而且还有座位,自然就是李驍阳。
他是以侍从室第一处高级作战参谋以及军法执行总监部上海分监部监察的身份,参加这次会议,说实话,有那么点钦差大臣的意思。
什么中將上將的,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小瞧李驍阳,这可是一个报告就把第七十一军军长兼第八十八师师长孙源良中將给撤职查办的厉害角色。
“上海虽然是主场作战,但无险可守,我们要直接面对日军的轰炸和炮火,连最起码的防御工事都没有,再这么下去,所有的部队都要拼光了,可战爭不会因为上海沦陷就结束。”张逸斌心疼的说道。
打仗肯定有牺牲,他倒不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是战爭不是上海一地的得失,后续的作战还多的是,日本的援军不断增加,把精锐部队消耗在上海,后面的仗该怎么打?
“我们此次上海作战,截止到自前投入了六十多个步兵师,加上还在赶来上海的川军,几乎是南京政府军队总兵力的一半,根据各部队的统计,眼瞅看伤亡数字就要突破十万了。”顾墨三说道。
伤亡將近十万,这也得益於李驍阳的功劳,帮看中央军把日军的几个军事据点拔除了,提前在登陆地点有了简易坑道工事,还提前设置了雷场。
上海的各界民眾送来了大量的物资,帮著搭建了沙袋工事,有李驍阳的磺胺药物,很少会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这才大大降低了伤亡数字。
“李参谋,你负责制定作战方案和情报搜集两项重要工作,对这个局势怎么分析的?
”陈问道。
上海这一战,军委会的参谋本部,基本是按照李驍阳的策划部署作战、调兵遣將,每次日军的动向也都是李驍阳提供情报,他已经成为作战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这场仗还要继续打,但怎么打是有说法的,关键点在十一月初,我接到消息,日本大本营还会继续增兵上海,下一批部队来的时候,基本可以確定是十一月初,我们如果还是固守,可能就要陷入包围圈了。”
“诸位长官心里都清楚,这场仗我们肯定打不贏,能打到今天的程度,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向军委会提请早点制定撤退方案,避免撤退的时候出现混乱,委座还没有批覆。”李驍阳说道。
“委座是想要等等西方国家的干预,所以没有下定决心。”顾墨三说道。
“等不来的,我和几个主要国家的外交人员都有私下联繫,这么大的事情他们不会乱说,各位也別著急,我拿到最新情报,再和这些外交官確定消息,隨后就返回南京,请委座造作决断,避免军队主力覆灭在上海。”
“右翼军的张总司令要注意,我有確切的情报,日军登陆的地点不再是淞沪,而是这金山卫!一旦日军从金山卫登陆,我们腹背受敌,还会陷入包围圈,形势就危险了。”李驍阳走到地图前面,在金山卫的地名指了指。
“参谋本部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考虑到日军主攻方向是在淞沪,没有太多的兵力从金山卫登陆,杭州湾的防御部队全都调到第一线,金山卫目前的防御兵力非常少,只有三个步兵连几百人的部队驻扎。”
“你说的没错,一旦日军大批兵力强行登陆金山卫,我们右翼军势必腹背受敌,而且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动,如果被日军包围,后果不堪设想。”张逸斌有点冒冷汗。
参谋本部也注意到了金山卫的凶险,可是日本从发动攻击到增兵,全都是在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处於战事吃紧的考虑,把杭州湾一带的部队,陆续调到了主战场,根本无力阻止日军登陆。
大马路哈同大楼。
李驍阳开著汽车来到路口,就看到墙角处躲著的郭善勇、霍中江和安絳,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哈同大楼的三楼,也就是通源商行,就是日谍井上日昭的並上公馆所在地。
並上日昭是日本浪人,是黑龙会的头目,手下有六十多个接受特別训练的黑龙会杀手,是联合特高课在租界地区的一条暗线。
领取军方特务机关的经费,从事暗杀、屠杀、走私等活动,也为特务机关搞情报,拉拢上海青帮的汉奸。
“老板,我们这段时间的侦察发现,有多个行跡鬼崇的人在日军飞机到来的时候,白天使用镜子,夜晚使用信號弹和火堆,为飞机指引轰炸目標,通常是我们的交通运输中转站和防御阵地。”
“我们没有打草惊蛇,通过跟踪我们找到了两个地点,一伙人的据点就是哈同大楼的通源商行,只有几个领头的才来这里,其余的人住在三和里,另一伙人就在不远的后马路石库门建筑內,而两边的人做著同样的勾当,彼此经常来往。”安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