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察觉到侦察连和铁虎营异动的,以在黄铜沟南段驻守的蜀军为主。
但是隨著集中分配开始,所有蜀军士卒都意识到肯定发生大事了。
隨后各团文书官都收到了李迪迪印刷出来的稿子。
这篇稿子的主角並不是金锋,也不是什么高层將领,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鏢师,讲述了自己这两年来的生活变化。
但越是这样,越能引起蜀军士卒的共鸣,也开始回忆这两年的生活变化。
之前的大康赋税沉重,各地还有土匪盘剥。
但是自从金锋崛起之后,镇远鏢局四处剿匪,首先扳倒了一座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
隨后,金锋又在京城努力,为全大康的百姓减轻了赋税。
虽然这场减税行动被各地藩王抵制,最终只施行了半年,但那是其他藩王统治的地盘,自从九公主建立新大康之后,一直贯彻执行金锋定下的轻徭薄赋策略。
其实这点赋税,对於金锋来说基本上等於没有,如今镇远鏢局和蜀军的军餉粮餉,基本都来自於金川商会的积累,以及镇远鏢局打土豪分田地时缴获的战利品。
很多权贵豪族在大康立国前就存在了,传承了几百年,他们积攒下来的家底难以想像。
逃跑的时候,他们能带走的东西有限,带不走的就落到了镇远鏢局手里。
这些战利品是新大康最大的收入来源,比金川商会来钱更快。
但是金锋知道,这就是一锤子买卖,金川商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財之道。
而且金川商会不光可以赚钱,还承担著宏观调控和战略物资储备任务。
没有战爭的时候,金锋可以通过金川商会来调控物价,防止有人囤货居奇,影响百姓生活。
一旦发生战爭或者灾难,金川商会也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物资补给和救援。
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所以金锋一直在全力支持金川商会的发展,唐小北为此忙得脚不沾地,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村了。
在唐小北的努力下,如今金川商会在基层採用供销社模式,在川蜀绝大多数县城都建立了临时仓库,几乎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分店。
经过这么久的努力,供销社的雏形基本已经搭建完成,百姓也从中获得了非常实打实的实惠。
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越过越难,但是川蜀百姓的日子却越过越好。
特別是鏢师和蜀军士卒,因为工资高,一个鏢师就可以养活一大家子。
通过金川日报和歌舞团的持续宣传,所有鏢师都明白一个道理,现在的好日子,必须要他们自己去守护。
所以哪怕李迪迪在稿子最后说明了秦王军堵住了乌头山的事,蜀军也没有造成恐慌情绪,反而在各连队指导员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种同仇敌愾的氛围。
让金锋最担心的士气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