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雄玉说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痛苦。
很快,他恢复神态,表情仍有少许落寞:“我好不容易找到苏晴,可她……她不肯原谅我!当然,我也不敢奢求她的谅解。若能死在她剑下,倒也一了百了。
没想到你多次救我!你与我这个废人不同,天赋和心性俱佳,还有魄力,未来必能闯出一番名头。若是受我之累,死在紫阴洞,未免可惜。
跳崖前,我就想好将风遁传授给你。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我说你只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绝非夸大。那些有着雷法传承的大宗门,万般重视,也要近乎百年,才出一个传人,可见雷法之难。
雷法如此,风法只会更难。我手里的风遁,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风法,但千年来,仅有苏氏元婴、妙音真人和我三个人有所领悟,个中艰辛,我不说,你也应该能够体会。”
李相鸣深深呼吸了一口气。
千年来,有多少苏家修士修炼过风遁?
恐怕不计其数吧。
但真正修炼成功的,屈指可数,他会是那个天选之人吗?
李相鸣不知道,可如果不学会风遁,他就没办法离开无回崖,更不能回到李家。
这是他想要的吗?
绝不!
李相鸣面色坚毅,拜倒在刘雄玉面前:“请刘寨主赐教。”
——
地宫。
金碧辉煌的殿堂深处,一方半圆形的水池静静卧伏。
炽热的水汽蒸腾而上,将整座大殿笼罩在朦胧的雾霭之中,池中那道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宛如幻境。
突然,青铜门传来一声微不可察的异响。
苏晴蓦然回首,只见一只毛色斑斓的小狐从门缝间悄然现身。
它起初谨慎地伏低身子,耳朵警觉转动,待看清苏晴的面容后,眼中立马迸发出欣喜的光芒,毫不犹豫地朝她奔去。
然而,仅到半途,苏晴手臂一挥,数道水流凝成利箭,破空而去!
小狐仓促闪避,仍被一道水箭击中,摔落在地,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它再次望向苏晴,确认自己没有认错,终于发出一声委屈的“呜嘤”。
“你不该来的。”
苏晴并没有起身安抚,只是微微叹息。
小狐见状,神情更加焦急,耳朵竖得笔直,呜咽声也拖得绵长而颤抖,仿佛在哀求什么。
“嘎!”
就在这时,殿顶的灯剧烈闪烁。
两只体型庞大的乌鸦齐齐尖啸、振翅而起,其中一只按捺不住,猛然俯冲而下,锋利的爪子直取小狐咽喉!
小狐瞬间炸毛,龇牙低吼,身形灵巧地一跃,避开攻击。
巨鸦攻势不减,在殿中盘旋追击,另一只乌鸦也随即加入围剿。小狐虽敏捷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很快便体力不支,动作也慢了不止一星半点。
它最后一次望向苏晴,眼中闪过深深的不舍,随即化作一道绚丽的彩光,消失在青铜门后。
苏晴默默注视着这一幕,两只巨鸦也没有追击,只是扑棱着翅膀重新落回灯之上。
它们时不时转动头颅,看似漫无目的,可无论面向何方,那双猩红的眼睛始终死死盯着水池。
——
“咳咳.”
痛苦的咳嗽声响起。
刘雄玉捂住自己的嘴巴,指缝中全是血污。
他没有理会,目光紧紧盯着洞外。
外面阴风阵阵,碎石微动,李相鸣的绿袍被吹得猎猎作响。
看了一会,刘雄玉沉声说道:“灵窍虽有数,但其变化无穷无尽!因此,风法不尽相同,苏家的风遁,便是根据化骨阴风的特性而创,无回崖是绝地不假,却也是修炼风遁独一无二的道场,你要多观摩化骨阴风的变化轨迹。”
李相鸣听在心里,一边按照风遁的法门,搬运法力刺激灵窍;一边外放法力主动接近身边的化骨阴风,任由它们蚕食。
这种一心二用的能力,是他当初在与邪恶绿袍的激烈对抗中,锻炼出来的。
不过,无论哪一边,他的收获都十分低微。
化骨阴风不说,一味地侵扰他,若不是归墟符的法力尚满,他早就坚持不住了。
风遁的修炼更是缓慢!
此时此刻,李相鸣才知道,为什么异灵根修士如此稀少。
拿风遁举例,尽管刘雄玉已经告诉他要刺激的灵窍部位,但这些灵窍的数量以及互相运作的路线太多了。
他接连尝试,都是半途而废。
不是他不想坚持,而是心神消耗太快,眼前一黑,能有什么办法?
按照刘雄玉所言,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因为风遁的复杂程度,已经达到了大脑极限,只有智商超群之人,方能勉强记住那些数之不尽的变化。
而这仅仅是基础!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神魂、坚毅的道心,和出色的法力造诣,无论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对风遁望而却步。
那么,拥有这四样本领,就能够入门吗?
还差得远呢。
搬运法力刺激灵窍,算作第一步。
就算李相鸣能够按照法门描述,完整地刺激所有灵窍,仍不能顺利施展风遁,因为灵窍的刺激程度不同,也会产生变化。
在五行法术中,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不起眼。
哪怕产生战力的差距,也是很小的。
但风遁之所以特殊,本就是由无数个细微的变化组成,简单点来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这就要求李相鸣在每一个灵窍的使用上,都要恰到好处。
否则,他就没办法让法力达到施展风遁的程度。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同样名字的灵窍,在两个不同人身上,其大小和深浅程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风遁法门中提到,法力要在“神恩穴”中驻足久一些,这些技巧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刘雄玉持否定态度。
他的风遁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出来的。
李相鸣如今,也是要靠一个“悟”字!
好在这是他的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