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则是面色凝重,凑近低声道:“主公,乌桓突骑亦是死伤惨重,彼等皆为主公而来,若非彼等悍不畏死,亮也难以成此大功。理当好言安抚。”
刘备顿时面容一凛:“死伤多少人?”
诸葛亮轻叹:“千余人。”
乌桓突骑总共才五千人,为了配合诸葛亮灭杀虎豹骑而死伤了千余人,刘备得了三百余具马铠的兴奋也瞬间消失无踪,叹气道:“为了灭曹贼的虎豹骑,却令我死伤千余突骑,皆我之过也!”
战场无情,死伤亦是常事。
会安抚军心的,不会因为得了战利品就忘乎所以,而是会深入基层安抚最普通的军卒,对于这群乌桓突骑而言,刘备的安抚也的确是大战后抚慰心灵的良药,
到了黄昏,刘备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衙署。
诸葛亮将曹操下午送来的信件呈递给刘备,道:“曹操来信,欲与主公罢兵言和。”
“曹操竟会主动罢兵言和?莫非有诈?”刘备顿感意外,印象中曹操同样是个好面子的,更何况今日与曹操决战双方都有损失,曹操也没必要非得主动求和。
事出反常,必有缘故,刘备不由心生警惕。
诸葛亮点头:“拖延之计罢了。但如今春耕在即,不可再战。曹操背靠兖豫富饶之地,粮草无忧,主公若是继续与之对峙,后果难料。”
这就是刘备的劣势了,曹操一贯喜欢因粮于敌,也不在乎仁义,不论输赢破坏的都是刘备治下诸县的民生未来;反观刘备,因为要贯彻仁义,无法如曹操一般恣意妄为,也不得不去考虑治下诸县的民生未来。
本就不占天时的刘备,若是失去了人和,就没资格与曹操争锋了。
思虑片刻,刘备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道:“军师可回信曹操,若肯退兵,我愿将夏侯渊放回。”
诸葛亮摇了摇头:“若是如此,定会让曹操误以为主公心虚。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可速遣斥候给士元传讯,令其号令中山、常山、上党三处兵马主动出击,以显威势。”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诸葛亮所言深意,亦是如此。
曹操此计既是拖延之计,也含试探之意:假如刘备真的同意罢兵言和,曹操会毫不犹豫的抽调大军入安平国与刘备决战;若刘备主动出击,曹操反而会权衡与刘备决战的利弊。
既然河北的战事是曹操主动挑起来的,那么是战是和也得让曹操去权衡,而刘备只能有一个态度:若不退兵,就继续打!
而事实也正如诸葛亮所预料,随着中山、常山、上党三处兵马皆有主动出击的迹象,曹操也没了继续与刘备决战的心思。
原本在夏侯渊和曹纯战败后,曹操的五路伐刘战略基本上就已经宣告失败,只不过曹操想再赌一赌运气,万一刘备先撑不住认怂了,曹操也就赢了。
就如官渡之战一般,若曹操因为缺粮先认怂退兵了,也就没后面的火烧乌巢了。
到了四月初。
随着中山、常山、上党三处气势汹汹的猛攻,曹操见三路皆无法取得优势,只能放弃这次五路伐刘的攻势。
信都城内。
曹操看着风尘仆仆自谯县而来的夏侯涓,凝声叮嘱:“孤立有军法,不会因为贼人有人质就妥协,故而孤无法答应刘备的条件换回妙才。你为妙才侄女,理当行孝举,可入观津以救妙才性命,刘备见你孝义,且你与张飞又有婚约,定不会为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