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袁尚竟然死了?”
骤闻辽东变故,饶是刘备也忍不住惊讶,但很快,刘备又将这份惊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公孙度虽死,但继位的公孙康依旧能稳定辽东局势,刘备依旧无法将手伸到辽东。
虽说公孙康遣使结盟,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今日公孙康能与刘备结盟,明日公孙康亦能与曹操结盟。
假使公孙康与曹操结盟而攻刘备后方,刘备就不得不在右北平部署重兵防御,一旦如此,刘备正面应对曹操的军力就会捉襟见肘。
似曹操这次北伐,若没有右北平的乌桓突骑,刘备也无足够的军力迫使曹操退兵。
刘备在度田令中得到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后,本想趁着公孙度死后出兵辽东,但公孙康展现出来的强势又不得不让刘备放弃这个想法。
公孙康太强势,就意味着出兵辽东无法速胜,无法速胜辽东,就容易让曹操再次觅得北伐良机。
然而对曹操与公孙康有可能会结盟的猜测,依旧令刘备如鲠在喉。
事实上,曹操也的确派了使者去辽东,不仅封假天子名义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还授任公孙康为左将军,其意不言而喻。
左将军刘备还没死呢,曹操就以公孙康为左将军,这不仅仅是在示好公孙康,更是在故意挑唆公孙康去讨伐刘备。
左将军只能有一个,是刘备还是公孙康,就看你二人如何去争抢。
但因许攸助公孙康瓦解了公孙恭夺位计划,在公孙康麾下地位与日俱增,故而当曹操的使者拿出襄平侯和左将军印后,许攸直接就拔剑砍了曹操的使者,更对公孙康言“明公可在辽东称孤道寡,要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作甚?”
公孙康遂也效仿公孙度一般,将襄平侯印和左将军印扔到武库中,更是对外声称没见过曹操的使者,后续曹操派遣的使者,也被许攸暗中派人截杀。
许攸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只要为刘备稳住辽东,不仅能在辽东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今后等刘备得了大势后还能替刘备夺取辽东。
不过在这之前,许攸并未明确的将计划告诉刘备,而是致力于为公孙康效力。
不论是替公孙康除掉袁熙袁尚还是为公孙康讨伐高句丽出谋画策,许攸都是竭尽全力的去思虑筹划,除了贪财的习性未改外,在公孙康麾下看起来跟忠臣一般无二。
而公孙康也不在意许攸贪财,反而还因此对许攸深信不疑,若臣下不贪财也不好色,那么贪好的可能就是公孙康的人头了。
诸葛亮在探得许攸如今在辽东身居高位且深受公孙康信任后,便断定公孙康已经没了威胁。
如今的许攸,就如“伪战神”郭开一样,地位越高,越能让公孙康内无良将外无援手。
与郭开不同的是,许攸是切切实实在为刘备的利益着想,即便身处的位置不同,论功绩也不会逊色关张等大将。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后,刘备遂按下心头的忧虑,同意与公孙康结盟。
随后,刘备又问向诸葛亮:“袁熙袁尚身死辽东,是否要告知本初兄?”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袁绍两个儿子死在辽东,于情于理都应知会一声。如今袁绍只剩独子袁买,为防曹操细作寻机刺杀,主公应多加防护。”
两个势力的争锋,不仅仅只会用军事上的手段,离间、刺杀等诡计也会层出不穷,诸葛亮也不会相信曹操是个守规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