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243章 夫人,该生三胎了吧?

第243章 夫人,该生三胎了吧?

第243章 夫人,该生三胎了吧?

相较於以往而言,关於熙丰二年的岁计议事格外漫长。

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国子监.

凡內外百司,无一例外,皆是入了公然奏报的行列。

就连相当“冷门”的僧录司、道录司,也被点名公然奏报。

究其缘由,主要是变法革新的缘故。

一则,內外百司的相关奏报,可凸显变法政令的具体执行状况。

考成法、重工商业、清丈土地、设立银行...

一道道政令,都是一等一的上乘政令。

可政令再好,也得执行下去方有成效。

让內外百司的人都上报,目的之一就是检验政令是否具体执行下去。

究竟有没有浑水摸鱼,一问便知。

二则,內外百司的相关奏报,可凸显变法的具体成效。

自古及今,国本不可轻动。

变法,则是少有的可能影响国本的决定。

赵策英以莫大魄力决意变法,难得岁计总结,自然是想要知晓决策是否正確,变法是否有成效。

如此一来,赵策英自然是决定一一点名,尽皆奏报。

往些年,一次岁计可能仅有五成左右的司衙需得上报相关政绩、庶政。

这一次的岁计奏报,却是得百司一一上报。

就奏报时间上来讲,自然是不免被拉长不少。

起初,百官尚且是持笏肃立,面色肃然。

时间一长,却是腿脚发软,站立不稳。

其后,官家便下令移入席位,百官无事上报便坐著听,有事上报便起身奏报即可。

如此,自卯时末至未时末,文武百官足足奏报了四个时辰,关於熙丰二年的岁计奏议,终是奏罢。

就奏报內容而言,以积极向上的好消息为主,夹杂些许可能有隱患的危机。

其中,积极向上的好消息主要是三方面:

是財政盈余的消息。

户部上报,熙丰二年进项七千二百万贯,这是绝对是近几十年以来少有的大幅度財政盈余状况。

二是存款丰足的消息。

银行上报,熙丰二年进项两万万贯,这也即意味著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日后若是財政赤字,也有了些许缓和余地。

三是舆论操纵的消息。

国子监上报,熙丰二年累计卖出报纸八十万余份,盈利约莫三万贯钱,这意味朝廷已经有了掌控舆论的力量。

日后,若是报纸遍布两京一十四路,便可作为操纵天下舆论的大杀器。

隱患危机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宗室问题。

一年,单是宗室子弟的宗俸就得发下去六百余万贯,著实是太过骇人。

要知道,三冗问题之一的“冗官”,官吏也才耗费七百万余贯钱財而已。

就这,已经被列为三冗之一。

宗室子弟的宗俸,绝对是三冗问题中“冗费”的主要源头,没有之一。

相比起宗室子弟的宗俸而言,就连官员驛站贪腐贪污的问题都显得没什么存在感。

二是边疆问题。

近来,辽国又变得不安分起来,周、辽两国日益有了些许小型摩擦。

自从西夏颓败、吐蕃退避以来,两大政权一下子就少了“缓衝地带”,一些本来不尖锐的矛盾也渐渐凸显了不少,估摸著迟早得打起来。

宗室和边疆问题,一为內忧,一为外患,都必须得予以解决。

日昳掠檐,云捲云舒。

文武百官,起身班列。

大相公韩章一步迈出,持笏上报导:“启奏陛下,熙丰二年岁计议政,百司皆已奏报“嗯。”

丹陛之上,赵策英沉稳点头。

相较於以往而言,这一次的岁计的確是相当之长。

以往午时即可奏罢,甚至都不耽误百官吃午食。

这一次,足足干到了未时末。

文武百官,不时有人肚子咕咕叫,愣是饿得面上发虚。

当然,奏报时间漫长也並不是坏事。

最起码,一次性就可窥见变法之成效,以及一些司衙的隱患问题。

“自卯时至申时,连著四个时辰岁计奏报,迁延至暮,著实是苦了百官。”

赵策英一挥手,徐徐道:“朕已命御膳房备下暮食,以解百官之乏。百官食毕,若无他事,便可退衙归第。”

百官岁计奏报,本该是在午时就设下膳食。

然而,一旦奏报不连续,未免有失肃穆。

赵策英就硬挺著,绝口不提午膳之事。

这一来,百官也唯有硬生生扛著饿肚子,一一奏报。

一声令下,自有一道偏门打开,几十名宫女抬著盘子,有序入內。

乾饭、索粉、胡饼、羊汤、炸肉、爆肉、炒肉、炙鸡、芝麻饼,盛於九盏小碗。

约莫一炷香,菜餚皆是上齐。

淡淡的菜香飘起,不时有人咽口水。

就连江昭,也不免注目一二。

作为年轻人,相较於其他五位內阁大学士而言,江昭其实要抗造不少。

可问题就在於,他是六位內阁大学士中问话最为频繁之人。

如此,却是不免劳心劳神,消耗精力。

丹陛之上,赵策英也是长舒一口气。

百官是人,皇帝也是人啊!

百官会饿,皇帝就不会饿?

无非是强忍著,平添些许风霜罢了。

“不必拘於礼节,尽可进饮。”赵策英大袖一挥,拾起筷子,平和道。

“臣等拜谢陛下。”

文武百官,齐齐一礼。

一时之间,唯余淡淡的咀嚼声。

江府,书房。

丈许木几横陈,上有些许文书。

江昭执笔,作沉思状。

岁计奏报结束,也即意味著熙丰二年的政策都有了相关结果。

作为无可置疑的变法核心,他却是得著手制定熙丰三年的相关政策。

所谓政由己出,莫过如是。

当然,身上的担子也是越来越重。

若有半分差池,影响的便是两京一十四路几千万生民。

从上到下,官吏百姓要吃饭,要乐业,他就是第一责任人!

担子,如何不重?

难,难,难!

“呼。”

江昭沉吟著,执笔落字。

民生、倭寇、辽国!

熙丰二年,主要颁下了六道政令。

百司拆分、考成法、既往不咎、清丈土地、设立银行、重工商业。

其中,百司拆分、考成法、既往不咎都是针对吏治。

因此,短时间內儘量最好不要再颁下有关吏治的文书。

政令从来都不是讲究数量,而是质量,若是颁下政令过於频繁,未免有可能引起吏治反弹,得不偿失。

並且,从客观事实上讲,百司拆分、考成法、既往不咎三道政令已经足以整顿吏治,

相关政策切实推行即可,没必要画蛇添足。

清丈土地、设立银行、重工商业,都是针对经济的政令。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火影:我在暗部苟成超影 名门暖婚 重生很忙:我在七零开矿山 地仙只想种田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毒唯 诸天之东皇不想成佛 诡律禁区 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陆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