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五个零!!!
飞机降落在山城机场,陈默甚至没联系二姐陈岚,带着周明哲风尘仆仆地直奔目的地。
曾经的黔科微电机厂,如今却是挂上了“橙科微电机厂”的新招牌,这个当初陈默个人随手的买下来的小厂,却是在现在派上了用场。
提前收到消息的冯厂长早已严阵以待。
他立刻召集了全厂五十多名员工训话,重点是把范兴平叫到了自己身边。
虽然不清楚范兴平具体什么来路,但上次那位林律师特意交代要给他加工资和升车间主任,冯厂长就明白这位是厂里的“定海神针”,马虎不得。
范兴平自从知道自家小舅子就是橙子手机的“大老板”,本就“耙耳朵”的他,对老婆陈岚更是千依百顺。
不过,他也牢牢记着老婆的叮嘱:要是敢仗着姐夫的身份在弟弟厂里乱来,她可跟他没完!
所以他一直本本分分,在车间主任的位置上干得兢兢业业。
一辆出租车驶来,陈默和周明哲下车。
冯厂长眼力极好,一眼就认出走在前面、气质沉稳自信的年轻人就是正主,连忙小跑着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陈总!一路辛苦了!欢迎莅临橙科指导!我是冯国富,原来黔科的厂长,也是现在橙科的厂长!”
冯国富争取在老板面前留个好印象,毕竟大老板是做橙子手机的,人家肯定不在乎他们这种一个月就二十几万营收,还要贴本五六万的小厂。
“橙科?”陈默脚步一顿,抬头看向厂门口崭新的铁牌,果然写着“橙科微电机厂”。
他不由得挑了挑眉,有些诧异:“冯厂长,这名字是怎么回事?”
冯厂长心头一紧,小心观察着陈默的脸色,解释道:“这是.按照林律师的要求改的,林律师说,既然厂子被您收购了,就要有个新气象.陈总您要是不喜欢,我们马上可以再改!”
陈默闻言笑了笑,摆摆手。
“不用改了,名字挺好的!不过,后续的注资方式改一下,之前是以我个人名义投的,后面转为橙子科技主体来完全控股吧!”
见陈默没有怪罪林律师和自己“自作主张”,冯厂长这才松了口气,连忙点头哈腰:“是是是!一切按陈总您的吩咐办!”
陈默指了指旁边略显拘谨,习惯性微驼着背的周明哲。
“冯厂长,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橙子科技的工程师,周工--周明哲!后面一段时间,周工可能要常驻你们厂里了。”
冯厂长这人精立刻捕捉到“周工”这个尊称的分量,不就是“监工”嘛,他态度更加恭敬了,热情地握住周明哲的手。
“哎呀!周工!欢迎欢迎!您能来指导我们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陈默这一声“周工”,仿佛给原本的助理工程师周明哲注入了一股无形的力量,他下意识地挺直了微驼的脊梁。
而后,冯厂长接着开始给陈默介绍厂里的骨干。
他第一个就指向范兴平:“陈总,这位是我们技术车间的范主任,范兴平,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陈默笑了笑,直接打断他:“冯厂长,这位不用介绍了,这是我姐夫,以后厂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不要因为我的关系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制度!”
陈默这话也算是一语双关了,听在范兴平耳朵里是小小的敲打,提醒他别飘,听在冯厂长耳朵里,则是明确的信号,要照顾,但不能过分。
冯厂长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接着又介绍了厂里另外几位骨干,特别是两位头发白、穿着老式蓝色工装的老技师。
冯厂长语气带着自豪:“陈总,这两位.刘师傅和王师傅,可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过来的老八级工!是我们厂的宝贝疙瘩!可惜.现在有点大材小用了!”言语间不无唏嘘。
陈默肃然起敬,主动上前与两位老师傅握手,态度和蔼。
“刘师傅,王师傅,委屈您二位了!以后橙科的发展,还得仰仗您二位的经验和手艺!”
两位老师傅没想到大老板看着年轻,却这么客气,有些受宠若惊,连说不敢当。
冯厂长见缝插针,特意叫上范兴平,热情地邀请陈默:“陈总,您看要不要先去办公室坐坐,我给您简单汇报一下2010年橙科的经营情况?”
陈默却直接摆手,脚步不停。
“冯厂长,汇报的事先放一放,我现在没时间听这些,等我把微电机和陀螺仪研发出来再说,厂里有实验室吗?”
冯厂长一愣,这是什么路数,大老板许久不来,这突然一下子来了,一不查账二不检查生产,直接问实验室是什么路数。
不过,良好的职业素养让他随即反应过来:“有!有!就是.地方不大,是和测量室共用的,条件可能比较简陋!”
“没关系,能用就行!”陈默毫不在意:“麻烦冯厂长抽调几个技术熟练,手头比较稳的工人,配合我和周工一起搞研发,我们需要加工一些精密零件。”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亲自挑人!”冯厂长拍着胸脯保证。
小小的“实验测量室”,立刻成了橙科研发的核心战场。
陈默和周明哲是绝对的“大脑”,而冯厂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位老师傅和资深技工,则成了最可靠的“巧手”。
首先,陈默是从相对简单的蚂蚁触角仿生陀螺仪(myt系列)开始,先给团队建立信心。
myt-1型号(蚂蚁陀螺-1型号)
陈默根据脑海中的系统蓝图,直接在图纸上勾勒出核心结构,模拟蚂蚁触须的多节黄铜管振动系统。
防止技术外泄的关键,在于那层神奇的“自清洁涂层”。
陈默写下一个复杂的化学式,指定了某种特殊的铁氧体油溶漆,具体配方他没透露,只是找来了混合油漆的材料。
老师傅们看着那些没标识的材料直挠头,但还是在陈默的指挥下,按比例调配、喷涂、烘烤后,奇迹出现了:黄铜管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光滑、自带微弱负电荷的膜层,灰尘和水汽根本无法附着!
仅仅一天,myt-1的原型就做了出来。
它看起来像一根精致的金属“触须”固定在微型基座上,虽然核心参数(零偏稳定性3°/h)不算顶尖,但其抗冲击能力在简陋的跌落测试中让所有老师傅咋舌,摔了好几次都运转如常!
粉尘环境下测试,寿命更是远超普通机械陀螺仪。
myt-2属于2级迭代技术,主要特色在于传感器模拟蚂蚁的“神经脉冲”。
升级的重点是“柔性电子触角传感器”和信号处理。
陈默提供了三维柔性电路的设计图,周明哲则负责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蚀刻工艺。
几位技工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操作,将细如发丝的柔性电路“缠绕”在改进的黄铜触须结构上。
最难的是集成“神经形态硬件传感器”。
陈默和周明哲了三天时间,在实验室的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前反复调试,模拟蚂蚁触角神经元的脉冲编码方式。
当示波器上终于出现符合预期的、代表“震动方向与强度”的独特脉冲序列时,两人击掌相庆!
myt-2的体积比1代缩小了40%,核心参数(零偏稳定性0.001°/h)已接近某些专业级、军工级产品(无人机,制导炮弹、火箭弹等等的姿态感知),保留了强大的抗冲击和自清洁特性。
myt-3则属于超越级别的产品,它设计到了群体智慧算法,因为现在没有成熟的人工智能,所以系统给陈默的是一套核心算法,也是保密的关键。
但,myt-3加工最大的拦路虎是加工精度的苛刻要求!
myt-3的核心定子结构复杂无比,要求定位精度±0.002mm以内,公差it5级以上,表面粗糙度ra0.01μm以下!
橙科那几台老爷车床根本做不到。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冯厂长请来了厂里的“定海神针”,那位支援三线建设过来的刘师傅,无限接近于传说中可以徒手搓合弹的九级工!
当然了,刘师傅是不可能徒手搓合弹的,但通过些土办法,还是可以达到精密工件加工要求的。
老师傅戴着老镜,听完要求,又看了看图纸,沉默半晌,吐出一口烟。
“这精度是够呛,但老头子试试!”
他没有用数控机床,而是选择了最老式的手摇精密车床!
刘师傅像抚摸情人一样调整着刀具角度、进给速度,凭借五十年的经验和一双稳如磐石的手,结合自制的超硬合金刀具和秘制的冷却润滑液,一点一点地“啃”进去了!
每一次进刀都微乎其微,每一次测量都屏住呼吸。
三天!
整整三天,刘师傅几乎吃住在车间,终于“手搓”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myt-3定子核心!
废件八个,每一次都要全神贯注,看起来十分的伤人的精气神!
当这个在显微镜下都光滑如镜、结构精密如艺术品的核心部件被装配进陀螺仪,再结合陈默注入的模拟蚂蚁群体协作的校准算法后,测试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零偏稳定性达到了恐怖的0.00001°/h,陈默和周明哲都是工学的半个门外汉,不理解这个数值有多夸张,刘师傅可是老江湖了。
这可是2011年的5个零,要知道此时世界精密一哥--北美霍尔尼尔,最先进的旗舰型号:gg1389陀螺仪精度:零偏稳定性达0.0015°/h,主要用于给大名鼎鼎的b2和lgm洲际导弹做惯性导航,其精度也就3个零而已。
至于我们的.
反正df-31a也用3个零的精度陀螺仪,11200公里后,终端偏差最多三十米。
你就别管它哪儿来的,怎么来的,反正能快递肯定能送到,三十米无非一个冲击波的事。
这已经是超越顶级军用陀螺仪的存在!
myt-3只有半片指甲盖大小,就像一颗微型的、闪烁着冷光的金属“蚁后”,静静躺在测试台上,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科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