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点亮一盏微光
橙科微电机厂的小会议室里,只剩下陈默和周明哲两人。
窗外是山城特有的冬日薄雾,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城也叫雾都嘛!
陈默没有直接谈工作,而是像拉家常般问道:“明哲,我记得你档案上老家是云省的吧?离山城这边挺近的!”
周明哲点点头,推了推黑框眼镜:“是的陈总,滇省玉城的。”
“哦?那地方我听说过,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对吧,气候挺好!”陈默笑了笑,引导着话题:“从玉城到深城,从学校再到橙子.这跨度不小啊!”
“当初怎么想的?”陈默轻轻点了点会议桌。
周明哲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毕业设计搞了个仿生蟑螂关节,运气好拿了奖,二面的时候就被江工招进咱们橙子来了!”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陈默肯定道,而后话锋一转:“远橙的柳明侦柳总监,你知道吧?”
周明哲立刻坐直了些,眼中带着敬意:“当然知道!能源领域的科研大牛,我们技术部内部要学习的榜样!”
陈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真诚地看着他。
“明哲啊!
如果你愿意留在山城橙科这边,我打算让你担任橙科实验室的负责人,直接对标柳总监在远橙的地位。
以后,你就是橙科2号实验室的负责人了!”
“啊?我!陈总,这.”
周明哲瞬间瞪大了眼睛,手下意识地扶住差点滑落的眼镜,驼着的背脊也下意识地挺直了许多。
他连忙摆手,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惶恐。
“陈总!这.这实在是太抬举我了,我才疏学浅,经验也浅,到公司不到半年,恐怕担不起这么重要的责任啊!”
“担得起!”陈默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这次的蚂蚁仿生陀螺仪和微电机方案,是你提出来的,林教授也是因为你得关系,才愿意给我们提供红火蚁仿生参数的!”
“你从概念到原型,整个研发过程都全程参与,贡献了核心思路和关键验证,你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自信点,你是咱们橙子的核心团队成员,54粒果粒之一,不用妄自菲薄!”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温和,带着循循善诱。
“再说了,山城比起深城,离你老家云省不是更近吗?年轻人,别太在意环境变化,赚钱和发展才是硬道理!”
明明陈默是两人之中更年轻的那一个,但他看起来却是更老道。
没错!陈默想把周明哲这个“周工”,留在橙科指导myt-2和myw-1的量产,顺道留个“监工”。
对方是橙子经过考验之后的54粒橙果粒之一,让对方留在橙科做种子,陈默也算是让橙子文化和精神开枝散叶了。
陈默而后抛出了实质性的砝码:“你在深城,是技术部硬件研发组的助理工程师,一个月才拿七八千!”
“但留在山城橙科,作为技术总监,配合冯厂长主持myt-2和myw-1的量产,你的起薪就是两万!
直接对标你们部门老大江工的待遇!
你好好考虑一下!”
“两两万!”
这个数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周明哲。
陈总您早说啊!
他原本微驼的背脊瞬间挺得笔直,像一棵被拉紧的弹簧。
巨大的惊喜和责任感同时涌上心头,周明哲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表态。
“陈总!我愿意!我愿意留在山城橙科,保证配合好冯厂长,完成量产任务,绝不给橙子丢人,也绝不给您掉链子!”
看着周明哲眼中燃起的斗志和决心,陈默满意地笑了,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我相信你!橙子公司后续会再给橙科注资五千万左右。
你的2号实验室要尽快运作起来,不仅要保障量产良品率,更要为我们的myt系列陀螺仪和myw系列微电机,开发出更多的商用适配方案!
你多想想,怎么把它们应用到更多领域!”
周明哲感受到肩上的分量,重重点头:“陈总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只是工学应用方面确实是我的短板,我会尽快学习弥补的!”
“有这个心是好的!”陈默鼓励道:“但前期不用硬扛,可以找帮手嘛!”
“记住,你是我们橙子核心54粒‘橙粒’里,第一颗真正‘走出去’,独当一面的种子!
以后好好干,把橙子科技平权的理想,与追求技术、务实创新的文化和精神,也一道带过来,在橙科生根发芽!”
“是!陈总!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周明哲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好好干!我期待你的表现。”陈默笑着鼓励道。
紧接着,陈默召集了橙科的核心骨干:冯厂长、刘师傅、王师傅,以及自己的姐夫兼车间主任范兴平。
“各位!”陈默开门见山:“给大家宣布一项人事任命!”
“从即日起,周明哲周工,正式担任橙科微电机厂的技术总监,负责技术研发和量产保障工作,大家欢迎!”
会议室里响起掌声。
冯厂长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笑着点头,他就说嘛,这位跟着大老板来的周工就是“监工”。
但这“监工”一来,冯厂长反而放心了,至少证明陈总不会放弃他们橙科,让它自生自灭。
刘师傅和王师傅看着这个在实验室里和他们一起“啃硬骨头”的年轻人,眼中也满是认可和服气。
范兴平作为“自己人”,更是热情地表示欢迎。
周明哲起身,微微躬身,略显紧张但语气诚恳:“谢谢陈总信任!谢谢大家!以后还请冯厂长、范主任和各位师傅多多指教!”
“好,人事定了,说正事!”
陈默神色一肃:“接下来,橙子公司会出资5000万。
其中200万,是从我个人手中把橙科买走,变成橙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剩下的4800万,会直接注入橙科账上,用于设备更新和产能扩张!”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紧迫感。
“厂里那条小产线我看过了,设备太老旧了!
现在的橙科产能才2000工件/日?
这完全跟不上橙子手机未来的量产需求!
5月份,橙子2手机就要量产了!
你们这边必须在3个月内,把产能给我干到日产8万件的中型厂规模!”
“钱,不是问题!产能短期内溢出一点,也不是问题!”
陈默语气加重:“但如果5月份橙子2量产的时候,你们拿不出足够合格的陀螺仪和微电机,拖了后腿.那问题就大了!”
“钱不够,直接给橙子总部的大总管宫韵打报告,我只看结果!”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冯厂长眉头紧锁,思索片刻,谨慎地开口:“陈总.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默手指点了点桌面,语气平和但带着力量。
“冯厂长,我这人做事,一是一,二是二,对事不对人。
有什么好的建议、困难,直接说出来。
只要是为了厂里好,安稳把产能提上去,我陈默这点肚量还是有的,不用搞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得到陈默的保证,冯厂长才松了口气,开口道:“是这样的,陈总!产能扩张,无非钱、人、设备三样。”
“最难的资金问题您解决了,三个月培训一批能上初级生产线的学徒工,问题也不大,关键难点,在设备上”
他顿了顿,抛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
“我建议优先采购一批二手的国外设备!”
“嗯?”陈默有些意外:“钱不是问题,为什么不直接买全新的?”
冯厂长苦笑一下,开始为陈默这位技术出身的老板,解释制造业的“潜规则”和现实考量:
1、时间就是生命:
“陈总,三个月从2000工件/日到8万工件/日,时间上太紧了!
全新设备从下单、生产、海运、报关、安装调试,没个小半年根本下不来!
黄菜都凉了!
但山城本地就有不少厂在环保搬迁或升级,比如精钢集团大渡口老厂区,就有一套用了七八年的霓虹东之精工产线要出手,只要800万!
我们一周内就能谈妥拉回来,简单改造调试,一个月内就能形成5万工件/日的有效产能!
这是最快、最保险的路子!”
2、技术禁运壁垒:
“有些真正高端的精密微电机生产线,特别是能做某些核心部件的,国外对我们是禁售全新设备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
但二手市场嘛监管相对松一些,有些‘漏’可以捡。
这些二手货,哪怕用了几年,精度和稳定性往往也比我们能买到的最好的国产新设备强!”
3、隐性成本陷阱:
“陈总,您可能不太了解,设备不是越新越好。
新设备有个磨合期,调试阶段良品率波动很大,废品率高!
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最怕的就是量产爬坡时良品率不稳!
二手设备已经过了磨合期,状态稳定,工人上手也快,反而更能保障首批给橙子2供货的零部件的品控稳定,这对我们打响橙科新生的第一炮至关重要!”
4、产能弹性缓冲:
“您说了允许产能短期溢出。
用二手设备快速形成基础产能,比如先干到5~6万件/日,是最快、最稳妥的。
后续等全新设备到位了,再逐步替换升级,形成产能爬坡的缓冲带,这样压力小,风险也低。
一步到位上全新大产能,万一调试不顺或者市场波动,压力太大了。”
5、性价比与经验:
“不瞒您说,我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多年,对哪些二手设备商靠谱、哪些产线值得买,心里有本账。
像东之精工这套旧线,虽然是二手,但霓虹的设备用料扎实,保养得当的话,简单改造后,再用个5~8年精度寿命都没问题。
800万买一条日产5~6万件合格品的成熟产线,性价比极高!”
陈默听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之前沉浸在橙子2特色技术突破的兴奋中,对制造业底层这些“接地气”的规则确实了解不深。
冯厂长的话像一盆冷水,让他看到了国内精密工业的现实困境。
他不由得叹息一声:“唉说到底,还是我们国内自己的精密工业水平,特别是高端设备这块,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旁边的刘师傅和王师傅也深有感触地点头。
刘师傅接口道:“陈总,冯厂长说的是大实话,一台用了十来年的霓虹东之精工老款三轴车床,我带个新学徒仨月,他就能上手干出合格件。
但一台咱们国产沈机最新的三轴车床,就算我这老家伙上手,都得小心翼翼摸索一阵子,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废品!
设备稳定性、操作友好性,差距不小啊!”
王师傅也有些感触的补充道:“是啊,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根基。
咱们起步晚,底子薄,高精端的,特别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这种‘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差距更大。
那玩意儿能加工复杂的曲面、异形件和超薄壁件,比如飞机发动机叶片,技术门槛太高了。
国外对我们封锁得死死的,二手的都难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