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这句话之后,穆器才放下了心事。
“就知道你小子有办法,说吧...你这小子可不会白白给我送兔子,又有什么事情找我!”
“嘿嘿,还是穆大叔懂我!”萧侃再次露出来了一个笑容,然后从怀中掏出来了另外的几张图纸,“这有点东西想要让穆大叔帮帮忙...”
穆器看著手中的图纸,眉头皱了半天,最后来了一句...
“你这是要...打造一条船?”
此时穆器手中的图纸上画著的就像是一条船一样,头尾翘起,背面像是瓦一样。
模样非常古怪。
“这是秧马!”萧侃直接解释了起来,“咱们虽然不是什么江南的水乡之地,不过也算是挨著几条河道。
平素里也是有不少人会种水田的。
这秧马的腹部以枣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楸木或桐木製作,干农活的则是坐在了船背上。
如果是插秧,那就用右手將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
如果是拔秧的话,则用双手將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於船后仓中。
这东西用在水田里面,可以省时省力,而且....”
“避免了长时间站在水里,不用担心时间久了皮肤溃烂!”穆器虽然是个木匠,也是干农活出身的。
在萧侃解释之后,他也立刻就明白了这东西的好处,省时省力还避免了很多问题。
也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穆器才再次对萧侃刮目相看。
“小子,你真的不错啊!
这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看书!”
“看书?”
“当然,书中自有黄金屋,多看书就能有本事!”
这一刻,满脸带著和善而又平淡微笑的萧侃可谓是將逼格拉到了极致,让穆器这个糙汉子都感觉这一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不过萧侃这倒也不算是欺骗,因为这真的是他看书知道的。
秧马也是华夏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北宋开始盛行,一直延续到后世,慢慢演变成为了秧船。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些並不是因为他种地,而是因为他前世读过苏軾的诗词。
北宋大诗人苏軾就曾经撰写诗文,热情为之宣传推广,並安排实物进行示范表演。
有了秧马和曲辕犁,穆器的小木匠作坊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而萧侃也在这段日子里迎来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时光。
每日进山狩猎,每一次都会有所收穫,让他和关若菲的小日子越发的富裕,连关若菲的小脸都开始变得有些圆润了。
而关若菲则是藉助猎物去找娘家换了许多调味品不说,更是直接借来了一台织布机和些许蚕宝宝。
配合上村子里的桑树,他们也终於有了新的发展。
趁著空閒,她还在院子里开了一小片菜地,从穆器大叔那里“代购”了一批蔬菜种子,慢慢让他们的餐桌上也多了些许种类。
而最让萧侃感觉到兴奋和满意的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关若菲终於不再逼著他一口一个嫂嫂的叫著了。
虽然他还挺喜欢这个称呼的。
每天和他的“菲儿”调笑,是他一天中最快乐也是最轻鬆的时刻。
每一次都要將关若菲变成大红脸小兔子逃走,他才会感觉到满意。
春去秋来冬日至,大雪纷飞盖华年。
当年关將至的时候,这个村子也因为萧侃和穆器的努力,终於迎来了一个相对富裕的年关,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看著那在村子里带著满脸笑容玩耍的孩子,还有穿著一身新衣服在洒扫收拾的关若菲,坐在门口大石头上的萧侃也是带上了满脸的笑容。
“这种日子....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