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是华国的船?
装的是我们华国的文物,怎么不是华国的船了?
。。。。。。
沿著原路返回,由於大量的箱子被霍鱼破坏,导致木头渣、陶泥、锈跡等杂质混入水中,海水变得有些浑浊。
为此霍鱼费了更多的时间从沉船內部出来,再次见到在外面焦急等候的小白鯨时,空气含量已经快要见底了。
小白鯨看到霍鱼,立刻兴奋地迎了上来,像是幼儿园等待家长来接回家的小孩子一样。
霍鱼来不及和小傢伙互动,指了指水上。
小白鯨领会了霍鱼的意思,主动跑到霍鱼身下,再次驼起了他。
再次把自己和小白鯨绑在一起后,一人一鯨向水面游去。
霍鱼看了看仪錶盘,空气含量的指数条已经变成了红色。
这代表著三分钟之內,空气压缩罐里的氧气就会耗光。
好在小白鯨的速度极快,而且又是直接冲向水面,仅仅两分多钟,一人一鯨重新回到水面。
重新看到头顶的太阳,霍鱼摘下头盔,大口呼吸著空气。
虽然在水下也能呼吸压缩空气,但需要控制呼吸节奏,远没有现在这样大口呼吸来得痛快。
小白鯨默默漂浮在水面,同样换著气。
由於白鯨换气需要把背上的气孔打开,霍鱼稍稍往后面挪了挪。
虽然有点不礼貌,但是霍鱼並不希望小白鯨对著自己的屁股换气……
如此长时间的深潜,对於小白鯨来说也並不轻鬆。
对於鯨鱼来说,深潜和普通游泳是两种概念。
鯨鱼在浅潜时换气要频率比较快,平均每隔12-20秒就得换气呼吸一次。
而鯨在深潜时肺会受到更加大的压力,肺泡会被缩紧压缩,把剩余的气体压入体內较大的气管。
当肺泡的交换面被完全压缩到很小时,鯨鱼的肺部就可以很少或长时间不进行气体交换。
鯨鱼的身体构造很奇特,深潜时不进行呼吸反而对它有益无害。
不呼吸不仅可以降低氮扩散进入血液里的风险,而且在海底上升时还会降低血液中形成小气泡的危险,所以鯨潜水时肺很少交换气体。
等到小白鯨换完了气,霍鱼才开始四处打量。
出水的位置距离【红蛟號】有不远的距离,在这里看过去【红蛟號】已经小的像玩具船一样了。
休息完毕,霍鱼和小白鯨向【红蛟號】的方向赶去。
接下来霍鱼打算在沉船里好好探索一番。
按理说守冰人组织是不会负责打捞古代沉船这样的工作的。
而且也很少出现过在南北极发现古代沉船的先例。
这种工作更偏向歷史考古和文物保护,作为一个环保组织,守冰人顶多会向社会公布沉船信息。
在国际上,有专门负责打捞沉船的公司。
但这艘沉船有些特殊,它的身上有太多的疑点了。
几百年前的船只出现在北冰洋就够让人怀疑了。
更別提那个和不法组织一样的標誌。
如果猜测是真的,那么一个隱藏了二百多年的不法组织,到底有何目的?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