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江南,还残留著春风的余韵。
建康城中也一片火热,紧锣密鼓布置著。
“嘿,今天这么热闹,上游又打过来了?”
“去你丫的,嘴里没一句好话。”
码头上的货郎互相调侃。
东晋迁居江左之后日子並不好过,朝廷內部士族斗爭,朝廷之外方镇与中央割裂。
尤其以荆州桓家为首的割据势力,最让中央头疼。
“快快,都收拾乾净,过两日偽秦有使者前来,万万不能落了我大晋的威严。”
码头上的小吏指使眾人抓紧干活。
这可是上面交代的大事,可马虎不得。
此时建康城內,孝武帝端坐其中,四周眾大臣分列左右。
“侍中,好端端的偽秦派使来我大晋何事?”
“去岁偽秦在淮水失利,想必见识我大晋威严,因此想缓和彼此关係。”
谢安此时任侍中、中书监、录尚书事,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徐、兗、青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假节。
丹阳尹王蕴在旁反对,“刺史所言过於理想化,偽秦北吞诸国,西並凉州,南袭蜀地,如今正对我大晋虎视眈眈。”
“此行出使,必然是去年军事失利,如今想深入我內部打探虚实。”
“所以不可不防啊。”
“丹阳尹所说在理。”孝武帝点了点头。
谢安不以为意,这些他当然知道,但朝堂內部人多眼杂,丧士气的话能避免就儘量少说。
此时的东晋朝廷正处於皇权的低谷,士大夫和皇帝共天下。
北宋皇帝口中喊著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实际上官员的地位却是比唐朝更低了。
而东晋是真正做到了士族和皇权共治。
此时东晋共有四大顶级士族。
分別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潁川庾氏。
可惜潁川庾氏自从庾亮去世后,就跌落一流士族之列。
“豫州刺史传来消息,偽秦使者一行人快到江寧,丹阳尹需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自然,刺史无需担心。”
谢安和王蕴分別是扬州刺史和丹阳尹,王耀一行来此首先是二人与大鸿臚接待,次日再经皇帝召见。
此时江寧城外。
“使君,快些进来休息休息,外面风大。”
“不用了,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王耀站在船头,拒绝张松的提议,一个人喝著闷酒。
此行出使,王耀携三百人南下,一路浩浩荡荡,从长安南下越秦岭,走汉中,到绵竹,入长江,顺流而东。
过三峡后就遇荆州刺史桓冲侄子桓石民前来陪同。
说是陪同,不如说是监管。
南北方对立严重,互不信任。
回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王耀不由得为这个世界的汉人说声惨!惨!惨!
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人与人的分水岭在羊水。
出身寒人,纵然有天纵之才,也只能充当低级官吏,不对,只能当吏,哪怕是县丞,也要低级士族才能充任。
乡品极低的寒人,只能做些体力活,终身忙碌。
而如果出身高门,无需努力。
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更加悲惨的是,东晋皇权不振,士族有极高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