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长安多雨的季节。
刚迈进六月,就连著下雨两天,长安城外一片泥泞。
午时已过,一道北方来的急报被送进未央宫。
“陛下,幽州大捷,逆首苻洛已被擒获。”
侍中与中书联袂面见苻坚。
“哦,大將军等人动作很快嘛。”
苻坚笑著开玩笑,他耿耿於怀的是苻洛居功自傲的態度,对其苻洛本人能否谋逆成功,则一直持否定態度。
“陛下,如今北方已定,庆辉的事情可拖不得了,明日朝会定然有人还要再论。”
侍中梁讜又一次提到王耀之事。
没办法,最近朝廷吵得凶啊,不止长安,关东、关中的郡望、豪强们上书不可胜数。
如今朝堂上多数人都希望能惩治王耀,连往日支持王耀的僕射权翼和吏部尚书赵迁,也因为家族內部压力,无法对王耀施以援手。
这些汉族高门恐惧啊。
和王耀所想的有些不同。
他们恐惧的不是王耀剿灭梁邹豪强的行为,因为王耀如今也是高门,王猛凭藉一己之力將一个破落之家带到了通天的高度。
所以王耀在地方的小打小闹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恐惧的是,王耀掀开了士族身上披著的华丽外衣,割开皮肤发现了腐烂的骨肉,並且还將其曝晒在大庭广眾之下,怒斥士族的虚偽。
仅仅梁邹一地豪强就能占据將近三分之二土地,那全国各地数百郡望、豪强又私吞多少土地?
不敢想像,这些郡望豪强就是趴在百姓身下吸血,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文官对百姓的同情永远只浮於表面。
写再多篇文章,再多首诗歌,来歌颂劳动者的伟大,都是他们捞取名声政绩的工具,让他们重生一百次,选一百种职业,其中也不会有农民这个选项。
可奇怪的是,汉人郡望骂的多,氐族勛贵往日与王家无交往的人反而支持王耀,主动在朝会上帮王耀讲话。
就连曾经与王猛有仇的氐人,在这件事上也三缄其口。
毕竟他们也不傻,如今是汉人內部的矛盾,谁贏了对他们来说都拍手叫好。
汉人郡望贏了,那王耀岂能还有活路?
王耀贏了,那汉人郡望吃掉的肥肉岂不要吐出来?
两者相比,氐人寧愿王耀取势,毕竟谁会和富贵过不去呢。
王耀死了也只是一时精神上的快乐,可从郡望身上挖下来的富贵,可是能世世代代享用的。
权翼,略阳权氏,后出唐朝宰相权德舆。
赵迁,天水赵氏,出唐朝宰相赵仁本、赵憬。
韦钟,京兆韦氏,这支在后世更是可怕,除名將韦孝宽外,在唐朝为相者更是超过十人。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有唐一代,京兆韦氏,一直奋斗在政治的前列。
虽然氐人看不到隋唐景象,但眼前的富贵却是明晃晃的露出来了。
“此事,日后再议。”
苻坚显然不想过多谈论此事。
言止於此,二人也不再过多谈论,毕竟氐人是小族,想以小族统治大国,必要的让步是默认的。
为什么从五胡乱华一直到北周、北齐这长达二百六十年的时间內一直延续九品中正制度?
那是因为异族统治者需要汉人郡望、豪强帮助他们治理国家。
一个强大的汉族群体不是异族统治者需要的。
打破九品中正,打破郡望、豪强权威和地位,无异於取消拴在汉人身上的枷锁。
在九品中正的限制下汉族都能涌现出一大批名將、武士、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