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还能游过去吗?”陈知衍白了一眼自己的老公,对著他说道。
拉著行李箱的李耀雨亲了亲在家门口送自己的陈知衍,坐上司机小董的车就出了沪市机械製造总厂。
原本李耀雨以为小董会把自己送到自的地,结果他被送到了沪市工业局门口。
“李工,东西都带了吧,没事的话我先回去了。”小董把李耀雨的行李箱拿下来对著李耀雨说道。
“辛苦你了。”李耀雨也不认为小董能比自己多知道点什么,谢了谢他,李耀雨就拉著行箱子去了掛有沪市第一工具机厂等待处的桌子前面。
问了接待同志李耀雨才知道这里只是一个集合出发的地点,等人齐了车到了,他们就会出发。
人家也很客气,让出了一把椅子让第一个到达的李耀雨坐在上面休息。
半个小时之后,这里大约来了七八个人,接待处的同志用手指头一个一个数齐了,然后就指著开过来的绿皮军用卡车说道:“上去吧。”
李耀雨看著绿皮军用卡车,心里有些没谱,陈知衍这是要把自己弄到哪里去啊。
既来之则安之的李耀雨把箱子往上面一扔,一蹦一蹬就钻进了车中。
算上自己一共九个人,而且全都是男人,只是罗数都比自己大了不少,而且都没什么运动细胞,因为这些人上车都是李耀雨一个一个拉上去的。
李耀雨大概了解了一下,来培训的不止是沪市的,周边省份的也都是来这里报到,车里有南通的、也有南京的,反正各地都有,但都有一个身份就是工程师,也有两个年纪不小的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
对於李耀雨他们更是惊讶,这明显就是个大学生嘛,屁都不懂你去学什么呢?
李耀雨也没说自己是工程师,坐著非常顛的军车,李耀雨果断的拿出了陈知衍给自己的晕船药,拿出了两片塞到了嘴里。
军车的速度也不快,李耀雨睡了一觉之后,他们才到了码头。
下了车的李耀雨发现已经快到中午了,然后卡车司机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
跳下车来对著大家说的:“进去签到登船就可以了。”
看见大家都听懂了,卡车司机上了车就把车开跑了。
船很小,柴油味非常的重,和他同行的这伙人也达到了三十多个,吃了两片晕船药的李耀雨看著他们在远处抱著垃圾桶吐的样子別提对开心了。
李耀雨坐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船,才上了岸,上了岸能站住的,三十几个人就剩了七八个,东倒西歪稀里哗啦,这个狼狈的样子。
接他们进厂的就不是军车了,而是客车了,刚刚的一行人互相扶著拿著行李就上车了。
沪市第一工具机厂的面积肯定没有李耀雨的厂子大,但也有三四千人的规模,
这里居然是军事化管理,最坑人的是,他们这些学员也要按人家的作息时间来,
虽然不用出操,但起床、吃饭、学习、熄灯的时间都是按照军事化管理的。
这期来学习的大约八九十人,在第一工具机厂的大厅里等著排队签到。
李耀雨进了大厅,完全没有去管什么签到,而是把目光看到了一面巨大的墙上,墙上面的东西他再熟悉不过了,就是一个他自己一直在使用的网络计划技术。
只不过这面墙上的要比自己所用到的复杂的多的多。
李耀雨第一时间就盯著整面墙在看,他需要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程,
居然给的既定时间是八年完成。
李耀雨感觉自己有点儿坐並观天了,因为这上面的严谨程度,使得自己做出来的方案最多算是个合格。
连忙拿出纸和笔的他,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计算著整个工程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到底比计划时间节约了多长时间。
全场来登记的人都看到了这面墙,八九十人唯一拿出纸和笔在研究的,唯独只有李耀雨一人,而他的举动也引起了此时正在他们上方观察的沪市第一工具机厂的正高级高级工程师的注意。
这位工程师很好奇李耀雨到底在那里看什么,或者说他又能看懂什么。
报到的人都差不多签完了,李耀雨拿著本子也算完了,根基他的计算,原本八年的工期,在这位高手的网络计划技术下,居然节省了整整四年半的时间。
而造出来的东西,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