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回到长安,杀死陆煊
“既有能力,寿命又长,想来必然是有为君主,甚至復兴国家。”
刘邦授了授鬍鬚,脸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来。
瞧瞧,之前的君王都是什么德行?
逼得叔叔自焚的,欺负侄子的,继位十个月就死的,把叔叔给活活炙死的,
被异族俘虏的,喜欢大十七岁女人的,掉水里淹死的。
刘邦一时之间都有些无语了,难道他的这些后世子孙就没有一个正常人?
普通一些也可以啊,起码別做出来这等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怎么感觉后世会笑话他们汉朝皇帝呢?
“有能力不代表能復兴国家,寿命长也不代表是有为君主。”陆煊摇了摇头,他想起后世对嘉靖皇帝的评价,眾说纷绘,但大部分的看法都是嘉靖皇帝的政治能力和手段能排进古往今来歷史帝王中的前十名,可惜就算是嘉靖似乎也斗不过文官集体,索性直接摆烂了,从此深居简出。
自从“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便以养病为由,退居幕后,不再上朝理政。
算是比较可惜的皇帝了,若是嘉靖皇帝但凡对国事上心一些,或者手段再狠一些,或者犹如朱由检那般真真正正的想復兴大明,那么大明都不会从此衰落下去。
白瞎了嘉靖皇帝的自身能力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刘邦眼神中露出很危险的神色,你可別告诉我,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不错的后代子孙,结果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那他就真的要心態爆炸了。
陆煊此时所能看到的事物,依旧只是模糊的大概轮廓,不过他看著季叔的那大鬍子似乎颤了颤,想必可能生气了?於是出言安慰道:“季叔你情绪不用这么激动,这些就当个故事听听就行了,反正未来也不会发生。”
“我给你讲讲这个嘉靖皇帝。”
“就是那个掉在水里淹死的皇帝死了之后,因为他没有子嗣。”
“所以,在眾多大臣的挑选下,兴献王次子入京。”
“这就是嘉靖皇帝。”
说到这里,陆煊脸色一正,心情澎湃。
別说,讲起嘉靖皇帝初期的故事,还是能让年轻人感到热血的,嘉靖皇帝刚刚来到皇宫,確实表现出了不凡的能力,是个很有能耐、有想法、有胆魄的人。
“嘉靖皇帝刚刚继位后,就眾多旧臣展开生父尊號的大礼仪之爭,要知道嘉靖皇帝的生父並非是皇帝,而是王爷;可到了京城后眾多大臣却让嘉靖皇帝认『弘治皇帝』为父,因此事嘉靖皇帝不愿,从而產生分歧,最后嘉靖皇帝胜了群臣,追封生父为帝,可以说年仅十几岁的他就击溃了眾多老臣,那时的他就表现出了不俗的政治能力。”
“刚刚继位的嘉靖皇帝其实很蛮不错的,不但励精图治,还加强集权、打击权臣、宦官、贵族势力,並改革各种陈旧机构,惩治贪官污吏,任人唯贤;裁抑宦臣权力,撤废镇守太监;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军队,整顿边疆;採用“三途並用”之法选拔人才,修正孔子称號和典祀,使文化和科技发展繁荣,出现“天下翁然称治”的局面。”
说到这里,陆煊停顿了一下,確定自己没有说错。
是的,没有说错。
很多人认为,一条法是万历时期,由张居正开始推广的,並且是由张居正提出的。
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一条鞭法』由桂萼於嘉靖十年就已经提出了,並且嘉靖採用了此法,当时就开始在局部地区推行。
如浙江、江西、南直隶等地区,都进行了相关的赋役改革实践,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一条鞭法”的理念与措施,將赋役合併、折银徵收等做法逐步在这些地方落地。
不过,在嘉靖时期,“一条鞭法”並未在全国范围內全面推广,只是处於局部试行和探索阶段。
到了后面就渐渐终止了。
皆因嘉靖皇帝懈怠於朝政了,可能还是因为嘉靖皇帝想方设法也认为无法彻底击溃文管集团,所以彻底摆烂,什么一条鞭法,也不管了。
直到方歷九年,张居正为了整顿赋役制度、增加財政收入,缓解社会矛盾,
將“一条鞭法”推向全国,使之成为通行的赋税制度。
因这『一条鞭法』在全国產生了很大的反应,造成的影响更加全面,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此法是张居正提出並推广的。
陆煊记得很清楚他前世也喜欢在网络上刷各种歷史短视频,其中就有博主科普错了,而且认同这种错误观点的还很多,导致有的时候他都听的晕头转向的,
后面彻底查清楚了才知晓。
方才也是,差点就说成张居正了,虽然是给季叔讲故事,但还是要考据一下比较好。
“继续说,这嘉靖皇帝不是听起来很不错么?”刘邦看著陆煊说到一半不说了,不由得心中著急。
闻言,陆煊笑了笑,继续言道:“但很可惜的是,嘉靖中兴后,皇帝逐渐懈怠,迷信方士、尊崇道教,爱好长生不老之术,在全国范围內尊道抑佛。他在身边聚拢大量方士与道士,为父母与自己加封道號,兴建斋,炼丹服药,甚至二十年不理朝政。为炼“仙丹”,他派人採集灵芝,徵召幼女进宫,採补处女经血炼製丹药,压榨宫女,引发“壬寅宫变”。”
“嘉靖中后期,严嵩擅权,立朋党,除异己,致使兵备废弛,財政拮据。倭寇扰掠东南沿海,异族大举入掠京畿,如“庚戌之变”,同时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当然了,后世对於嘉靖皇帝突然解怠政务不理朝廷,有著很多分析,有的人认为是嘉靖皇帝倦了,有的人认为是皇帝迷信方士,但更多人认为是嘉靖皇帝自认为智慧天下无双,群臣任由他掌控,可隨著嘉靖皇帝越发了解文官集体后,
彻底的清楚根本无法对抗这股力量,也无法彻底清除,最终嘉靖皇帝躺平了,才酿成这种情况;当然了,我也不清楚具体原因,眾多纷紜,这才是歷史。”
刘邦听的心绪纷乱,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不错的君王,没想到后期解怠成这幅样子。
简直丟人。
迷信方士?
呵呵。
人之生死自有天命,古往今来哪有什么长生不死之人?
他可就比始皇帝小三岁,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还不清楚始皇帝为了寻求长生药,有多么疯狂?消费大量人力、国力、物力,最终呢?死的那么早!!
“什么长生不死,世间哪有长生不死之人。”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活好当下就好了,我最看不起这种迷恋长生的人了,呸!”刘邦眼神中带著不屑,他少年时是游侠,性情显得格外洒脱豁达。
虽然他也怕死,不过可並非是这种迷恋长生的怕死。
比如当年行走於六国中,遇到什么危险他刘邦是能隨时撇下兄弟不管撒腿就跑的人,因为这种情况很明显跑了可以活下去,没必要白白送死。
可天命已至,或者活的好好的,就去追求那虚无縹緲的长生,岂不是白白浪费现有的精力和年华?
太愚蠢了。
“方士,儒生,確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刘邦眼眸中闪烁著缕缕寒光,秦始皇就是信了方士的话,才迷恋长生。
昔日秦朝焚烧天下史书,也是因为儒生说了不好听的话,惹得始皇帝生气。
在他看来,这两个集体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也不可全杀了,他是帝王也不能全部按照感情用事,方士和儒生还是有能用的东西了。
“方士感觉可以杀一部分,留著確实没有太大用处;儒生们若是有办法能让他们少当官就好了。”
刘邦心情不是很好,这嘉靖皇帝明明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估计年轻的时候也想著復兴大汉,可却被文官力量欺负到这种地步,直接深居简出,十几年不上朝!
岂有此理!
“唉,听的感觉有些烦了,还有四个皇帝的故事我没听吧?”
闻言,陆煊算了算,確实就剩下四个皇帝了。
因为朱祁鈺这个皇帝,季叔不是很感兴趣,就没让他讲,朱祁鈺確实也没有什么讲头。
剩下的四个皇帝,就是隆庆皇帝、万历皇帝、太上皇帝、天启皇帝了。
想了想,陆煊准备简述一下,隨即道:“接下来是隆庆皇帝,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原本是封为裕王,因两个哥哥病逝,所以裕王继位,是为隆庆皇帝。”
“隆庆皇帝还是很不错的,最主要的举措就是解除海禁,开放海外贸易了。
r
“不过很可惜,他三十六岁就病逝了。”
刘邦脸色顿了顿,又一个早死的?
“然后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的命倒是比隆庆皇帝长很多...”
刘邦神色动了动,已经有一个命长的嘉靖皇帝不务正业、懈怠政事了,这个万历皇帝总该吸取教训,好好的努力一下了吧?
“方歷皇帝活了五十八岁,刚刚继位之初也还算是不错吧,主要是辅政大臣能力不俗。”陆煊想了想,张居正的能力绝对是值得肯定的,他继续言道:“万历皇帝,在大臣的辅政下,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甚至哪怕这位重臣病逝后,他掌握权力依旧勤於政事,关心民事,重视生產,选用人才,勇於纳諫,施行了一些励精图治的措施。”
“甚至还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他主持了寧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三场大规模军事行动,巩固了疆土和地位。”
终於有一个成器的了。
刘邦心中带著期待,想听著陆煊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