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邦宣韩信入宫。韩信身著戎装,身姿挺拔,步伐沉稳地走进书房,见到刘邦后,单膝跪地,抱拳道:
“陛下召见,末將不知有何吩咐?”
刘邦微微抬手,示意韩信起身,目光锐利地看著他,缓缓说道:
“韩將军,朕近日谋划著名攻打箕子朝鲜之事,那处虽国力有所衰弱,但仍需一员猛將掛帅出征,朕思来想去,唯有你能担此重任。”
韩信微微皱眉,略作思索后说道:“
陛下,末將承蒙陛下信任,只是如今我大汉初定,天下尚未完全太平,国內也需有人镇守,末將担心若出征朝鲜,恐国內生变。”
刘邦摆了摆手,说道:
“韩將军不必担忧。朕已与萧何、张良两位爱卿商议过,国內之事他们自会妥善安排。如今朕已决意攻打箕子朝鲜,此乃关乎我大汉疆土拓展和长远发展的大事,非將军不可。况且,那朝鲜半岛之地,资源丰富,若能纳入我大汉版图,
对我大汉益处良多。”
韩信微微頜首,神色凝重:
“陛下既有此决心,末將自当效犬马之劳。只是末將还需了解一些情况,不知陛下可曾派人去打探过箕子朝鲜的军事部署、地理环境等详细情报?”
刘邦点了点头:
“朕已命人去办。子房正在负责情报收集和外交谋划,相信不久便会有详细消息传来。韩將军,你可先著手准备军事方面的事务,训练士兵,筹备军备。”
韩信抱拳道:
“诺,末將定会全力以赴。只是末將还有一事相求,希望陛下能多拨些粮草和兵器,以確保此次出征方无一失。”
刘邦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
“粮草和兵器之事,朕会让萧何去安排。但如今我大汉初定,国库也並非十分充盈,韩將军需合理调配,不可浪费。”
韩信恭敬道:
“末將明白,定不会辜负陛下所託。只是此次出征,末將还需一些熟悉远东地形和风土人情的嚮导,不知陛下能否派人寻找?”
刘邦点头道:
“此事朕也会让子房去办,他足智多谋,定能找到合適之人。韩將军,你只管安心筹备战事,朕期待你凯旋而归。”
韩信再次单膝跪地,大声道:
“末將定不辱使命,为陛下开疆拓土,扬我大汉军威!”
韩信回到王府,径直走进书房。
书房內,古朴的书架上摆满了兵书战策,墙上掛著一幅陈旧却不失威严的地图。
他缓缓走到地图前,目光紧紧盯著上面標註的朝鲜半岛,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箕子朝鲜,这个在远东歷经数百年的政权,虽已国力衰弱,但根基犹在。
韩信深知,此次出征绝非易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他伸手轻轻抚摸著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仿佛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气息,脑海中不断推演著各种战略战术。
“欲先攻之,必先知之。”
韩信喃喃自语道。他明白,了解敌方的军事部署、地理环境以及民心向背,
是取得战爭胜利的关键。
於是,他决定先从情报收集入手。他唤来心腹谋土,低声吩咐道:
“速派得力之人,潜入箕子朝鲜境內。务必详细了解他们的兵力分布、军事要塞、粮草储备以及周边部落的態度。记住,要隱秘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谋士领命而去,韩信文陷入了沉思。他想到,朝鲜半岛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这对行军作战极为不利。
如何在这样的地形中灵活用兵,是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或许可以採用分进合击之策。”
韩信心中暗自思量。
將军队分成多路,从不同方向进攻,使敌军难以集中兵力防御,然后再寻找机会將敌军各个击破。
但这需要各部队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否则很容易被敌军各个歼灭。
韩信又想到了后勤补给的问题。朝鲜半岛与中原相隔甚远,粮草运输困难。
若不能保证后勤补给的畅通,军队的战斗力將大打折扣。
“必须在沿途设立稳固的补给据点,確保粮草和兵器的及时供应。”
他默默对自己说道。
同时,韩信也考虑到了外交因素。刘邦已让张良负责外交谋划,联合周边小部落。但他自己也不能完全依赖於此,他需要在战爭中爭取更多的支持。
或许可以在战爭中展现出强大的军威,让那些摇摆不定的部落看到大汉的实力,从而主动投靠。
韩信深知士气对於一支军队的重要性。他决定在出征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思想动员。让士兵们明白此次出征的意义,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荣誉感。
天色渐晚,书房內的油灯闪烁著微弱的光芒。
韩信依旧站在地图前,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知道,此次攻打箕子朝鲜,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战爭,但他有信心,凭藉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精心的谋划,带领大汉军队取得胜利,为大汉开疆拓土,成就一番不朽的功勋。
“也不知道,为何突然攻打箕子朝鲜..:”
韩信忽然感到些许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