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傅一心想要在燕京的建设中重新证明自己,为了让更多百姓了解燕京的潜力,他不辞辛劳地奔波於长安周边的村落与城镇。
只有这么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日,金傅身著朴素的衣物,走进了长安周边的一处村落。
一户农家小院里,一位白髮苍苍的老者正坐在石凳上晒太阳。
金傅满脸笑容,恭敬地向老者深深作揖行礼后,小心翼翼地坐在老者身旁。
此时的他,已全然没有了往日官宦子弟的骄矜,温和地说道:“老人家,您可曾听闻朝廷要大力建设燕京之事呀?”
老者打了一个哈欠,困惑道:“燕京又是哪里?老朽我打出生就在村子附近转悠,没见过什么世面。”
金傅笑道:“老人家,这燕京地处北方要衝,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天子已经將那里选择陪都,一旦建成,守住了那里,咱们大汉的北方边境就安稳了,再也不用担心异族侵扰之苦啦。”
“而且啊,等京杭大运河修通,燕京就是南北货物的匯聚之地,到时候,各种奇珍异宝、丰富物產都会匯聚於此,那商机,简直不可限量吶。”
他一边说著,一边用手比画著,眼中满是对未来燕京的憧憬。
老者皱著眉头,满脸疑惑,半信半疑地问:“真有那么好?那地方那么远,条件肯定可苦了,去了咋生活呀。”
金傅笑著耐心解释,他的声音因连日的奔波略显沙哑:
“老人家,朝廷早就为大家考虑周全啦。凡是响应號召前往燕京的百姓,朝廷免费提供建房的材料和工匠,帮著大家盖起宽敞结实的房子。还会按照人口数量,分下大片肥沃的土地,让大家安心耕种。而且,前五年都免缴赋税,这期间赚的可都是自己的。”
他微微前倾身体,真诚的看著老者,接著说道:“朝廷会派遣经验丰富的太医前往燕京,建立医馆,为大家治病疗伤。还会专门培养当地的医童,让大家看病不再难。”
“教育也绝对不会落下,会在燕京设立学堂,聘请有名的夫子授课,让孩子们都能读书识字,將来有出息。”
老者的双眼越来越亮,此时也不断有人前来,听金傅普及迁移燕京的政策。
隨后,金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其它地方普及政策。
起初,百姓们大多心存疑虑,持怀疑態度。
燕京地处偏远,在百姓们的认知里,那里是寒风凛冽、物资匱乏的苦寒之地,生活条件和繁华热闹的中原地区相比,简直天差地別。
但金傅没有放弃,他日復一日地宣传,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再加上其他像金傅一样对新政抱有希望的士子的参与,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新政,並表达了迁移的愿望。
而隨著一些先行前往燕京考察的百姓陆续传回消息,情况开始有了变化。
“那燕京周边的土地,一眼望不到边,黑黝黝的,可肥沃了。隨便撒把种子,就能长出好庄稼。而且朝廷给每家都分了一大片地,还发了农具和粮食。我去的时候,看到已经有工匠在搭建医馆和学堂的地基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建好。”
“真的假的?不会是哄咱们去吧。”
“我骗你们干啥,我还看到有人在规划建大集市,以后肯定热闹。”
不断地有人开始议论起陪都燕京的事情,成为长安周边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看到百姓们的態度逐渐转变,金傅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已然有的年轻人跃跃欲试,想著去燕京闯荡一番,开拓新的事业;
有的家庭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机会,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前往燕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