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大明最强皇太子 > 第258章 兵临城下

第258章 兵临城下

朱元璋並没有让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的铁三角进应天,而是直接派遣了隨军官员,带著三十万大军和他们匯合。毕竟纳哈出大军压境,能省点时间是一点。

很快,大军便集结在了通州,这里是前往北方的必经之路,也是明军的大营之一。

在通州大营里,冯胜带著傅友德蓝玉以及眾多將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商討著如何应战纳哈出。冯胜老成持重,作战经验丰富,但是他仍然愿意听取眾多年轻將领的意见,也可以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傅友德率先发言,他是个急性子,也是个勇猛之人,之前只凭藉著一只小部队,就能把蒙古大军打得惊慌失措。所以这次,他更是信心满满。

“大將军,我们这次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啊!而且粮草军需充沛,太子殿下还调集了许多火銃和大炮支援我们。我看也不用再多做考虑了,直接大军压境,把他们一举拿下得了!”

傅友德的意见也是在座绝大多数將领的心声。他们也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三十万对二十万本就是碾压,更別说还有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了,而且太子殿下亲自下令,大军军餉每个月一百万两,只能说现在的士兵们都好像一群嗷嗷叫的饿狼。只要粮草兵餉充足,明军的战斗力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冯胜还是有所担忧。

洪武年间,大明的江山在朱元璋的铁血统治下逐步走向稳固,然而这位雄主心中的忧虑却从未消散。为了深入考察各地的治理情况,也为了审视藩王们的动向,朱元璋决定开启一场巡查之旅,首站便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北平。

朱元璋率领著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北平进发。队伍中有忠诚的禁卫、经验丰富的大臣,还有负责记录巡查情况的文员。他坐在宽敞的马车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中原大地逐渐过渡到北方略显粗獷的山河。朱元璋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他深知这次巡查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朱棣封地的视察,更是对整个大明藩王体系的一种考量。

当朱元璋一行抵达北平城外时,朱棣早已率领著王府的官员、將领以及大批士兵在城外恭迎圣驾。朱棣身著华丽的王袍,骑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表情庄重而肃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紧张。见到朱元璋的车驾,朱棣迅速下马,快步向前,单膝跪地,高呼:“儿臣朱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在侍从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一切,最后落在朱棣身上,微微点头:“起来吧。”

进入北平城,朱元璋便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城中的街道虽然不如京城那般宽阔笔直,但却十分整洁,两旁的店铺一家挨著一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挑著担子的小贩,有牵著孩子的妇女,还有行色匆匆的商人。朱元璋心中暗自点头,这北平城的繁荣景象表明朱棣在治理地方上是下了功夫的。

朱棣恭敬地陪著朱元璋,一边走一边介绍:“父皇,儿臣到北平之后,深感责任重大。北平乃北方重镇,是抵御蒙古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儿臣首先注重民生,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今,北平的农田產量逐年提高,百姓们衣食无忧。”朱元璋听著,说道:“民以食为天,你重视农业,这是正確之举。但也要防止土地兼併,莫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接著,他们来到了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朱棣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还大力扶持商业。降低了商税,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得各地的商人都愿意来此经商。您看,这集市上的货物来自天南地北,百姓们也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朱元璋微微点头:“商业繁荣可带动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物价的稳定,不可让奸商操纵市场。”

隨后,他们前往军营视察。军营中士兵们整齐地排列著,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定。朱棣骄傲地介绍:“父皇,儿臣时刻不敢忘记边防之责。这些士兵每日刻苦训练,儿臣还请了各地的名师来教导他们军事策略。並且,儿臣注重兵器的改良,招募能工巧匠打造精良的武器装备。”朱元璋走进士兵队伍,仔细查看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满意地说:“蒙古人虽暂时退去,但仍有捲土重来之心。你作为燕王,必须確保北方边境的安全。”

在巡查的过程中,朱元璋不动声色地观察著朱棣的一举一动。他发现朱棣在士兵和百姓中的威望颇高。朱棣为人豪爽,对待下属赏罚分明,对待百姓也较为宽厚。这让朱元璋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他深知一个藩王威望过高,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夜晚,朱元璋在王府中单独召见了朱棣。房间里瀰漫著一种压抑的气氛,烛光摇曳不定。朱元璋表情严肃地说:“棣儿,朕今日看了北平的情况,你確实做得不错。但朕要提醒你,你虽为藩王,却不可有非分之想。朕的江山不容许任何人覬覦。”朱棣赶忙恭敬地回答:“父皇,儿臣绝无此意。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只想为大明守卫北方边境。”朱元璋盯著朱棣的眼睛:“朕希望你能心口如一。朕的儿子眾多,每个藩王都有自己的职责。你要记住,你的一切都是朕赐予的,要懂得感恩和知足。”朱棣低头说道:“儿臣明白,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元璋继续深入视察北平的各个角落。他查看了北平的城墙,只见城墙高大厚实,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完备。朱元璋抚摸著城墙的砖石,对朱棣说:“这城墙是北平的重要屏障,要定期修缮,加强防御。”朱棣应道:“儿臣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朱元璋又去视察了学校。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学子们正在认真诵读经典。朱棣介绍说:“父皇,儿臣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北平大力兴办学校,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来教导学子,希望能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教育乃立国之本,你做得很好。”

然而,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他发现朱棣在北平招揽了不少文人谋士和能征善战的將领。这些人聚集在朱棣身边,表面上是为了治理北平、保卫边疆,但朱元璋担心他们会助长朱棣的野心。

一天,朱元璋突然召集了朱棣身边的部分谋士和將领。他坐在大堂之上,威严地审视著眾人。朱元璋开口说道:“朕知道你们都是有才能的人,跟著燕王为大明效力。但你们要记住,你们的忠诚首先是对朕,对大明的忠诚。朕不允许有任何不忠的行为。”眾人齐声回答:“陛下圣明,我等定当忠心不二。”

在巡查期间,朱元璋身边的锦衣卫也在暗中活动。他们收集著各种情报,包括朱棣及其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日常交往等。锦衣卫指挥使不时向朱元璋匯报情况,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朱棣有明显的谋反跡象,但朱元璋心中的警惕並未放鬆。

隨著巡查接近尾声,朱元璋对朱棣的封地治理有了全面的认识。他对朱棣既有讚赏,也有警告。在离开北平之前,朱元璋再次与朱棣进行了长谈。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棣儿,朕此次巡查,看到了你的能力和成绩。但朕也看到了一些让朕担忧的地方。你要懂得收敛锋芒,不要让朕难做。朕希望你能在朕的大明江山里,安心做一个藩王,好好治理你的封地。”朱棣恭敬地回答:“父皇的教诲,儿臣铭记在心。儿臣定会谨慎行事,不负父皇的期望。”

终於到了朱元璋离开的日子。这一天,北平城的天空有些阴沉,似乎也在为即將到来的离別而感伤。朱棣率领著王府眾人早早地来到城门外为朱元璋送行。

朱棣走到朱元璋的马车前,再次跪下:“父皇,儿臣恭送父皇回宫。父皇一路保重。”朱元璋看著眼前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朱棣是个有能力的儿子,但在皇权面前,他必须要防范於未然。他说道:“棣儿,朕走之后,你要好好治理北平。莫要辜负朕的期望。”朱棣抬起头,坚定地说:“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旨意。”

朱元璋的马车缓缓启动,朱棣站起身来,望著马车渐行渐远。他的眼神中既有对父皇的敬重,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感。他知道,这次巡查是父皇对他的一次考验,而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在父皇的权威下谋求发展。

朱元璋坐在马车里,心中也在思索著这次巡查的种种。他意识到藩王的势力需要更加严格的管控,这次巡查朱棣的封地只是一个开始,他必须要为大明的长治久安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

隨著朱元璋的离去,朱棣回到王府。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用心治理北平,另一方面也在默默关注著朝廷的局势。黎明的曙光刚刚划破南京城的夜空,皇宫中已开始忙碌起来。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早早地起身,在宫女和太监的服侍下穿上那身象徵无上权威的龙袍。龙袍上绣著的金龙张牙舞爪,仿佛隨时要腾飞而出,正如朱元璋那蓬勃的野心和他所统治的这个新兴王朝,充满著无尽的力量。

朱元璋迈著沉稳的步伐走向金鑾殿,他的身后跟著一群太监和侍卫。他的表情冷峻而坚毅,每走一步,身上的配饰都会发出轻微声响,在寂静的宫殿廊道里迴荡,如同他的权力在这个王朝里无处不在的威慑。

当他来到金鑾殿的门口时,早朝的钟声正好两侧。他们的朝服顏色各异,品级分明,帽子上的配饰在宫殿烛火的映照下闪烁著微光。见到朱元璋走进来,眾

朱元璋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朕的子民正在受苦,这洪

朝堂上继续进行著各种事务的商討。有官员提出关於科举制度的改革,希望能选

“朕觉得科举乃是我大明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今朕希望看到的是,不仅要考儒家经典,还要考察士

朝堂上的討论就这样持续著,各种事务纷至沓来。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认真地听著每个官员的奏报,然后迅速地做出决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青闺令 凡人飞仙 重生七零小辣媳 万古长青体 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 神医小毒妃 从斗罗开始的商人 轻狂小毒妃 你是我的万千星辰 傲世帝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