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荀彧还值得信任吗?
“是他把我们荀家,逼到了悬崖边,虽然官渡战事焦灼不下,但巢湖那边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到官渡,这封信,曹公自然也会知道,所以你觉得为父还有必要拆开吗?”荀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眼中透著深深的忧虑。
刘贤的招式层出不穷,他不得不谨慎应对。
“是,我明日就去官渡。”荀惲听明白后,马上点头,他深知此事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荀彧目光看向儿子,表情严肃,“你今夜就去,越快送到越好,路上不得耽搁!”
“孩儿遵命!”荀惲还从来没见过父亲这么严肃过。
印象中的父亲,一向都是温和慈祥的,可此刻,却像是变了一个人。
诗赋大会结束后,巢湖之畔依旧还瀰漫著浓浓的墨香和才情的余韵,眾多世家子弟依旧还没有尽兴,迟迟不忍离去。
反正他们大都是大族子弟,多盘桓些时日,也算不得什么,刘贤也便由著他们。
但是他不得不陪看吕布,马上离开,他可没有时间在这里耗。
回去的路上,眾人不知不觉便谈到了刘贤的那首诗赋,陈宫驱马与刘贤並行,也是讚不绝口,“子山大才,古今少有啊,那般雄浑壮阔的意境,那般忧国忧民的志向,一下子把天下才子全都比了下去,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你。这首诗赋还没有名字,不知你心中可有中意的名字?”
既然已经改动过了,岳阳楼记就不合適了,刘贤笑道:“就叫《观巢湖》吧”。
虽然名字不如《观沧海》霸气,但毕竟是以巢湖为主题所作的。
陈宫连连点头,“好,这首《观巢湖》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大江南北,子山之才,
也会无人不知。”
吕布骑在赤兔马上,也放慢了速度,侧耳听著,满脸的得意和欣慰。
以前只知道刘贤智谋过人,想不到,不显山不露水,突然一鸣惊人,一首《观巢湖》
直接碾压了所有人,让一眾世家才子汗顏低头,自愧不如。
刘贤摆了摆手,谦逊的说道:“诗赋之才,不过是妙手偶得,忽然有感而发所作,我的才学与那些名士大儒相比,实在是浅薄的很,不值一提。”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刘贤的心中也不免有几分自得,毕竟,这可是千古名作啊,哪怕稍有改动,其魅力依旧不减。
从昨天结束到现在,眾人的夸讚就如同潮水一样,都被夸了一整天了,甚至夜里和吕玲綺在一起,吕玲綺柔情蜜意,也著实疯狂了一回,缠著刘贤,好一番缠绵。
刘贤赶快转移了话题,谈论起袁绍。
陈宫说道:“其实,不管我们会不会算计曹操,会不会在他的背后偷袭,袁绍握有这么大的优势,这场战事,如无意外,他都不会输的。”
刘贤点了点头,对此他已经多次表明了態度,袁绍的实力太强了,明面上的实力,起码是曹操的三倍。
而且,袁绍也並非无能的草包,他其实做了很多的事情。
“他派人先后联络了张绣和刘表,拉拢他们,虽然没有成功,但袁绍的做法確实值得肯定,另外——”
刘贤又看向了路昭和朱灵,“早在路昭和朱灵被派去帮助曹操对付陶谦的时候,袁绍就叮嘱过他们,要对曹操进行监视,一有情况,隨时向他匯报。”
路昭和朱灵,两人齐齐点头。
“这至少说明,袁绍一直在防备著曹操,只不过,这世间之事,总是充满变数,很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路昭和朱灵帮著曹操打了徐州后,两人被曹操的魅力所折服,便再也没有回到袁绍的身边。
“再有就是袁绍让陈琳写了討贼文,这一招很高明,让袁绍此番出兵,也变的师出有名。”
“可是袁绍不顾田丰和泪授徐徐图之的劝阻,而是选择了速战速决,妄想一战就彻底打败曹操,终究是太过心急了。”陈宫的评价,一针见血。
刘贤淡淡的笑了笑,笑容里透著几分洞悉世事的睿智,“公台,你说的不错,可你却忽略了人性,袁绍为什么会这么心急?因为他不急不行啊。”
“哦?何以见得?”刘贤看问题的角度与眾不同,让陈宫產生了好奇。
“袁绍此人,野心勃勃,他的野心並不输给袁术,他曾煽动过刘虞,想让刘虞称帝,
为何?就是要另立一个朝廷,与董卓分庭抗礼,让天下人不再承认董卓的统治,虽然没有成功,被刘虞拒绝了,但是,这一招不得不说,还是很高明的。”
“袁绍私下里还让人铸造了一枚假的玉璽,其心思昭然若揭,另外,他比曹操还要年长几岁,马上就五十了,还剩下多少时间呢?让他再等个三五年,继续休养生息,显然是等不起,也等不及了。”
刘贤作为一个穿越者,因为了解的比较多,所以总是儘量客观,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都说袁绍无能,昏,不纳良言,可是,要知道在古代,五十岁,年纪已经很大了。
东汉时期,受各种条件,尤其是医疗条件的巨大限制,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
虽说偶尔也有长寿之人,比如谁谁谁活了八十,某某某活了九十,但那不过是凤毛麟角的个例,並不代表大多数的情况。
刘贤见眾人都在沉默,他总结道:“换做我站在袁绍的角度,我也会速战速决,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必须只爭朝夕,毕竟他所图的是天下,时日无多,怎能不急?”
不可否认,沮授和田丰都是顶尖的谋土,他们所提出的徐徐图之的策略,从长远来看,或许是最为稳妥的打法,但是他们和袁绍想的不同。
袁绍不仅要一统天下,甚至不排除,他还有称帝的想法,所以,人到五十了,他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抓紧办才行。
“要怪也只能怪,公孙瓚把他拖的太久了,双方僵持了八年,如果袁绍能早一点灭掉公孙瓚,回过头来对付曹操,那就不是今日这般景象了。”
刘贤感慨著摇了摇头,“就在一年前,曹操的总兵力,也不过才两万多而已。”
眾人都纷纷点头,袁绍確实在公孙瓚的身上耗的时间太久了,八年啊,曹操打袁术,
张绣、刘备、吕布,把这四个对手加在一起的时间,也没有八年。
因为还有家卷,所以眾人赶路的速度並不快,大乔和小乔坐在车上,车內布置的非常精致,大乔静坐在一旁,眼晴平静如水,颇为安静,倒是小乔掀开车帘,不时的往外探头看著。
见她时不时的看向前面,大乔打趣道:“怎么?现在对他的看法改变了?”
“姐姐。”小乔轻声撒娇,脸颊微微泛红,气鼓鼓的瞪了大乔一眼。
“姐姐也是为你好,自从周瑜离开皖城的时候开始,你和她就已经不可能了,其实,
他什么都知道。”
“他?他都知道?”小乔愣了一下。
大乔点了点头,“过去的都过去了,皖城的那一夜,反正对我来说,我是巴不得彻底忘掉。”
从父亲被孙策拋弃的那一刻开始,大乔就已经死心了。
不一会,吕玲綺骑著一匹矫健的骏马从后面走了过来,小乔见到她,一时不免有些尷尬。
因为之前她们姐妹並没有和吕玲綺单独相处过,虽然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却一直儘量的避免见面,更不要说私下交谈了。
吕玲綺缓缓的勒了一下韁绳,让马放慢了速度,换上了一个笑脸,衝著小乔礼貌的点了点头。
小乔也回了一个微笑。
吕玲綺这段时日,也慢慢的想明白了很多事,她知道,刘贤一直让著她,父亲也说了她,所以,她不能再任性了,也该让步了。
“明公,荀令君的长子荀惲求见。”这一日,还不到响午,荀惲就来了。
曹操顿时一愜,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喃喃的说道:“他怎么来了?”
荀惲从小就比较瘦弱,荀或一直把他留在身边,如今官渡正在打仗,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他竟然来了,实在让人费解。
曹操摆了摆手,马上吩咐道:“让他来见我。”
对荀惲,爱屋及乌,曹操非常的赏识,若不是他年龄还小,曹操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一个。
可不是谁都有这种殊荣,能让曹操心甘情愿嫁女儿的。
荀惲今年才十三岁,见到曹操后,赶忙行礼。
曹操起身亲自走过来,將他扶了起来,见荀惲满脸的疲惫,不免感慨道:“长倩,你怎么来了?”
荀惲顾不得喘口气,马上从怀里把那封信掏了出来,“这是刘贤写给家父的信件,父亲让我连夜赶来,务必交到明公的手上。,
“刘贤的信?”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异,伸手接过书信的同时,心中不免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因为每一次刘贤名字的出现,都似乎伴隨著不好的事情发生。
荀惲解释道:“荀家这次有人去了巢湖,刘贤趁此机会,接近了他们,把这封信让他们转交给家父的。”
难怪荀或会这么紧张,这么敏感,曹操点了点头,隨即对荀惲和顏悦色的说道:“贤侄,一路风尘僕僕,看把你累的,你先下去歇息一下。”
曹操招来亲兵,还不忘叮嘱,“注意安全,千万小心袁兵的箭矢。”
袁绍命人在对面堆土成山,又修筑了不少箭楼,每天都会不停的往这边射箭,虽然曹操也做了应对,但是每天都会有不少人被冷箭射杀。
將人全部屏退,只留许褚铁塔一般,忠心耿耿的守在帐外,曹操终於静下心来,將信打开了。
展开的瞬间,曹操的双眼陡然瞪大,脸上满是惊之色。
只见信上竟有许多涂抹的地方,原本工整的字跡被弄得有些凌乱,仿佛隱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曹老板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所措,他眉头紧锁,死死地盯著信纸,试图从那斑驳的痕跡中辨认出究竟写了什么。
听荀惲说,这信是收到后,荀或连看都没有看,就直接让他送来了。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再次仔细端详著信件。
目光扫过一行行文字,他敏锐地发现,凡是刘贤恭维称讚荀或忠於汉室的那些话语都是完好无损,未有丝毫涂抹。
反倒是涉及刘贤与荀或约定,似乎要让荀或做些什么的关键地方,被重重地涂抹掉了。
曹操的眉头越皱越紧。
前不久,荀或才刚刚写信鼓励自己,言辞恳切,让他不要气,务必要顶住压力,荀或相信他终究能战胜袁绍。曹操还当著群臣的面宣布,他对荀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