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司马懿杀人
不错,刘备的確没有猜错,刘贤正在挖他的墙角。
难得刘贤亲自发出邀请,陈到感到受宠若惊,来了之后,陈到才发现,刘贤身边除了有几个亲兵,並没有其他人,只邀请了他一个人。
刘贤带著他直接来到了二楼,选了个临街靠窗的位置,一上来,刘贤先聊了一些家常,询问陈到的过往经歷,时不时的还称讚他几句。
过了一会,刘贤转入正题说道:“陈將军,我和皇叔不是外人,现在大家都在为朝廷效力,所以我和你,也没必要见外。眼下你也看到了,朝廷已经发出《求贤令》,天子立志匡扶社稷,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皇叔已经做了宗正,对於今后,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言外之意,刘备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事情,你也应该为自己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陈到身高八尺,三十左右的年纪,面如冠玉,周身透著一股英武之气,刘贤很是欣赏,他主动向陈到拋出橄欖枝,就是想將他网罗到自己身边。
陈到被问住了,犹豫了好一会,才回道:“我刚到寿春不久,今后自然是听从朝廷的安排。”
刘贤点头,“说的好,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力,回头我会向天子建言,务必重用將军。”
对刘贤这话的份量,陈到自然不会轻视,便赶忙道谢,“多谢中郎。”
刘贤亲自给他斟了一杯酒,“我这人最欣赏有本事,有志向的人,陈將军弓马嫻熟,本领不凡,天子定会让將军能得展所长。”
虽然陈到和刘备之前关係亲近,但刘贤相信,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这自然能够打动他。
果然不出两日,天子就在朝会上宣布,封陈到为九江都尉,协助九江太守陈群守护一方。
因为寿春本就隶属於九江,九江都尉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
毕竟朝廷的地盘,现在本就不大,不外乎九江郡和庐江郡,再加上一个徐州。
而且还不是完整体的徐州,到目前为止,广陵还没有归顺朝廷。
自从陈登离开广陵后,陈矫就被扶正了,成了新的广陵太守,但是陈矫的运气不好,才上任没多久,曹操就败逃去了南阳,所以陈矫现在也被孤立了,但他並没有主动向朝廷归顺。
吕布最近儿乎每日都会进宫,这根本就不是刘贤的提醒,完全是他自己的本意。
刘协也乐得见他来,见面后,除了了解一些军政方面的事情,吕布也能陪著他閒聊几句,给天子散心。
这一日,閒聊中刘协便谈到了陈矫,“温侯,既然陈矫已被孤立,你这边下一步可有计划?”
“陛下不必担忧,兴许並不需要兵戎相见,就能收回广陵。”
刘协顿时眼睛一亮,“莫非温候已有了对策?”
接触时间久了,刘协也清楚,平日里多是刘贤帮吕布出主意,吕布也乐得清閒。
面对一个耿直忠厚,並没有多少心机的吕布,刘协觉得很舒心。
至於刘贤,他能力虽强,却甘愿保持低调,刘协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心机的人身居高位,那对刘协来说,才是大大的威胁,之前的曹操,就是例子。
和吕布相处,刘协完全不用担心他会算计自己;和刘贤相处,刘协也不用担心他会掌控自己。
而和曹操在一起,刘协则是时刻紧绷著神经,既担心他想算计自己,又担心他要掌控自己。
“不知陛下可还记得董昭?”吕布忽然问道。
刘协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朕自然记得,昔日在东归去洛阳的时候,他就在朕的身边担任议郎,也曾替曹操说过不少好话。”
吕布冷笑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子山曾说过,董昭最会钻营,他去年还是徐州牧,可现在臧霸却取代他做了徐州牧,而他到现在还没个安置,於是他便主动找到了子山,想求他在陛下面前美言,妄图想在九卿中谋个官职。
刘协当即变色,“朝廷的官职,岂是儿戏,之前朕待他不薄,自从去了许都,他就果断的站在了曹操那一边,对朕连个好脸色都没有,这种钻营之徒,朕断然不会重用。”
“话虽如此,但是,在此之前,子山觉得还是应该好好的利用一下他。”
一提到刘贤,吕布便挺起了胸脯,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哦?卿家快跟朕说说,他要如何利用董昭呢?”刘协忙问道。
“陛下,就算不想让他担任九卿,也没必要现在就告诉他,反倒不如让他多做一些事情,子山已经安排他去了广陵,去游说陈矫!”
刘协先是一愜,隨即扶掌笑了,“换作朕,恨不能再也不想见董昭一面,想不到,子山倒是懂得利用此人。”
刘贤的做法仿佛给刘协打开了一扇门,让他对如何驾驭人心,有了新的领悟按照刘协的性情,他只喜欢正派忠心的人,董昭反覆无常,刘协对他仅剩不多的好感,在许都的时候也都消耗尽了。
“陛下,让董昭去见陈矫,子山说他是最合適的人选,因为他们都追隨过曹操,董昭既然想做九卿,就必定会尽心竭力的去办成这件事。”
“如果他果真办成了呢?难道真的要让朕赐他高位吗?”刘协问道。
“臣也曾问过子山,他对臣说,他只是答应要在陛下面前替他美言,可並未担保,陛下就一定能够应允。”
刘协忍不住笑了,笑的很开心,“子山果然是个妙人。”
让每一个人都能最大潜能的发挥作用,刘贤完全乐在其中。
董昭本就不是让他佩服的类型,忽悠他一下,刘贤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负罪感。
君臣两人彼此对视了一会,笑的更加大声了。
过了一会,吕布满是感慨的说:“若非有子山相助,自长安一別,臣恐怕再也见不到陛下一面了。”
刘协静静的沉默了好久,也说了句,“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
“陛下,子山行事有些不寻常理,甚至有人说他不择手段,难免会引起一些非议,臣希望陛下不要怪罪他,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早日帮陛下安定天下。”
“朕明白,他喜欢算计人心,远的不说,就说皇叔,近来只怕也生出了不小的怨言。”
说著,刘协便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吕布。
吕布打开一看,信是刘贤写的,写的很诚恳。
:自陛下亲政以来,乾坤为之一振,朝堂气象焕然一新。臣每念及此,未尝不感激涕零,此乃大汉之幸,黎民之福!
然依然有人心怀不满,臣今日斗胆陈言。
昔商君立木,信字为先:高祖约法,威严始定。
今陛下亲揽大权,自当重塑纲常,重振威严,官职乃国之重器,关乎社稷根本,岂容討价还价?
唯有明法度、严赏罚,方能让百官知敬畏、守本分,重塑天子无上威严。
刘艾之前来臣府上,提及刘备近来多有怨言,抱怨任宗正之职束缚手脚,不能驰骋沙场,甚至觉得与追隨之人渐行渐远。
然臣以为,此职掌皇族事务,责任重大,关乎皇室血脉传承,关乎宗族兴衰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乃天子皇叔,於情於理皆为最佳人选。
宗正之位,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他却因个人喜好生出怨念,实不该也。
臣深知,刘备魔下关羽、张飞、陈到、糜竺等人,皆为当世英杰,他们追隨刘备已久,情义深重。
若想让刘备安心於宗正之位,尽心为陛下效力,就必须妥善安置这些人。可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与功绩,委以合適官职,让他们尽心为朝廷效力。
如此一来,既彰显陛下用人之明,又可断刘备羽翼,使其安心留在陛下身边,履行应有之职。
臣自知此议或会引起刘备不满,但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臣甘愿背负骂名。
若刘备心生怨恨,就让他將怒火发泄在臣身上好了。只要能为陛下分忧,能保大汉江山稳固,臣在所不辞!
陛下乃天命所归,大汉中兴之主。臣愿为陛下披荆斩棘,扫除一切阻碍。望陛下早做决断,以成大业!
等吕布看完书信后,刘协重新看向他,感嘆道:“子山对朕並无私心,朕也希望皇叔能够收收心,忠心为朕效力,至於先前追隨他的那些人,日后朕都会妥善安置的。”
吕布点头,对於女婿把事情提前和天子通气,他也感到很欣慰。
当然了,刘贤並不是什么事都会告诉天子,如果完全坦白,估计刘协就会追究他杀死董承的责任了。
像挖刘备的墙角,利用董昭,这些对刘协来说,告诉天子,更能加深彼此的感情,不至於让他有背负权臣的嫌疑。
曹操以前是控制天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刘贤则恰恰相反,能告诉刘协的,他都会儘量告诉他。
只有这样,哪怕刘贤手段不那么温和,或者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天子也会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
这一日,一个丫鬟悄悄的走进了司马懿的院子,这名丫鬟叫杏儿,因为知道二公子臥病需要静养,於是杏儿便非常小心,进了院子,儘量一点声响都没有发出。
不料靠近窗边的时候,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否儿顿觉奇怪,因为平日里司马懿都是闭著眼晴躺在床上,风痹之人几乎是不说话的,而此时听起来却像个平常人一般,说话中气十足,毫无障碍。
杏儿按耐不住好奇,便趴在窗户边顺著缝隙偷偷往里面看去。
汉朝还没有窗户纸,但是窗户上还是有细小的缝隙,杏儿还没等看清,不小心发出了声响。
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司马懿和张春华互相对视著,两人的眼神都变了,坏了,被发现了,司马懿的眼中既有慌乱,也有一道可怕的寒意。
司马懿急忙给了妻子一个眼神,张春华便快步从屋里走了出来。
杏儿嚇坏了,她不知道自己究竟现在应该做什么。
她既没有跑掉,也没有进屋,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没有半点心机,只是单纯的站在原地,身子犹如风中的芭蕉不住的抖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