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刘璋动情
老农战战兢兢地抬头,见眼前的年轻人眉目温和,这才稍稍放鬆,抹了把汗道:“托天子鸿福,今年风调雨顺,一亩地能打三石麦子,比去年强多了!”
“三石—”刘协低声重复,转头看向荀或,“令君,这收成如何?
一”
荀彧微微頜首:“在江淮之地,亩產三石已是上乘。”
刘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问老农:“交了租税后,家中可还宽裕?”
老农笑了笑,“贵人有所不知,老朽种的是无主的荒地,三年免赋!”
“三年免赋?”刘协又看向了荀或。
荀或赶忙凑近,解释:“之前刘中郎刚到淮南时,见无主的荒地太多,百姓大都逃往了外地,所以才推出了如此惠民的政令。”
刘协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隨后,刘协又和老农閒聊了一阵,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生计如何?一共种了几亩由?等等之类的问题。
荀或在一旁安静的陪著,他完全能够感受到,天子那发自內心的平和与关切天子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这素不相识的攀谈,竟让他沉浸其中。
离开麦田后,刘协心情不错。远处,农妇们提著陶罐送来饭食,孩童们在田硬间追逐嬉戏,几只麻雀蹦跳著啄食散落的麦粒。
刘协有些自嘲的说道:“刚刚那老农说,托天子之福,实则,这和朕可没有关係,朕才刚到淮南不久,並无半点恩泽惠及他们。”
荀或宽慰道:“现在才刚刚开始,今后陛下的仁政,必將惠及四方,令万民称颂。”
在城外足足待了一个时辰,刘艾都不知道催促了几遍,天子的鑾驾才离开田野。车帘掀起,刘协最后又望了一眼那片金黄的麦浪。
车轮碾过尘土,远处传来农人们哼唱的厘谣。刘协闭上眼,歌声混著麦香飘入车中,恍愧间,眼前又出现了刘贤的身影,还有那句“让大汉再次伟大”
刘协用力的握紧了拳头,缓缓的说道:“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朕要从眼前的事情做起,朕和刘卿都还年轻,终將会有那一天的。”
回到宫里,望著远处渐暗的天际,刘协的思绪又飘向了千里之外的战场。
也不知道吕布和刘贤究竟怎么样了,不过,虽然有些担忧,但终归,刘协更愿意相信他们,一定能够高奏凯歌。
过了一会,他又自语道:“或许,这会捷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陛下,夜凉了。”伏皇后轻步走近,为他披上一件外袍。
刘协回过神来,看向伏皇后,温声道:“朕方才想起温侯与子山在外征战,
风餐露宿,实在辛苦。烦劳皇后为他们做两件锦袍,待他们凯旋之日,朕要亲手赐予他们,以示慰劳。”
伏皇后微微一笑,柔声应道:“臣妾明日便去准备,定选用上好的蜀锦,绣以云纹猛兽,既显威仪,又添陛下的鸿恩。”
刘协笑了笑,“朕赐他们锦袍,並不是要彰显恩德,他们为朕奔波忙碌,征討四方,朕亏欠他们太多,只是想慰劳他们一下,仅此而已!”
按说,臣子为君王做事,就算再辛劳,也是本分,天子何来亏欠一说?
可刘协却完全是发自肺腑,没有他们,別说亲政,能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都是奢望!
须臾,刘协又似想起什么,又道:“还有云长和翼德,此二人驍勇无双,子山多次在朕面前称讚他们,尤其是云长,忠勇仁义,若非子山相告,朕竟不知道,云长见朕在许田受辱,竟险些挥刀劈了曹操,亦当厚赐。皇后,再多做两件吧,他二人各赐一件。”
四件锦袍,从选料到刺绣,皆需精工细作,绝非几日可成。但伏皇后並未流露半分难色,只是温顺地点头:“臣妾明白,必不辜负陛下所託。”
刘协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怜惜。他轻嘆一声,道:“若是做不过来,便让董妃帮你,与你一同缝製,她虽不如你手巧,但也能为你分忧。”
伏皇后抬眸望他,眼底漾起一抹暖意:“多谢陛下体谅,董妹妹去岁刚刚诞下皇子,还是儘量不要让她太辛劳了。”
因为刘贤的穿越,衣带詔並没有暴露,董贵人连同腹中的婴儿,自然也都双双保住了,去年孩子便平安降临到这个世界。
刘协心中一暖,握紧她的手,低声道:“辛苦你了。”
伏皇后摇摇头,目光坚定而柔和:“陛下心繫天下,臣妾不过尽些绵薄之力。只愿他们能助陛下早日重振汉室。
1
刘协用力点头,“朕相信他们,定不会负朕!”
成都!
刘备顺利见到刘璋后,先是彼此客套一番,敘了一下同宗的情意,然后刘备便把天子的亲笔信交给了他。
刘璋接过信,情绪顿时有些激动,当即便展开认真阅览。
:朕自许都脱困,幸得奉先、子山二卿全力相助,方得辗转至淮南。
今天下板荡,群雄割据,朕每思及此,常常夜不能寐。
汉室衰微,皆因朕德薄力弱,然祖宗基业岂可轻弃?
环顾宇內,能託付大事者,唯朕的宗亲而已。
季玉与朕,既是君臣,也是至亲。
朕犹记得初平年间,董卓死后,李催、郭肆虐长安,朕日夜惊惶,季玉常伴左右。
那时朕还年幼,时常被噩梦惊醒,卿一直从旁服侍,温言宽慰。此情此景,
歷歷在目。
今朕虽已脱困,又有温侯等忠臣良將辅佐,然兵微將寡,势单力弱,想要匡扶汉室安定天下,绝非易事。
季玉坐拥益州天府之地,带甲数万,若能与朕同心戮力,鼎力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淮南如今百废待兴,朕急需卿家相助。
朕在寿春,期盼卿家的佳音!
这份帛书,刘璋拿在手中反覆看了三遍,最后他的目光在“至亲”二字上久久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