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刚要呵斥,崔却忙道:“桃简所言有理,不妨接著说!”
崔浩了眼父亲,挺了挺胸膛,“近来朝中確有许多不满於取士考的声音,一些老氏酋豪和关中豪强,认为取士考阻碍了自家子弟的入仕通道,白白便宜了许多寒素士人...·
这些氏酋和豪强,在此前朝廷推行的去部曲化、私户转公、清丈田亩和均田等新政时,或是迫於压力,或是主动迎合,总之算是为朝廷新政出过大力,拿出实实在在的人口土地支持朝廷....
原本朝廷答应他们,会拿出一部分取士名额予以奖励优待,可参加取士考的寒素之人实在太多,且成绩大多优异,故而或多或少挤占了这些豪族胡酋的名额,惹得一时群情激愤....
崔氏身为大周朝廷上的士人领袖,陛下或许是想要崔氏站出来帮朝廷说话,缓和朝廷和这些土族豪强之间的矛盾....”
崔和崔宏惊讶地看著他,这些深层次原因,若非崔浩提及,他们暂时还想不到。
崔皱眉急思片刻,越想越觉得崔浩之言有理。
若非陛下需要借用崔氏的名望,来缓和这一次因为取士考闹出的风波,恐怕这中书令一职,不会轻易落在自己头上。
朝廷有资歷的老臣不少,一些氏酋老臣也需要冠以高官爵禄加以笼络。
可中书令之职偏偏给了他崔,说明陛下对崔氏有更多期待!
崔越想越觉得心里有些不安,陛下待他如此优容,对崔氏如此厚望,可堂兄崔宏方才还想藉助太子监国的时机,来进一步扩大士人和崔氏掌握的权力,这实在有些愧对天恩。
更要命的是,他不知道此刻陛下心里是何想法,
万一对崔氏生出不满,他这位六大宰辅之首的中书令,也极有可能落得个太子监国期间,阴结不轨的罪名!
就算他是平阳系的元从功臣,一旦在原则性问题上犯了错,陛下也绝对饶不了他!
崔越想越后怕,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兄长和桃简先行回府,我这就入宫向陛下请罪!”
说罢,不顾崔宏劝阻,他坚持下车乘一匹马,在一队护卫簇拥下,掉头往宫城方向赶去。
“唉~四郎如此畏惧陛下,指望他成为大周士人领袖,与皇权相抗爭,只怕是无从谈起了~”崔宏一脸失望地摇摇头。
崔浩忍不住小声道:“父亲虽然与陛下相识甚早,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长久接触过,想来不如叔父对陛下了解的多....:
其实不论是叔父还是崔氏,要想有所作为,都必须依附於陛下,借大周国力来发扬壮大崔氏宗族!
更何况,別说崔氏,哪怕关西所有士族联合起来,也难以威胁到陛下权威!
大周依靠均田和府兵两项新政立国,並不依赖於士族豪强出力。
所以,陛下要想改革,其实本就不太需要看士人脸色....:”
崔宏沉著脸,虽然不想承认,可桃简所言確是实情。
“取士考动摇士族根基,长此以往,士庶之別將会越来越模糊。
失去门荫作为天然普身之资,高姓门阀和寒素小姓还有何区別?”
崔宏忍不住低声抱怨起来,“今日陛下设立中书门下政事堂,拆分丞相大权,设六大宰辅同掌朝政,已经是开歷代之先河!
为父虽不敢奢求崔氏在大周获得如谢氏、王氏、桓氏那般的权势地位,可维护品第门荫,也是我辈土人的责任和义务!”
崔浩看著父亲,迟疑了下道:“可叔父升任中书令,我崔氏已经是大周实权士族之首!陛下用权位换取崔氏全力支持取士考,若是拂了陛下之意.....”
崔宏面色微变,嘆口气默不声。
他心里清楚,不论如何,崔氏没有和皇权对抗的底气和实力。
崔浩张了张嘴,见父亲意志有些消沉,也就闭上嘴不再说话。
他隱隱觉察到,叔父崔显升任中书令,父亲心里欣喜之余,又有些忌妒和不安。
自从父亲跟隨扶风王荷融从鄴城迁入长安,就一直是清河崔氏的中青一辈支柱,也是整个崔氏的倚仗。
如今,叔父崔以元从功臣的身份成为大周宰辅重臣,儼然替代父亲成为了崔氏的新一任核心人物。
这当中的身份落差,或许让父亲有些难以接受。
所以他才想利用太子监国的机会,代表整个士族集团爭取到更多利益,成为大周朝廷里的士人领袖。
崔浩心里嘆息,父亲的心思虽说可以理解,可在他看来相当危险。
因为崔氏面对的是亲手缔造大周基业的一代雄主,大周所走的路线,也和前代所有王朝都不同。
崔氏虽是北方郡望豪阀,可在大周开国皇帝面前,还是太过渺小了。
崔浩隱隱有预感,政事堂的设立,六大宰辅的设置,或许只是陛下进一步掌控朝廷的手段。
陛下既然有心放权,也一定有办法约束这六大宰辅的权力。
未来在大周,不仅不会出现一方酋豪坐拥强兵,更加不会出现独掌相权的辅政权臣。
陛下究竟会用什么手段来约束宰辅权力,这让崔浩心里很是好奇...: